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实践与探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22:05:05 点击: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层次的发展阶段,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学分银行恰是构建终身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桥梁。建立学分银行和信息化平台是“互联网+”时代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变革与可持续、规范化发展,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举措。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学历继续教育都在向非学历继续教育转型,目前已达成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共建共赢、致力服务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共识。本文以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分制改革为例,阐释了艺术类专业在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方面利用学分制为纽带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分制;学分银行;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5-0033-04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层次的发展阶段,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学分银行恰是构建终身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桥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2016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与成人高校等各类高等学校学生,除学习本校课程获得学分外,还可通过学习外校课程、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换非学历学习成果等方式获得学分。其他社会成员可通过学习高等学校课程、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换非学历学习成果,经所申请的高等学校认定后获得学分”。高等继续教育加快推进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学分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有利于提升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体系陈旧,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在教学计划、教材选用和课程内容上的普教化倾向明显,很难适应和满足函授学生实际需要。函授教育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面授教师安排,大多依托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为保证函授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但函授教育培养目标和生源素质都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显著差异。函授教育以职业技能提升和学历补偿为主要目标,而普通高等教育以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函授教育生源质量难以匹配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考100分左右的成人继续教育生源与普通高考600分以上的全日制生源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3]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弱化教学结果

    传统的教学计划由于受上述普教倾向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脱离函授学习的实际,重理论、轻实践、失去了函授办学特色。课程内容与实践距离较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及实际工作没有太大效用,这就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加之对教学结果考核弱化导致很多面授教学成了草草应付的过程,只顾完成授课计划了事,很少顾及学生是否学懂弄通了。[4]

    3.学历、非学历自成体系,缺乏共享互通

    我国现行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绝大多数依托于普通高等学校,在普通高校的机构设置体系中,大多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归口一致,同属于继续教育范畴。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两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很少做到资源共享、认证互通。这样既加大了继续教育的建设投入,也加重了成人继续教育学习的负担,与继续教育的办学初衷相悖。

    三、改革实践具体操作

    1.基本情况

    西北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有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三个办学层次,共设有本专科专业56个,其中艺术类专业7个,文史类、理工类共49个,在籍学生7000余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有国家级培训基地7个、省级培训基地18个、校企合作培训基地4个和校内培训基地2个。学院拥有现代化远程教育学习管理平台和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继续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2.改革原则及方法

    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以统筹规划、应用导向、先行试点、分步推广为总体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更新教学计划着手,形成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在改革初期经过前期调研确定试点专业,改善课程资源建设方案,明确学分认定内容,以现有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规范学分认定程序,为最终建立以全民学分银行为依托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3.试点选取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工作实践经验,学院决定此次学分制改革以“先行试点,逐步推广”为基准, 先从7个艺术类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开始,结合学院相关培训项目实现学分互认机制,从而逐步建立系统的学分互认机制,并在各类继续教育中广泛实施。这7个艺术专业均为高起专层次,分别是图文信息处理、建筑室内设计、动漫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以上专业实践性强,职业实践、大型讲座、公开比赛等业余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學生的专业发展,为正确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特制定相应认证规则,将各项活动以学分形式量化,给学生积累、转化、认证。同时学院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有大量适合上述专业发展的短期培训项目和职业实践基地,这就为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改革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通过学生职业需求分析、学生生源分析、职业需求调研等,在已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统筹规划,重新部署。A.压缩公共课比例。原计划公共课学分占总课程的15%~20%,现压缩为8%~12%。B.增强专业课比例,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选修课。C.将实训实习活动、自主培训项目、职业实践等学分化,各专业设定该模块学分最低值,并鼓励各位学员多学多修。D.增加提高人文修养的公共选修课,同样设定该模块学分最低值,要求每位学员必须参与。E.基于中国大学MOOC等大型开放课程平台,为各专业推荐课程清单。基于上述改革,正在逐步形成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块,进而建立了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函授(业余)培养体系。

    (2)课程资源建设方案改革

    ①公共课程——线上学习,适用为本。目前这7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基本一致,他们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专)、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部分专业有)、计算机基础。这些课程均为网络课程资源,内容已显陈旧,缺乏针对性。如高等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适用性不强;大学英语专本统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此,对以上课程进行更新开发,具有以下重点。A.课程建设以微课为主,适应成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特征。B.加强互动性测试内容,参考艾斯浩宾记忆曲线图对所学内容不断强化。C.嵌入人工智能答疑系统,加强在线学习互动性,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D.大学语文(专)、大学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利用多媒体特征,引入听说能力训练模块,优化读写能力训练模块。E.将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改为网络与新媒体应用课程。包括信息时代的特征、无线网络连接、智能办公硬件使用、手机摄影、iOS操作系统应用、Android操作系统应用、微信等大众社交平台深度应用。

    ②专业课程——线上结合线下,突出专业特色。艺术类专业课在开放型课程资源库里十分稀少,且专业课是专业化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彰显学校治学水平、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从另一层面来看,专业课建设技术难度大,师资难聘请,可适用范围有限,经济效益低,且效果欠佳。因此专业课采用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包含三大部分。A.线上课程。课程建设聘请学术水平高、适合网络教学环境的师资,充分利用多媒体特征,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既保证了艺术类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又弥补了开放型课程资源库稀缺的现状。B.面授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保留传统面授形式,且采用小班化教学,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C.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代修专业课。大力鼓励学员用工作实践、学术会议、业务培训、获奖证书、资质培训认证学分免修课程。

    ③选修课程——以提高人文修养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首先,将选修课学分纳入毕业考核条件,规定选修课程最低学分,要求每位学员必须参与,鼓励学生多选多学。其次,提高课程质量,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3)学分认定内容和程序

    西北大学自2012年起逐步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有支持学历教育的远程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和非学历培训学习平台。在学分认证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多媒体优势和网络化优势,确保认证准确、及时。首先,为参与学分制改革的每一位学习者分配一个学历平台个人空间和非学历平台个人空间,非学历培训平台负责记录全部学分信息,同时具有非学历在线学习功能,学历平台是每位学习者参与学历教育的主要学习通道,其包含学籍信息、教务信息、财务信息、课程学习、师生互动、作业、测评、考试等功能。其次,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通过考核后,在该平台里直接认证学分,并以学期为单位生成报表,导入非学历培训平台。在信息化平台还不完善的初期,同时采用线下认证方式作为补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最后,随着全民学分银行的完善,通过建立完整、普适的信息数据系统,能顺利进行数据迁移,确保继续教育学分制有序推进。如图1所示。

    学分认证程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制度安排,建立有效通道,方便学习者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获得的学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都可以得到认定、转换和积累。如图2所示。

    具体认证过程大致包含学分申请、完成任务、上传证明材料、逐级审核、获得学分等。

    ①开课前申请个性化学习计划。现阶段学分制以课程为基本单位,每学期开学初学习者可在自己的非学历平台中查看到当前学习规定的全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部分课程申请免修,用其他形式的学习或活动代替。申请通过后,系统为每位学习者生成了當前学期个性化学习计划。

    ②开课中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学习者根据生成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接受学院、分站的管理和系统指导,完成学历课程线上学习、其他线上学习、实践活动、职业见习、职业培训等学习任务。

    ③结课后申请认证学分。学期结束后,既定课程按通过情况自动认证学分,个性化部分自主在平台上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经分站、学院两级审核通过后,按申请学分予以认证,并自动关联至对应课程。

    ④对于开学初个性化教学计划中没有的内容,如非计划内社会实践、实习、相关比赛、荣誉奖项等可向分站提交纸质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经两级审核通过后,由分站管理员在非学历平台中录入相应认证学分。

    四、思考与启示

    我国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距离理想状态仍存在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对于任何新生事物,我们都应该以包容的态度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笔者结合正在实践的学分制改革工作和未来改革方向,从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学分认证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对终生学习理念下学分银行的应用的发展及研究趋势进行如下展望,以期对推进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1.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行动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热点。[5]从广义上讲,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显性或隐性的、可以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组成要素。依据表现形态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部分。[6]在过去的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中,总是关注诸如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软件资源,而忽视了硬件資源。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硬件存贮、网络传输等全力依托云服务,借助第三方力量共建共享硬件环境,降低人力物力投入,实现统配优化。其次,在原有继续教育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同时拓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全日制教育间的软件资源共建共享。

    2.学分认证管理体系

    在现阶段学分认定内容和学分认定程序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管理体系。以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学分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指导[7],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认定标准,形成集学籍管理、专属学习、公共学习、学分互认于一体的开放、通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稳定、合理的各级保障体系,确保学分互认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专属的第三方监控和持续的经费保障。

    在今后的发展中,西北大学将继续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全心全意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技术手段做支撑,以学分银行为核心交换机,全面实行学分制,最大程度发挥成人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张国海,刘幸.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41-143.

    [3]陈英霞.“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策略思考——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8(5):7-9.

    [4]樊宝群.成人函授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43-44.

    [5]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7):53-57,70.

    [6]惠芬.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7]孟贤军.高等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构建的思考——Proceedings of 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ICHSS 2017)[C].厦门: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2017.

    (编辑:王晓明)

    推荐访问:学分制 继续教育 探索 实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