•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11:15:23 点击:

    内容摘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调节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财政社保支出水平与结构对贫富差距的影响、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我国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很低,且结构不合理,无法缩小贫富差距;社保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而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很弱,进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扩大。因此,财政社保支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收入分配差距

    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一)财政社保支出总量上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分类标准,财政社保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由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发生调整,2007年以后年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科目口径与以前年度不一致。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对2007-2010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进行统计时,仍沿用2007年之前的分类方法,通过《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完善数据后进行计算。)。对1998-2010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及其增长情况(见表1)分析可得出以下特点:

    第一,财政社保支出总量不断增加。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年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出现了105.12%的增长。到2010年支出达到8145.1亿元,是1998年的13.94倍。且除2003年和2007年以外,增速每年超过15%。第二,财政社保支出弹性趋于稳态。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支出相比较,与1998-2003年二者增速的明显偏离不同,从2004年起,二者的增长率开始趋于一致,即支出弹性开始在1附近小幅波动。这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保体系的日益完善,财政社保支出的增长开始呈现出稳定的态势。

    (二)财政社保支出结构失衡及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偏低

    第一,从支出结构看,如表2所示,除1998年和2008年外,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占比相对较小。社保补助支出从1999年起每年占比最大,都达40%以上。分析其构成,大部分补助种类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都是我国社保体系在转制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每年需支出约80%左右的财政社保经费用于这两大项目。财政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有限的投入必然限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发挥。第二,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偏低。1998年仅5.06%,经过逐年增加在2002年达到最高的12.34%。此后稳中有降,保持在9%左右。在GDP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财政社保支出水平没能相应提高,财政的社保投入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保需求。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这一比率增长不够显著,基本维持在2%左右,处于很低的水平。

    (三)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对贫富差距总体影响很弱

    本文选取1998-2010年的财政社保支出水平数据、财政社保支出占GDP比重数据和基尼系数,考察前两者与后者的关联性。如图1,财政社保支出水平与财政社保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二者与基尼系数的相互关系并无规律可循。实际上,由于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很低,财政社保支出总量占GDP的比值也很低,因而偏低的财政社保支出总量无法对缩小居民收入贫富差距产生积极影响。

    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各异

    历年来,城镇居民以离退休金为主的社保转移支付,和农村居民以价格补贴、抚恤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保转移支付,都占到各自转移性收入的90%以上。即社保转移支付支出绝大多数都形成转移性收入。本文现分别从城镇和农村的角度来考察社保转移支付形成的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调节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转移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比稳步上升(见表3),2007年以来出现连续增长,至2010年平均达22.77%,而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表明政府对城镇居民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收入结构。同时也说明城镇社保制度日益完善,社保转移支付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第二,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占比较低。从表4看出,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二者在2010年合计占比高达88.93%。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重很低,只略高于财产性收入占比。虽然从1995年的3.63%增加到2010年的7.65%,但该时期的平均占比不到5%。由于财政社保对农村投入过少,转移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很低,无法给农民收入水平带来实质性提高,更无法调节农村收入分配差距。

    (二)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逆向调节

    第一,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各项差距的最大项(见表5)。近20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其中工资性和转移性差距对城乡收入总体差距的影响最大,而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有决定性影响,从而对城乡收入的总体差距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表5所示,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各收入差距中的最大项,2003年收入差距达到最高的21.81倍。但随着国家“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开展,特别是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财政对农民的社会抚恤和社会救济福利支出有明显上升,转移性差距开始逐年下降。

    第二,转移性差距对城乡差距的贡献率仅次于工资性差距。现分析城乡居民各项收入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权数+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权数+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权数+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权数 (1)

    其中各权数为农民各项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而各分项差距对城乡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为:

    (2)

    (3)

    (4)

    (5)

    从表6可看出,工资性收入差距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转移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次之。1990至2010年的平均贡献率为24.30%,且不断上升,与城乡收入总体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吻合。因此,城乡转移性差距的扩大对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直接影响。而经营性差距和财产性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但二者的贡献率都有提高。

    社保转移支付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考察方法

    为考察社保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地区差距的影响,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将各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放置在城镇和农村两个大样本空间内,分别对城、乡居民在包含与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情况下的地区差距,利用离散系数进行衡量,分别得出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地区差距的调节效果。

    根据离散系数定义,有计算公式:

    (6)

    其中,CV是离散系数,n代表样本数量,而作为平均值,分别是城镇、农村居民,包含与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各地区平均值。因此在每个年份会得到四个离散系数。

    (二)数据结果

    如表7所示,除2001年和2004年,城镇包含社保转移支付后的地区差距都小于不包含时的地区差距,前者的离散均值也要小于后者,说明转移性收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城镇的地区差距。同时,城镇的地区差距在2006年以后逐年下降,转移性收入从2007年起占比不断提高,显然,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对2006年以来城镇的地区差距的缩小有直接影响。

    就农村的地区差距而言,历年包含转移性收入后的离散系数都要高于不包含的离散系数,前者均值也明显高于后者,说明社保转移支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近年来农村的地区差距波动较大,在2006年离散系数达到最高,此后虽有下降但有反复。说明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对农村的地区差距调节作用不显著,这与我国农村社保体系初步建立,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占比很低有关。

    结论

    通过对财政社保支出水平对贫富差距的影响、社保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社保转移支付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收入分配三大差距均不同程度扩大的背景下,我国财政社保支出虽在总量上得到很大增长,但支出水平仍很低,且支出结构不够合理,无法对缩小贫富差距起到明显作用。

    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因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比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相反,对农村的调节作用很弱。

    转移性收入在占比上的差距,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也使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对城镇的地区差距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而对农村的地区差距调节作用不显著。

    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财政社保转移支付存在供需缺口、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过程中社会保障本身的不完善与不公平等因素制约了社保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发挥。

    综上,我国社保制度需要在坚持公平理念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保待遇水平,调整支出结构,优化筹资方式,提升统筹层次,完善社保制度设计,以使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果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高霖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研究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筱欣(1956-),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创新。

    鲍捷(1987-),男,湖北武汉人,重庆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创新。

    推荐访问: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出对 效应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