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07:50:08 点击:

    为了实施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教师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通过创设热闹、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学生的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一学期下来,学生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的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名家名篇的深刻内涵、写作技巧学生知之甚少;阅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总之,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而忽略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一点看法。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

    很多人对于“师生双边活动”的理解不够全面,总认为“师生双边活动”就是问答式,这是片面的。首先,“活动”的意义并非单指口说,手做,而主要是指大脑思维活动。诚然,学生回答需要要动脑,但是动脑并不一定要答,更何况有些问题是一些勿须动脑的答。其次,针对学生而言,“双边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讲课中处处设疑,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思考,这才是有效的双边活动。当然,课堂上的提问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原则,就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确切的说,是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提出来的,是有目的、有启发性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所要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才有价值。有的人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不动脑筋的答,不仅无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无目的的回答,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已,收不到实效。比如讲授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般的总是设计一些诸如“小说写了几个人物”等一类显而易见的问题,一问即答,看起来效果很好,其实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反而浪费了时间。不如换一种问法:小说中的人物那个是主人公,你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再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在结尾的时候写到,孔乙己大概的确死了……。这个句子是不是一个病句?“大概”和“的确”这两个词是不是矛盾?你怎么来理解?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让师生的双边活动真正得以实现,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的关键,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根本的办法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课堂的提问也同整个教育过程一样,既要求科学性,又要有趣味性。所以单纯追求形式上热闹的回答固不可取,就是不着眼于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问答,对教学也是无所裨益的。因此,教师必须很好地研究教材,透彻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动其心灵,触发其情思,开发其智力,使师生配合融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科学的“双边活动”。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过去,一上语文课,就一定是按“时代背景、结构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先后次序的一个模式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改革,有了改观。但是,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逐段逐句,课堂教学设计却丝毫未变,就是加了几个“问问答答”。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原因何在?并不是语文教师都是学问不深,都是不负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讲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作者,读一遍,再分段,再分层,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无不依样画葫芦,教师费力气,学生不愿听。据统计一篇课文,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即可以弄懂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学生能掌握的就不要讲了,只要讲那些学生无法弄懂的东西就行了。确切地说,教师的作用不在逐句地讲课文,而是去归纳总结课文,把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零乱的知识信息整理成为有系统的东西,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况且初中语文教学绝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于识字、释词,相反应将重点摆在把握文章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说,初中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带有赏析的成分。目前语文教材,大抵上是三类文章:一类议论性文章,一类说明性文章,一类便是诗歌、小说、散文等文艺性的文章,而且后一类占的比例最大。对于这三类文章,应该有完全不同的三种教法,议论性的文章重在剖析文章的逻辑性;说明性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条理性;至于文艺性文章,则重在知其言外之意,表外之象,尤其对那一些写意性的文章,根本不要去字斟句酌,只要能悟其神理契机,就达到了目的。一篇课文,按其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个甚至几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去讲授,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节约时间讲授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它知识。

    三、让学生积累完善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且要落实到每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既然是语文课堂,当然就离不开语文知识,但语文知识五花八门,怎样才能更快更多的积累起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的观点是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点分类,这样就能有条不紊的去学习了,相信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积累精美的词汇、语句(包括名言警句)、段落、篇章。2、熟悉作家及其名作。3、积累现代文常识:体裁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新闻、通讯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列图表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等)、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伏笔铺垫、照应、联想与想象、扬抑、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4、积累文言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实词与虚词、常见句式等。5、古诗词及优美篇章背诵。但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在每堂阅读课的教学中督促学生,逐渐培养其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保证课外阅读量与质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因此,在实践中,我以教材为依托,联系相关内容相关题材链接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师生互动,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