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美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领域对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13:00:14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本文就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和美国音乐教育国家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作以简单的对比。通过比较,找出两国音乐教育国家标准中教学领域的差异,探讨美国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音乐课程;课程标准;教学领域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更全面地体现了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它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为宗旨,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目标,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1994 年,美国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这是一部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由综合舞蹈、 音乐、 戏剧、 视觉等四门艺术学科教育的全国性组织讨论研究形成的标准。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新一轮基础加以改革,也于 2001 年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对《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稿》保持了对原标准基本结构框架不作整体变更的前提下,对义务教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准、充实、修订。尤其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完善。

    音乐教学领域是从教学的角度对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所作的另一种表述,相当于教学内容。它是音乐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音乐教材编写的准则和依据,也是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规范。中美两国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对比如下:

    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域 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与鉴赏: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听赏

    感知和分析:分析

    判断

    认识音乐和其他艺术和

    科学的联系

    演唱

    表现: 演奏

    综合性表演

    识读乐谱 唱歌

    创造和表演:器乐演奏

    即兴与作曲

    识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创造: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音乐文化和历 理解西方音乐

    史背景的理解: 理解世界音乐

    从上面表格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和我国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领域在大多方面是相同的,虽然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不相同的,但是,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国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育的内容划分了四个领域,而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是三个领域,下面笔者将以小学阶段为例,从教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出发,对我国和美国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作进一步的对比:

    一、感受与鉴赏领域内容标准

    感受与鉴赏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我国在这个领域要达到的内容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体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听辨人声〈童声、女生和男生〉和不同类型的男女声〈男女高、中、低声〉;

    3.感受和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和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音色;

    4.感受和辨别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5.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乐段的变化

    6.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7.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8.聆听各种体裁与类别的歌曲和器乐曲;

    9.区别独唱〈奏〉、合唱〈奏〉、齐唱〈奏〉等表演形式;

    10.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和形式

    11.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美国在这个领域要达到的内容标准:

    1.学生能注意并积极参加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听赏活动;

    2.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

    3.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做出反应;

    4.使用恰当的术语分析和描述各种风格的音乐;

    5.对音乐表演和作品昨出有识的、批评性的判断;

    6.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7.理解音乐与非艺术学科的关系。

    二、创造和表演领域内容标准

    学生的学习应以在“做”中学为原则,小学阶段尤应如此。唱歌,演奏乐器,创造和即兴创造音乐是学生获得音乐技能和知识的最佳途径。此外,集体性的音乐表演活动则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听赏音乐和读写乐谱能使学生发展进一步探索音乐的独特技能。

    我国在此领域的内容标准: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对指挥动作及前奏做出反应;

    3.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

    5.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6.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7.用所学的乐器参与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8.能够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评价;

    9.每学年能演奏乐曲2~3首;

    10.参与综合性的表演活动,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

    1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认识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1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14.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15.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及其其他音源材料模仿、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16.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17.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18.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19.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20.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1.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美国在这个领域要达到的内容标准:

    1.学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音符和节奏正确;

    2.唱歌时音准,声音清晰、自如,吐字和姿势良好;

    3.演唱固定音型、小合唱、轮唱;

    4.在集体演唱演奏中表现出调整音色,兼听他人,平衡融合和对指挥姿势做出反应的能力;

    5.在课堂内外的各种场合自愿地歌唱、演奏;

    6.背唱一套基本曲目,包括至少36首代表各种流派、风格和文化的民歌和创作歌曲;

    7.学生能够准确,独立地用课堂节奏乐器,旋律乐器及和声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旋律和和弦;

    8.演奏正确的音符和节奏,音准,音色恰当;

    9.演奏短小的节奏、旋律、和声的音型和片段;

    10.演奏一套代表各种风格和流派的曲目;

    11.演奏至少代表四种文化的歌曲伴奏〈节奏的、旋律的、和声的〉;

    12.学生能够用相应的风格和结构为节奏片段和旋律片段即兴创作“答句”;

    13.按照具体的指导即兴创作短小作品;

    14.为代表各种风格的熟悉的音乐作品创作有乐思的变体和变奏;

    15.学生能够使用某种体系阅读G谱表上简单的五声、大调和小调乐曲;

    16.在表演中解释和运用乐谱符号和传统力度、速度和风格术语;

    17.用正规的记谱法记载拍子、音高、节奏和力度。

    三、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我国在此领域的内容标准有: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4.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5.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6.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7.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8.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9.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10.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11.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美国在这个领域要达到的内容标准:

    1.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西方音乐艺术的各种体裁的显著特征;

    2.描述比较当代和传统西方艺术音乐的显著特征;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术语描述至少两种代表性文化的音乐怎样使用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等基本要素;

    4.描述世界上各种文化中不同场合的音乐的作用和音乐家的角色。

    虽然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和美国音乐教育标准在教学领域的划分中有些区别,目标要求内容也基本相同,但是,美国课程标准在有些方面的要求比我国的同类条件下的要求要高。比如在创造和表演这个领域,我国的内容标准“每学年能背唱4~6首歌曲”,而相比之下,美国在此领域的内容标准要“背唱一套基本曲目,包括至少36首代表各种流派、风格和文化的民歌和创作歌曲”,这可能是由于我们两个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观念,当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二者共同的优点是它们不仅仅重视提高音乐素质,更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教学思想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方式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重视听觉训练,重视节奏、力度、旋律、音色、和声、调式等音乐手段。重视挖掘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及积极的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强调满足学生音乐学习中发展积极情感的需要,为音乐教育发展开辟了道路。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二者都符合儿童发展和学习规律;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在教育上的共同目标看,二者都重视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重视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技能方面看,都重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能力,歌唱的能力和乐器表现的能力,重视读谱能力;从理解方面,重视理解音乐的结构,理解音乐与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解音乐对提高人的素质的意义,了解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态度方面,重视提高音乐表现的意识,培养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鼓励参加集体音乐活动;音乐艺术不是一个少数音乐家承担,用以表明社会的音乐艺术,二者都注意到把音乐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重视全面发展。

    四、结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外国的音乐教育基本经验,总结我国的丰富经验,探讨音乐教育的规律,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音乐教育必须要放在世界音乐教育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不仅要重视“输入”还要重视“输出”,要总结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学传统和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密切关注世界及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动向。因此,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刘沛.美国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余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子铭(1993.9-)男,汉族,本科,陕西省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推荐访问:中美 课程标准 领域 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