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交往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04:10:08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然而他的大名为世人所熟知,是因为上世纪他同毛泽东之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却不完全在于他学术上的成就。

    1918年,毛泽东梁漱溟同在北京大学

    梁漱溟原名梁焕鼎,字寿铭,“漱溟”是他发表文章时常用的笔名。他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生于北京。梁漱溟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24岁那年,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论著《究元决疑论》为蔡元培所赏识,应聘到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当时的北大受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术空气异常浓厚,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不同学术思想都十分活跃。梁漱溟在北大发起了“东方学及孔子哲学”的研究,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首次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中国、印度和西方3种文化体系产生的历史渊源及不同特点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儒学学说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和作用作了大胆预言,并因此被学术界誉为“现代新儒学的先驱”。

    梁漱溟有一位本家兄长名叫梁焕奎,家在湖南湘潭,是当地著名的开明绅士。为了支持维新,培育人才,他曾资助过包括杨怀中(杨开慧之父)在内的一批湖南青年赴日留学,因此被杨怀中尊称为“恩师”。1917年,为躲避战乱,梁焕奎来到北京,借住在梁漱溟家中,不久杨怀中亦进京,在北大哲学系任教。由于杨怀中经常去探望梁焕奎,遂与梁漱溟结识。二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交谊日笃,成为忘年之交。此后,梁漱溟每遇到难解之题,不论是白天还是晚间,就去向杨怀中讨教,因而成了杨家的常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了梁漱溟与毛泽东初识的机会。

    毛泽东是1918年初到北京找工作的,经同乡杨怀中介绍,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一职。他白天供职兼修习,晚上就住在杨家。梁漱溟每每晚间去杨宅,总见一位高个子青年前来开门揖客,彼此也点寒暄,但他始终没有询问过对方是谁,更没有想到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当然毛泽东早就从杨怀中那里知道这位来客的尊姓大名,并且常常被他言谈话语中表现出的睿智和博学所折服,因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当20年后梁漱溟赴延安拜访毛泽东时,毛泽东第一句话就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1918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大学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开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

    毛泽东的一番话,唤醒了梁漱溟对往事沉睡的记忆,他忙不迭地连声说:“是的,好记性,有这事,有这事。”

    1938年1月,在延安,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毛泽东与梁漱溟作彻夜长谈……

    梁漱溟是一位文化功底深厚的学者,但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从不为做学问而做学问,而是善于把冷静的思辨介入复杂的人生哲学,用自己的认知和实践去寻求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人生之路。上世纪20年代末,梁漱溟曾醉心于《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为将这一农村改革的理念付诸实施,他竟不惜辞去北大的教职,奔赴广东、河南和山东各地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试验,时间长达10年之久。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梁漱溟在山东搞了历时7年的乡村建设工作自然就搞不下去了。抗御外敌,保我中华,同样也是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师生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不久“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局更紧张了。其时,梁漱溟在山东济宁接到老朋友张群先生转来的蒋介石邀梁去南京的电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等人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由于日本人在卢沟桥扩大了战火,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抗日宣言》,全国老百姓所盼望的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全民抗日,已成为事实。作为实际上执掌大权的国民党政府,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就邀集了一些社会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到南京,在所谓“最高国务会议”之内,成立了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叫“参议会”,其中亦有中共的代表,但大多数成员仍为国民党人。梁漱溟是作为无党派的社会贤达被邀请去参加“参议会”的。这个“参议会”,就是后来在武汉成立又迁至重庆的“国民参政会”的前身。

    梁漱溟立即关闭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风尘仆仆赶到了南京。自此,他作为“国民参政会”的一员,为抗战出力。但事与愿违,国民党军队“八·一三”失利,日寇长驱直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到武汉,梁漱溟作为特邀的“参议员”(后为“参政员”)也随即到了武汉。沿途所见,一幅流离失所、争相逃难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国民党大员,无信心抗日,有的丢弃大片国土,不战而逃;有的也只顾自己逃难,甚至还有把资产、妻儿送往国外的。梁漱溟对此大失所望,自己对抗战的前途也很是悲观。但得知自日本侵华后中共提出一系列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终于变成现实,梁漱溟想,现在国民党方面令人失望了,共产党方面又怎么样呢?再说,关于共产主义学说,梁漱溟早年读过一些经典著作,诸如李大钊先生等中共的先驱者还是他的好朋友,但他后来根据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不信奉共产主义学说。如今中共的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又搞了近20年,经过多少次失败的延安,还在坚持奋斗,中心在陕北。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于是梁漱溟产生了去延安会见毛泽东的念头。由于当时国共两党已经合作,从武汉去延安也较方便,梁漱溟作为国民参政员,首先把自己的这个愿望和想法向蒋介石提出。蒋同意了,中共方面也表示欢迎。几天后,梁漱溟便奔赴延安。

    梁漱溟到达延安,接待他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经张的介绍,梁才知道毛泽东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张对梁来延安表示欢迎,并设宴洗尘。张说,毛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间办公,谈话也安排在夜间。

    头一天夜间的谈话从下午6时至次日凌晨。时令正是冬天,延安气候严寒。6点时天已擦黑,屋里掌了灯。谈话的地点不在窑洞,而在延安城内的一间瓦房里,很暖和。毛泽东告诉梁,在屋外地下烧火,地面和墙都发热。在毛泽东首先提到1918年在北京杨怀中先生家中已多次见过梁先生之后,谈话转入正题。梁先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梁说,他对目前的抗战情况甚感失望,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上上下下缺乏信心,个人心中亦十分悲观,如此下去,中国的前途如何?中华民族会灭亡吗?梁表示这次来延安,就是向中共领袖讨教来的。

    推荐访问:交往 梁漱溟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