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略论戏曲艺术审美的时代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04:10:06 点击:

    摘 要:戏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角色、歌舞、念白等为主艺术表现手段,这些具有艺术美感的形式充分展示艺术审美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直观性,并在充分吸收戏曲艺术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成熟的程式化特色过程中,将戏曲情节的曲折婉转,戏曲表现的空灵写意,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在舞台上树立起了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这种审美特性、直观的舞台展现模式、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曲折的情节演绎写意性的艺术表达,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戏曲艺术;审美;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031-02

    一、戏曲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充分展示艺术审美的丰富性和综合性

    戏曲美的丰富性首先体现在戏曲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音乐化的演唱和伴奏,虚拟化的舞蹈、程式化的动作和表演,以及抑扬顿挫的艺术念白等起着突出作用。音乐化的戏曲演唱,集中体现在曲牌联套和声腔板式的优美设计和灵活自由的演唱上,戏曲演唱追求唱腔圆润、曲折变化和优美动听,演唱要有心灵的体验和真情的投入,讲究声情并茂,真切传情,完美表达特定情境的独有情韵和人物鲜明的独特个性。戏曲伴奏的管弦乐和打击乐,激昂清越,特色纷呈,呼应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渲染情绪,烘托气氛,使角色塑造更加鲜明感人。舞蹈的虚拟化、动作和表演的程式化,是戏曲特有的表现手段,一个动作过程就是一段舞蹈,一段故事就是若干舞蹈段落的组合,连角色感情的表现也带有“眉飞色舞”的舞蹈意味,用优美、抒情的舞蹈表意传情,演绎故事。舞台上演员的眉眼声气、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一整套连贯的舞蹈动作模式,虚拟实物,虚拟环境,虚拟时空,使表演生动,表意鲜明,给观众留下想象的时空。

    二、舞台表演过程中的直观性,使观众直接感知和体验剧中所传达的人物情感

    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表演集中展现的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美、造型美、综合美。舞台表演的直观性,就是让一切发生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戏中所反映的生活,成为戏中生活的一个积极参与者,演员戏曲表演通过表演感动观众,观众则以情绪影响台上的演员。台上台下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戏剧家饱含情感的处理,观众饱含情感的反应,在演出中汇成巨大的气场。观众既被演出所感动,也被这种群体性的气场所感动。这种直观感受、立体展现的审美特征使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戏曲艺术通过千百年历史的沉淀,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程式化表演

    经过音乐化、舞蹈化、装饰化提炼、概括的规范化、定格化的中国戏曲,程式化已是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视觉形象的美感,形式美的相对独立,假定性和规范性的明显。具体到角色行当、唱念做打、化妆服饰都有自己的程式。程式虽规范了表演形式,具体演出却可由演员根据人物塑造和剧情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加以运用,自由创造富有生机的程式美。戏曲程式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戏曲程式化使艺术既反映生活,又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使剧中人物形象比生活更夸张、更集中、更精炼、更美。

    四、戏曲情节的曲折婉转,是戏曲艺术巨大感染力的重要审美元素

    戏曲通过人物行为和动作所建构的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生活场景来推进剧情的展示,充分演绎具有丰富性格表现力的人物之间、人物与戏剧人物所生存的典型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激烈矛盾冲突,最终把剧情推向高潮。戏曲表演只有在集中表现惊魂动魄、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才能激起观众的欣赏欲望兴趣和情感反应。只有对戏曲人物的人生命运有着深刻和切肤的情感共鸣,才能被深深的吸引。才能用剧中的魂抓住观众的新。“紧张是冲突的基本特征,巧合有助于冲突的集中,误会也是一种冲突,悬念是对冲突如何发展的心理预期,延宕是冲突的量变过程,惊变是冲突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壮举是冲突激化时的行动,滑稽是以轻松方式反映的矛盾冲突”等。正是这些由冲突和曲折引起的富有戏剧性的审美元素的综合效应,才使戏曲情节的演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

    五、戏曲艺术的空灵写意,给观众带来无穷的诗意想象空间

    细腻生动,内在精神强调由外部形象传达,表达主体来表达感情。中国戏曲的整体追求艺术和是一种沉重的感觉光环境、经历和故事,沉重的心情光时间和空间,追求神似,蕴藉,注意向观众展示的灵魂人物, 注重写意生动营造中国画整体效果。戏曲表演讲究点到即止,不重形似,讲究传达神韵,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具有撼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是戏曲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如,戏曲表演的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把子功等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为了表达情感,传达神韵,而进行变形和艺术夸张的结果。空灵写意的结构也是戏曲舞台一个重要特点,不刻意创造立体、逼真的戏剧空间,也没有写实风格的布景,全靠演员虚拟的传神的表演来指代,靠观众的想象来会意,共同完成戏曲艺术别具一格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价值的创造。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戏曲艺术审美也应与时俱进。

    (一)戏曲艺术审美的时代性,就是要创造充满时代精神的人性,塑造出把握时代脉博的人物

    中国戏曲艺术在很长时间里沿袭着口传身教、代代相承的传承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戏曲危机”一说,尤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更愿意接受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话剧、舞剧等艺术的表演模式,传统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越来越难以走进现代观众的视野。中国戏曲改革,首先必须把握现代人们的欢乐和悲伤,同时反思当下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塑造真正的人性,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从而来突出了时代的精神。戏曲人物类型化,符合道德规范,是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的基本路线,那是植根于封建社会的文化土壤,充斥着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信息。今天,我们在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这个社会,内涵和外延的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变化,戏曲所反映的时崭新的时代生活,所表达的也是全新的思维理念。因此,我们在创作戏曲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时代变化对观众审美和艺术审美的顺应。

    (二)戏曲艺术表演的时代性,就是要大胆走进现代人的审美视野,打破一尘不变的程式化桎梏

    戏曲舞台艺术的发展,最紧要的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对戏曲程式化表演进行创新与突破。要顺应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必须加以创新,创新的舞台表演,必须继承传统的程序化表演的精髓,还要融入现代表演的个人风格,那么,创新必将会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如果在所有的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表演一直囿于固有不变的模式。这对演员塑造人物的形象是十分不利的。程式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又决不是凝固的技术的模式,导演、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结合本身的生活体验,依据剧本所规定的主体思想和人物性格,在适当的场合选用适当的程式使程式与具体的戏相结合构成一完整的整体,是戏曲舞台实践的一大特色。当程式的生活依据或群众的审美观有所发展与变化时,某些程式也必须随之被抛弃。

    (三)戏曲舞蹈审美的时代性,就是要从戏曲中找舞蹈,从舞蹈中看戏曲。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

    而戏曲舞蹈又是中国传统舞蹈重要的一支,俗话说音乐舞蹈里各有一场戏,也就是说戏曲舞蹈是中国戏曲重要的表现手段。戏曲程式中唱、念、做、打中的做、打两项,很大程度上都是舞蹈或舞蹈化的生活动作。可以说舞蹈贯穿在戏曲演员的全部动作和表情之中,从出场、亮相直到下场,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是舞蹈,可见舞蹈是戏曲的表现要素之一。舞蹈语言如何表现戏曲,戏曲如何舞蹈化,人物是戏还是人,戏怎样通过舞蹈来表演,戏在交代生活关系和人物角色性格表现的时候是利用戏曲还是利用舞蹈,一种新的戏曲演绎模式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要走出“戏曲危机”,在传承的基础上,必须要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影响、创新,找到戏曲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四)戏曲音乐伴奏的时代性,就是要不断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走出一条附合现代人审美的戏曲音乐伴奏的新模式

    戏曲音乐伴奏的改革探索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那时采用的是交响乐队加传统的戏曲伴奏乐器,即所谓中西结合,但仅仅只限于几个样板戏。进入8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传统剧目搬上舞台后,全部恢复了“三大件”加其他民族乐器,简单而且大齐奏,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有的现代戏上演之后,也采用了民族乐器加入西洋乐器的伴奏模式,但由于每一场演出的成本太高,加之很多西洋乐器的演奏者都是临时从外地外单位借用,所以演过几场后,大多继续恢复民乐大齐奏的伴奏模式。随着科技时代的日新月异,很多艺术院团采用了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运用声音数字采样技术和模拟演奏技术,参与戏曲舞台音乐实时互动表演,以几个人的数字乐队达到几十人以上乐队的艺术效果。

    (五)戏曲舞台美术审美的时代性,必须以艺术形式的现代化作为有效载体,促进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思维现代化

    随着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的认识、对舞台艺术体验的深入体验,以及当前各类新兴媒体对观众欣赏趣味的哺育和培养,都使得戏曲艺术工作者对剧本、舞美布景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运用最新的舞台表现科技来呈现具有丰富人性魅力的戏曲人物和丰富多彩更趋于真实性的故事,才能最终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前,我国戏曲演出的舞台已经迈向了多元化和多样化,其舞台形式包括镜框式、中心式、伸出式和开放式等,各种形式的剧场和舞台样式均不断涌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的源泉,传统的舞台布景通常是通过美术师手工绘画做出来的,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舞台布景的运用也逐步增加了很多更具创新感和灵活性的新内容。除了绘画布景,现代科技的合理运用更是给了舞台别具一格的独特表现力。采用新型材料来进行设计和制作的布景方法已经在很多的舞台节目中得到了合理运用。有的作品采用了电子彩幕,使作品中的奇景幻境得到了完美展现,也使观众看得兴趣盎然。布景的创新使得古老的戏曲也有了最时尚的背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形成强烈震撼的舞台效果。

    六、结语

    当然,以上只是一孔之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艺术门类越来越多的结合和创新,必将继续开拓中国戏曲艺术创新道路,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为继续努力开拓中国戏曲艺术创新的道路做出新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隗芾,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冯俊杰.戏剧与考古[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推荐访问:时代性 略论 戏曲 审美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