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偏重现实,追求“结晶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18:15:11 点击:

    摘 要:“偏重现实”和“追求‘结晶儿’”,是泰华作家曾心微型小说艺术中的两大重点。“偏重现实”,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与写作策略两个方面。按题材划分,有“人生际遇”、“华文教育”、“经济危机”、“老年问题”等九类。写作策略包括多种视角、人性焦距、中文情结。“结晶儿”,高度概括了曾心对微型小说文体的认识和运用,它兼具“结尾”与“诗眼”两重意义。结合作品分析,其形成过程又可以具体化为综合型与技艺型两条路径。通过冲动与沉淀、热与冷的相碰与融合,曾心提出了“结晶儿”的最高境界——“有时会‘悟’出一些超出情感的‘理’来,在表层里面有更深层的东西。”

    关键词:微型小说;现实“结晶儿”;曾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5)2-0124-04

    微型小说,作为小说中的一员,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浓缩、叙事精妙、刺激迅猛而独具特色,为实现福克纳“我想在一个大头针的针头上把一切都说完”的理想提供了可能。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文体更得到了发展,被赋予“文学启蒙”、“文化传播”和“普及教育”等意义。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兴盛的同时,也在东南亚、欧美等华人文化圈里遍地开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家,泰国的曾心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曾心,原名曾时新,1938年生于泰国曼谷,祖籍广东普宁。毕业于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后深造于广州中医学院,并在该院从事教学多年。1982年返回出生地。现为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泰华作家协会秘书长、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他的文学创作兼及散文、诗歌、微型小说、评论,出版专著16本,几种文体均有可喜的成就。司马攻曾这样评价:“曾心是泰华文坛一位主将,他十八般武艺都要得,短篇小说、散文、新诗、微型小说、文论都写得多,也写得好。”①本文仅就其微型小说艺术作一考察与论述。

    曾心是1993年开始写微型小说的,至今已发表微型小说100余篇,出版过2本微型小说集,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选为教材、收入多种选本。如:《蓝眼睛》获“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鼓励奖”,收入《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李宏编著的汉语普通教程《课本阅读》第二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三杯酒》获“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一等奖”,收入“国家电网杯”《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文字作品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2009年又获“第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二等奖”;《窃名》获2008年《第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二等奖》;《屠鳄》获2013年“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三等奖,收入《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卖牛》获2013年泰华闪小说有奖征文比赛冠军;《三个指头》收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200~2001》(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和《世界中学生文摘》,2004年11月被中国作为“九年级语文统练试题”(浙江义教版),2005年又被当作“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苏科版);《三愣》先后被选收入黄孟文、孟沙、司马攻主编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名家名作丛编》(新马泰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郑允钦、吴雁主编《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江曾培主编的《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王大潮主编的《星空点灯——世界经典文学故事·法律趣味案例荟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江曾培、郑允钦、吴雁合编的《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亚洲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郑允钦主编的《最好小小说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版),2012年2月被作为“2012语文全新教程精品练习”单元综合检测题,2012年4月被当作辽宁省大连市2012届高三双基测试卷语文试题,同年还被广东省珠海市列为“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012年5月31日《语文报·高考版》发表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现代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以《三愣》为典型例文;《如意选择》收入泰国皇家微型远程教育电台汉语教程《实用汉语教程》第六册,2003年3月由泰国中华总商会编辑出版;《剪报》收入古远清编选《2005年世界华语文学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巷口转弯处》、《头一遭》、《蓝眼睛》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名家名作丛编》(新马泰卷)。从以上篇目不难看出,曾心的微型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高,影响大,业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界关注的重要对象、不少小说评论家特别是微型小说评论家的首选之一。

    关于微型小说的写作,曾心在2002年7月于泰国时代论坛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微型小说集《蓝眼睛》的“自序”中,如此写道:

    写“微型”,我不擅长“无中生有”。我偏重在自己现实生活中,家族和亲友的经历中,去找创作素材的“胚胎”。这些素材,有的似陨星,稍纵即逝;有的像金子,闪亮不灭,甚至渐渐擦亮储存在我脑海里某些类似记忆的火石;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部的感受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想象力,有如滚雪球,越滚越大,重新唤起另一种相互渗透而改头换面的具体感受,从而进入一个似曾见过又未曾亲身体验过的真实。在这过程中,往往由表及里,由注入情感到疯狂追求,甚至随着人物酸甜苦辣的经历,情不自禁泛起自己喜怒哀乐的心绪。若是写到了关键处,突然心灵一亮,好像见到文中的“眼睛”,即主题思想座标的显露。那时往往有一种自信与惊喜——“结晶儿”即将诞生了。

    “偏重现实”和“追求‘结晶儿’”,乃是曾心微型小说艺术中的两大重点。

    先论“偏重现实”,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与写作策略两个方面。

    作品取材,除了“自己的生活”及“家族和亲友的经历”之外,重大的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也是曾心关注的内容和灵感的源泉。2011年岁末,泰国中部和曼谷遭受百年罕见的洪水,曾心家周围几乎成为一个孤岛,哪儿也去不了,他只好终日守着电视,收看洪水泛滥的信息,一有感受,便敲击电脑的键盘,写起小说来。被困二十余天,他写了二十篇抗洪救灾闪小说,各篇虽有差距,但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13年与2014年之交,泰国政局动荡,游行示威不断,民众诉求不一,曾心也有闪小说反映。曾心曾自谦地说:“也许我的选材太注重社会效能了。”笔者认为,只要不违背艺术规律,并且能很好地发挥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这不仅不是一个缺点,反而是他的长处。这些作品在泰、中两国都受到欢迎,便是有力的明证。

    按题材划分,曾心的微型小说大致有以下九类——

    人生际遇。如:《捐躯》、《古董》、《三个指头》、《啊!人心》等。

    华文教育。如:《蓝眼睛》、《三愣》、《互考》、《李嫂》、《种子》等。

    经济危机。如:《躲债》、《一桶水》、《家庭内部》、《好好先生传》、《断臂》等。

    老年问题。如:《钥匙》、《老泪》、《品茗谈天》、《窟》、《退休心情》等。

    道德沉沦。如:《伏线》、《流血》、《丧礼上的陌生人》、《剪报》、《窃名》等。

    思想代沟。如:《家规》、《生日》、《老俩口》等。 抗洪救灾。如:《国旗》、《沙包》、《猫犬诗人》等。

    社会事件。如:《哔哔哨子声》、《临场画画》、《串钱的绳子》等。

    人兽关系。如:《屠鳄》、《卖牛》。

    写作策略,包括多种视角、人性焦距、中文情结。

    多种视角。这使曾心能够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及日常生活。在他的笔下,有从中国拿钱来救济泰国哥嫂的退休将领(《头一遭》);有请医生看病,实际是请医生聊天的阔太太(《寂寞病》);有为了躲债落发为僧的阿弟(《剃度礼上》);有被人始乱终弃,只能搂着从未见过父亲的女儿哭泣的农妇(《流血》);还有盼望叶落归根伏在手稿上逝世的作家(《土地》),视盆景为生命洪水来袭不愿撤退的老园主(《与榆同归》),尝名成瘾、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董事长(《剪报》)等。组成了一个经历各异、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廊,再现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人性焦距。曾心坦言:“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多重性格的人比单重性格的人多。然而,在有限文字的‘微型’中,如何展现多重性格的人物,倒是我近年苦寻的焦距。”他寻到的焦距就是人性。通过分析与开掘,曾心发现人性有好的一面,如:《捐躯》中的女教师玛妮,因拯救溺水学生而牺牲,嗣后——根据她的遗嘱——还将自己的躯体捐赠给学生做解剖实习用;《复明》中的刘三,赞助盲姑娘五年学费而不留地址,当盲姑娘即将复明,而成了丈夫的他因为自己貌丑悄悄地离开,只留下两本数字都在七位数以上的存折,以保证母子二人的幸福,对这些美德都给予了热情的歌颂。曾心也洞察人心有坏的一面,如:《伏线》中的李嫂用椰子壳盛粥给婆婆吃,“以示与猫狗相待”,婆婆死后,李嫂要扔掉椰子壳,却遭到儿子小虎的阻拦:“留着等以后我盛饭给你吃。”表明孝道沦丧,长辈难辞其咎;《窃名》中的李旺,是一个“赚到了钱,就想出名”的人,从捐款求名到出书扬名,再到剽窃霸名,甚至惹出了人命!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金钱万能”、贪得无厌的危害性,对这些丑行均进行了无情地批判。比较而言,曾心更重视人心的复杂性与可变性,如:《啊!人心》塑造了一个虚荣心盛的书法家许安,由于婚外情遭致老婆离婚,带着女儿走了。不久,母女遇上车祸,许安却怎么也打听不到她俩的下落。由于朋友带来一副残疾女的书法,他见到了嘴咬大笔为外宾写字的女儿。“五个宽朗端丽的大字‘身残志不残’,在宣纸上腾飞而起。”许安的心胸受到了猛烈的撞击,难受、忏悔、亢奋交杂在一起,亲子之情与爱改变了一切。“他好久好久叫不出那带泪的一声。”小说结尾似未完成,但我们的感觉已经完成。不止是庆幸父女乃至一家人团聚,还乐见人心的补缺、人性的回归。人类社会虽经灾历劫仍能兴旺、发达,繁衍至今,这就是原因之一。

    中文情结。正如泰华著名作家司马攻先生所言:“中文情结紧紧地系住曾心的心,责任感重重地压在曾心肩上。”②所以,他十分热心华文教育,写了一系列以华教为主题的微型小说。如:《三愣》,回顾了华教的式微,《种子》记叙了华教的传承,《互考》展现了华教的深入,《李嫂》描摹了华教的兴旺。“读书的人那是无法理解没读过书的人的痛苦。我右眼瞎了,是痛苦的事。左眼虽能看见东西,但不识字,也好像瞎了一样。”张亚牛的感触很有代表性,那些孝道沉沦的故事,不少都与未受华教、丢掉中国优秀传统有关,难怪六十多岁的李嫂也赶到华文夜校去读书,还带动全家学中文,并定了一条家规:“在家都得讲汉语。”中华文化是曾心生命的根,他受到中国小说的影响远比西洋小说的影响要大,喜欢用描写表达方式,尤其喜欢用“白描”勾勒人物,如《老泪》中的一段:

    一天傍晚,陈五打开钱柜,正要伸手拿钱去买烟酒时,站在店前的陈雄斜视着他,儿媳蓦地捅了自己丈夫,努着尖尖的嘴唇暗示着:“那老头又拿钱了!”陈五思想毫无准备,伸出的手一时僵在那里。在嗡嗡作响的脑袋里,响起儿子战栗而哆嗦声:“爸!现在生意竞争,钱难赚,今后拿钱也得先说一声!”陈五把眼睛一瞪,那两道光波似两把利刃刺得儿子垂下头来,儿媳却把脸朝外看。这时三副脸孔都很难看。最难看是陈五,整个神色即刻似枯萎了,脸型只剩下巴掌般大。

    没有对话(虽然有陈雄的话,但陈五没有回答),胜过对话;没有议论,强似议论(对“人亲不如钱亲”俗世的批判很有力度);虽然写了三人,重点仍在陈五,较之儿子的懦弱、儿媳的尖刁,他受伤最重!此外,成语的妙用(《窟》中的“狡兔三窟”)、道具的巧设(《伏线》中的“椰子壳”)、留白与跳跃(《捐躯》)、反常与合道(《卖牛》)、情趣与理趣(《一桶水》)等,在在都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技艺。曾心坚持中文写作已多年,其语言的中国味(口语、谚语、歇后语及古诗词引用)自不待言,由于他兼有两个国度的生活,不仅会用两国的语言与文字,还加上一种方言——潮州话,所以在用方块字浇铸心影时,还流露出一些“杂色”来,这是别人所缺少的。

    再论“结晶儿”。

    曾心在接受作家、记者访谈时,曾多次提到这一艺术追求,并以《三个指头》为例,回顾当时(2000年7月7日)的写作动机是有感于中医在泰国的式微:“中医很难找到‘徒弟’,传承似乎到了‘绝路’。当年,我看到几位老中医,‘硬挺着一把老骨头,死挑着这古老中华国宝的行当’,心里既感动也不好受。因此,我很想写一篇围绕着这个主题的微型小说。”由于他熟悉这个行业,脑子里有不少老中医的形象,写得很顺利,越写越入神,在写到被人誉为“朱半仙”的老中医朱一新切病者脉搏时,忽觉胸闷胸痛,自知大限将至,仍坚持为病人把脉,出乎意料地跳出一个这样的结尾:

    这时候诊所,只剩下三名病号,便请他们到他卧室去。躺在床上的他,伸出三个指头,把完第一个病号的脉;又伸出三个指头,颤抖地把完第二个病号的脉;再伸出三个指头把最后一个病号时,他的三个指头再不会动了,僵硬地停在病人的跳动脉搏上……

    曾心接着说:“这个结尾的出现,好像见到文中的‘眼睛’,即主题坐标的显露。当时我有一种自信和惊喜——‘结晶儿’诞生了。”③

    “结晶儿”,高度概括了曾心对微型小说文体的认识与运用,它兼具“结尾”与“诗眼”两重意义。作为“结尾”,它出乎意料(突然转折),又水到渠成(前有铺垫),给读者一种瞬间惊讶与猛烈刺激,让我们联想到美国欧·亨利、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日本星新一等作家关于微型小说的主张。作为“诗眼”,乃是一首诗(在这里是一篇小小说)中最能开拓意旨(“主题坐标”)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其位置或前或中或后是不固定的,因作者因作品而异,有时等于细节,有时不等于细节,包容性、灵活性都很大。笔者以为,这既是曾心对中外传统的继承,也是他个人的创造。

    将访谈的表述与曾心在《蓝眼睛》一书的自序结合在一起研究,还可以看到“结晶儿”是如何形成的过程。它来自现实生活,经过了酝酿,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全部感官,依靠想象、虚构、技巧,进行了真实化、典型化的加工,从而在情与理完全交融的基础上得到那一种“自信与惊喜”。

    结合作品分析,曾心的上述理论又可以具化为综合型与技艺型两条路径,且以他的另外两篇代表作予以说明。

    《三愣》:虚构·想象·推理

    小说与散文最大的区别是虚构,但曾心的虚构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出发点。他在开医务诊所时,遇到过讨价还价的病人,也遇到过带黑眼镜的独眼龙病人,他把二人合并为张亚牛一人,再将泰国华文学校从被查封被迫转入“地下”到开禁复办华人华裔热情捐款的全过程作为背景,想象出其人的外貌、性格及言行;后从李医师这个人物的角度推理——见其貌丑一愣,闻其讨价还价二愣,得知其卖掉地皮捐款给华校三愣,一个兼有吝啬与慷慨、冷漠与热心之多重性格,外表虽丑灵魂美丽的人物形象跃然而出。此作尽显作者的综合能力。

    《三杯酒》:拆字·数字·用典

    欢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无疑属于“主旋律”作品,曾心以泰国一华人家中发生的趣事来反映,可谓独辟蹊径。将“赢”字拆开为“亡”、“口”、“月”、“贝”、“凡”五个字,分别解释为,拼死才能赢,宣传才能赢,要日夜工作,要花钱,赢了也别趾高气扬,要以平常心对待,既具体生动,又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的数文化丰富多彩,有“数成于三,三生万物”之说,老陈与儿子们祝酒三杯,许愿三个,使欢乐情绪、中泰情结均达到高潮。作品中用了一明一暗两个典故,增强了排险克难夺取胜利的信心与勇气。特别是第二个暗典,那是老陈于2007年12月7日病逝前留下的遗嘱:“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知泰国和中国获得的奖牌。”让人联想到宋代诗人陆游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显示了老陈的中泰之爱、强国之志,感人至深!此作属技艺型。

    在访谈中,曾心还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视作对“结晶儿”的补充:

    写作需要冲动,但更需要“冲动”之后的沉思,需要沉淀后的“冲动”。一个喜欢拿笔杆子的人,对人对物对事对景,容易“冲动”,容易生情,甚至有如点某个穴位,一点便产生连锁反应。往往冲动的情感似可燃烧、可燎原!但我习惯于“坐禅”,在“入定”时,让这种冲动的情感沉淀,沉淀,再沉淀!沉淀是冷的,冲动是热的,冷热相碰与融合,有时会“悟”出一些情感的“理”来,在表层里面有更深层的东西。④

    通过“冲动”与“沉淀”,这种“热”与“冷”的相碰与融合,曾心提出了“结晶儿”的最高境界——“有时会‘悟’出一些超出情感的‘理’来,在表层里面有更深层的东西。”这多少有些禅的味道。这使笔者想到日本著名的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1870~1966)的两句话:“没有悟就没有禅,悟是禅学的根本,禅没有悟,就等于太阳没有光和热。”⑤“悟是突然来到一个人身上的一种刹那间的体验。”⑥仅就“刹那间”而言,微型小说与禅宗的开悟有相似之处,但要像禅宗那样对人类的智能做深沉的开发,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净化,实现人的自我解放,是难以做到也不必如此要求的。倒是凭借两篇写人兽关系的小说,曾心向这个方向有所接近。

    一篇是《卖牛》。善良、勤劳的乃仑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小公牛,小公牛也曾救过主人。人会老,牛也会老,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违抗不了。难得的是乃仑预作安排,宣布卖牛,要买主出价格并说明买牛的用意。反常的是:对出价三万、五万的不卖,对“说明干农活的牛病死了,还把它埋了”的乃宽却主动降价一万并成交,以至于“引起村头一片哗然”。更大的反常还在结尾:

    乃仑病危时,乃宽去探望他,只见他颤抖的手掏出一张纸条便撒手人间。乃宽看了纸条:“你那一万铢,我还没用,藏在枕头里,取回去好好养我的牛。牛老了,千万别牵去屠宰场。”

    好一个“临终托孤”!这张纸条就是“结晶儿”!通过它,曾心将乃仑对牛的爱护之情表达到了极致;也是通过它,曾心悟出了一些超出情感的“理”来——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应相依相护;更重要的是,没有爱,便没有人类和地球。爱,在曾心的微型小说中,甚至在他的生命中是一个最美丽的方块字。

    另一篇是《屠鳄》。一场特大洪水冲走了乃岛的妻子,他在灾后收留的一条小雌鳄填补了家庭的空缺,乃岛以为是妻子投胎转世,女儿格玛则把它当成“妈妈”朝夕相伴,日子久了,动物也生情,起到了“保安”(吓跑小偷)“护院”(击伤大蟒蛇)的作用。及至小鳄长大,格玛削芒果不慎伤手,“鳄鱼闻到血腥味,本性发作”,一口咬断了格玛的食指。乃岛拔刀屠鳄,女儿却求父“别杀它”。兽性的难以捉摸和人性的宽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乃岛愕住,那把锃亮的尖刀停在半空中……

    为了保护女儿的生命,他必须砍下去;为了维护环境的和谐,他不能砍下去。乃岛的两难状态显示了人类的两难状态,虽然只有一句话十六个字,却胜过了千言万语!如此的“结晶儿”,也让我们悟出了文字以外的一些“理”。希望曾心多写出几篇像这样精短(前一篇296字,此一篇不过一千字)、这样反常合道、这样具有张力与含量的作品。

    结语

    英国散文家、批评家德·昆西说:“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可能是大东西的镜子。”中国作家谢志强将这句话变成:“小说中最小的小说可能是大世界的秘密的镜子。”笔者以为:泰华作家曾心的微型小说——不是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凭借“微型”这面“镜子”折射出了大世界的秘密。表现在对经济危机、老年问题等世界性话题的关注与反映,更表现在对“偏重现实”和“追求‘结晶儿’”的艺术手法的传承与创新,让我们对微型小说这一文体充满信心。

    2014年3月8日~3月20日写于杭州信鸿花园

    ① 司马攻:《厚重——序曾心的〈给泰华文学把脉〉》,曾心《给泰华文学把脉》,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 司马攻:《中文情结赤子心——序曾心微型小说集〈蓝眼睛〉》,曾心《蓝眼睛》,时代论坛出版社2002年版。

    ③④ 陈勇:《厚积薄发,后劲与日俱增——泰国曾心访谈录》,林耕主编《文综》2011年6月春季号第16期。

    ⑤⑥ 铃木大拙:《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第102页;第125页。

    (责任编辑:黄洁玲)

    Abstract: The art of micro-fiction by Zeng Xin, a Thai-Chinese writer,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alistic orientation” and its pursuit of “crystallization”, realistically oriented in its material selection and writing strategies. In terms of subject matter, there are nine categories in his work, such as “human experience”, “Chinese-language education”,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ageing problems” whereas his writing strategies include multiple perspectives, focus on human nature and the Chinese-language complex. The“crystal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ighly condenses Zeng Xin’s perception and use of micro-fiction as a gee, something that has a two-fold significance of an “end” and a “poetic eye”. An analysis of his work finds that its formation can be actualized as two approaches, that of being comprehensive and technical. Zeng Xin proposes the highest realm of “crystallization” through clashes between and merging of impulses and sedimentation, and heat and cold to the degree where “sometimes ‘rationalizations’ can be ‘realized’ beyond the emotional, with something deeper than the surface”.

    Keywords: Micro-fiction, realistic “crystallization”

    推荐访问:偏重 结晶 追求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