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学科建设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20:55:11 点击: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根本和核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是中心,学科建设是龙头,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互相依存,彼此促进的。本文结合三峡大学的自身实际,阐述了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校结合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经验、成效,对基于学科建设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探讨

    学科是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知识领域,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与明确的研究对象,具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队伍及与其水平一致的研究基地与研究条件。它是大学建制的基础,大学教师具有明确的学科性。学科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能反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的重大综合性问题。研究条件具备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研究能力,具备解决学科共性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及专门特色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独到能力;研究队伍规模稳定、结构合理,具备承担学科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总的说来,项目是学科建设的纽带、成果是学科建设的标志、需求是学科建设的动力。高等学校作为学术研究为职业的场所,学科建设是永恒的主题。

    专业是学科及其分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结合点或交叉点,因此,专业≠学科。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与社会行业分工密切相联系,并使大学培养的人才具备一定覆盖面的学科背景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专业一词来源于俄文,指中国、前苏联等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Major),《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没有专业一词,对应出现的是课程计划,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直接对应于我国的专业,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课程的组合,相当于一个培训计划或课程体系。

    西方国家专业只是一个课程组织而非实体,教师隶属一定的学科领域,在一定的课程组织承担一定量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学校注册,按计划选修一定的课程。教师营造培养人才的环境,培养人才中以培养能力为主,与此相适应的是学分制(学分制是现代大学制度下培养人才的基本体制)。我国专业是一个实体组织,由同一专业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教师组织、与教师组织相关的经费、教研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教师隶属于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人才中以传授知识为主,我国大学中同时出现相互并列的两个概念-“学科”与“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应理顺。

    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必定依托高水平发展的学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决定了科学研究对培养教师队伍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科学研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共同目的,一流的人才的培养应充分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奠定的基础。

    一、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同时本科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学术眼光等对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成就与资源,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提供背景知识与准备。

    学科是大学建制的基础,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永恒的主题,基于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能够充分利用学科而建设资源,能建立起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大学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因此,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在注重学科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大学人才培养的职能。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有保证的长效机制只有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一体化战略,学科代表学校对本科教育进行投入与建设,将人才培养质量纳入学科建设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学科建设目标的实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为大学学科创新提供有生力量,因此,学科建设与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重视专业教育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学科建设中的科研基地建设,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实践与创新基地,持续的科研工作使得高等学校与企业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技术协作关系,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知识背景与实践环境。同时学科建设中承担的大量高质量科研项目,其研究过程中吸纳学生的参与,提高研究资源与研究条件,确保了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

    从我校的实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水利工程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湖北省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点,近五年来,我们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争取到学校投入1236.4万元,主要用于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人才引进、图书资料建设、实习基地与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教师工作条件及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重点建设了3S技术研究平台、混凝土耐久性及结构老化试验研究平台、生态水工学试验研究平台等,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本科人才培养共享学科建设的成果

    与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相关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为湖北省“十一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的实施,省(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研究条件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承担了一批应用基础项目及企业委托的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开发类科研项目,筹集到了大量的科研经费。由于我们实施的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一体化战略的办学方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融为有机整体,使得本科人才培养能够共享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科学研究的开展,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更新迅速,毕业设计课题直接来源于科研实践,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工程素养得到了良好的训练,许多科研成果直接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的科研经费部分补充了教学资源与教学设备,改善了人才培养的条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对本科生开放,使得本科人才培养的水准及质量大为提高,毕业设计获奖比率显著提高;学科建设实行培养与引进相接合的政策,通过学科建设的培育,教师队伍学术水平整体提高,高层人才引进具有良好的学科支撑,团队建设稳步推进。

    本专业师资队伍中现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三峡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2个,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二层次人才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学会理事1人、任省级学会副理事长3人次、常务理事2人次、理事5人次,9人次任中文核心期刊编委,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显著提高,保证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师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团队为基础,根据教师个人学术领域与学术专长的不同,发挥各自优势合理组建教学队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接受优质的教学内容,确保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三、基于学科建设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的实施为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对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科建设目标的实施,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得教师具有广阔的学术联系与学术视野,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构建了良好的科研与学术氛围;科研基地建设的推进,使得学科基地研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以为高质量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基地;承担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影响力与学科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造就了一支教学科研并重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质量的本科人才提供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并通过实施学科建设,使得一流的师资能扎根于本科教学一线,教授、博士给本科生上课率达100%,确保了高质量本科人才的培养。

    “十一五”以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任课教师承担科研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湖北省及国务院各部位专项基金21项,水利水电企业委托技术攻关与技术服务项目28项,20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项目,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涉及长江三峡工程;清江水布垭工程;金沙江水电开发向家坝、溪洛度、白鹤滩工程;雅砻江水电开发锦屏、官地、两河口工程;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双江口等水电工程;澜沧江水电开发糯扎渡、景洪、观音岩水电工程;红水河流域水电开发龙滩、董箐、思林水电工程等一级病险水库加固改造工程,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等,教师的科研水平、知识结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同时形成了高坝设计理论与筑坝技术、水电工程检测与反馈、生态水工学、水工结构材料动力特性与减震、病险库坝加固改造、高陡边坡稳定及加固、滑坡灾害成灾机理及预测预报、滑坡加固技术等学科团队,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加深了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增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整体概念与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科建设工作的推进,校-企合作日益扩大,通过建立学校董事会制度使得一大批一流水利水电企业加盟学校董事会(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系统、),在与董事会加强科技战略合作的同时,对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企业对人才能力与知识结构的评价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或活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背景的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或科研实践,反应出当前水电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良好训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毕业设计成果有些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近四年培育出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二、三等奖27项,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二、三等奖95项。

    这种基于学科建设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通过学科建设,凝练学科内容、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研究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研究与创造的过程,再现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术创造活动及技术创造活动,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曾晓虹.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07,30(4):29-31.

    [2] 樊大钧.波纹管设计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3] 覃利.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途径[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 姚盛德,方志刚.依托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08-109.

    [5] 冯向东.张力下的动态平衡:大学中的学科发展机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67-71.

    [6] 王锐英.学科专业创新机制发展策略探讨[J].学科与研究生教育,2002,(11):4-8.

    [7] 汪植厚.优化学科结构,办出学校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8-20.

    [8] 杨兆芳,陆根书.国外高校学科建设问题概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89-95.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探讨 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