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鲁迅体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05:55:09 点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文章对鲁迅的体育思想进行探析,研究认为: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开展体育运动、主张身心统一和重视少年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鲁迅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文章同时对鲁迅体育思想的来源进行了追溯,并对其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鲁迅 体育思想 立人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矢志不渝的努力改变国民“劣根性”的文化思想与精神面貌的一生,鲁迅被毛泽东誉之谓“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萎靡封闭、外患频仍、内政腐败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洋务运动从物质的层面、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从制度的层面探寻了中国的自强的可行性,而鲁迅则独具慧眼,将国人的精神重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在对中西方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的考察后认为:“欧美之强,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则根抵在人”。并明确指出了“二是世纪之新精神”,在于维护人的尊严,光耀人的精神世界,明了人生的意义。他根据“人文史实之所垂示”,强调必须“致人性以全”[ ]。

    一、鲁迅的体育思想

    (一)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开展体育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一些守旧分子借口提倡“静坐”和“新武术”,抵制新式体育在中国的发展,鲁迅为此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驳斥了所谓中国人学外国体操不见“效验”,必须改习“新武术”的种种谬论,随后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反对的不是中国武术,而是借“新武术”掀起的复古逆流。针对一部分人鼓吹“静坐法”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好最有效的体育”,全面否定近代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价值的现象,鲁迅在长沙《体育周报》发表《辟静坐》一文,指出“静坐的最大害处,就是使人趋于消极,我们一天天的习静,清心寡欲,就是一天一天把进取心消磨了,这样子的静坐,即令能祛病,能延年,也不过替我们中国多遭一些人类的寄生虫和社会的蟊贼[ ]”。鲁迅之所以提倡发展近代体育,不仅是看中了西方体育强筋骨、培身体的本质,也看中了西方体育能够培养人敢于反抗、争强好胜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强烈反对“静坐”和“新武术”,积极宣传新文化,对于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主张身心统一

    鲁迅早期也曾经受到当时思潮的左右,认为国人身体羸弱,科技落后是中国衰败的原因,因此认为要拯救中国就要使国民强健身体,发展科学,但是随着中法、中俄和中日等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使鲁迅认识到中国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其体魄不够强健,缺乏坚船利炮,而是腐朽的封建文化,使得国人麻木不仁,愚昧衰败而不自知,这种精神状态的民族,即使是身体再强壮,也将是被蹂躏压迫的对象。鲁迅认为:“现在的强弱固然在有无枪炮,但尤其在拿枪炮的人,假使这国民是卑劣的,即纵使有枪炮,也只能屠杀无枪炮者。倘使敌手也有,胜败便在不可知之数了,这时才见真强弱[ ]。”事实使鲁迅认识到,仅仅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认为当务之急是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进行重新塑造,只有身心统一,才能解决民族自救和国家图强这一根本问题。

    (三)重视少年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

    鲁迅始终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十分关注,因为他认为要拯救“不长进的民族”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完全解放我们的孩子”。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就要教给他各方面的现代知识,使他们的品德、思想、体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要使后起的人物优于前,必须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这实质上就是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要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健全”的“新人”,国家的“栋梁”。鲁迅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与现在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鲁迅体育思想的来源及其教育价值

    被誉为“德意志民族主义之父”和“德意志国民体育之父”的F.L扬在1811年创立了“德国体操”这一运动,其宗旨就是要改变德意志名字软弱的国民性,并藉此有效地抵制法国的侵略和外族的压制,他的这一创举为德国在上世纪的崛起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仅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方式来考察体育,可以认为体育运动只不过是一种强健身体、发掘自身潜力的开发过程。但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体育运动,体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传统文化既是积极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必要的补充和修复。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忽视了体育教育就会成为“跛足的教育”,其后果会危机到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人的肉体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体育运动不仅作用于生物的人,而且也同时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体育运动的功能不仅表现于人有形的物质形态,对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行为也有相当影响。体育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人类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鲁迅与同时代的仁人志士一样,都是从文化角度来考虑中国存亡兴衰的机运,并进而从文化入手从事救国兴邦的事业的。鲁迅的文化危机感来自对中国文化的非现代化特征即滞后于世界文化发展的焦虑。鲁迅敏锐地意识到,旧文化、旧的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阻碍乃至毁灭的作用。他强烈地产生了对民族文化重构的欲望[ ]。鲁迅清醒的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所以积极地提倡科学合理的运动,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少年儿童的体育养成。鲁迅体育观的核心是“立人”,这是他一生思考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他的人生探求的出发点和归宿。鲁迅的“立人”思想遍及他所论述的各个方面,成为他观察和评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鲁迅的体育观思想的形成,是其“立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鲁迅.科学史教篇[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鲁迅.辟静坐[N].体育周报.长沙.1920.1.5.

    鲁迅.补白[M].鲁迅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何叙.鲁迅的体育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2006(6):121-125.

    推荐访问:鲁迅 思想 价值 体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