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人文素养教育特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7 04:05:07 点击:

    □目前,许多教育同仁都有这样的共识:学校要实现新跨越,办出新的水平,必须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三中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走进新百年,学校先后经历百年校庆、示范校高中建设、110年校庆、学校形象提升工程等重大活动,在自身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媒体深入发掘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形成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培养目标、“一训三风”、干部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学生主体精神等。

    □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办学理念:以师生为本,共同发展,追求卓越。学校精神,即“方舟精神”:以天下为己任,青年壮志,舍我献身。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创新型人才。“一训三风”,校训:创新、务实、自助、自尊;校风: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崇尚质朴、品学兼重;教风: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学风:崇尚质朴、品学兼重。干部形象:作风民主、办事公正、宽以待人、拼搏实干、廉洁奉公。教师形象:忠于职守、举止端庄、业务精湛、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学生形象:志存高远、责任当先、自省自律、善思笃学、知行统一。学生主体精神,我们概括为“五自”精神:学习上自觉、纪律上自治、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尊、思想上自强。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字资料:2001年至今,学校先后编写了《校史》《校史(续一)》《校友风采录》《校友回忆录》丛书;2000年校刊《铃铛》复刊;2007年至今,《中国教师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我校文化建设。

    □您刚才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阐述信息量很大,从办学理念上去审视学校内涵建设与素质教育,兼顾了师生双方的发展。那么,您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卓越发展?

    ■我认为主要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深化“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教风,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现代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先后涌现出特级教师11人,在历届“三名”工程评选中50余人次榜上有名。这些骨干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带动者、引领者。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的价值认同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定中,我总是旗帜鲜明地举起“崇尚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旗帜,使得“忠于职守、举止端庄、业务精湛、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师形象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我们开展“展师德风采,铸师德风范”的系列主题教育。在师德论坛活动上,优秀教师做主题演讲,每位教师签署师德承诺书。教师们践行学校精神的事迹,着实令人感动。

    我们高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2010年9月,启动青年教师研修班,现已开设五期,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坚持每周一次半天学习,实行课程化、班级化管理。全国、全市知名的教育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先后在研修班做精彩讲座。在深化课改、课堂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提出“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理念,组织“高效课堂之我见”学术论坛、“方舟杯·三杯一奖”竞赛课等活动,坚持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植根课堂,开展校内“我们同行”,创新干部听评课制度,坚持“专家引领—研讨交流—团队实践”之路,促进常态教学的优质化。

    二是弘扬“崇尚质朴,品学兼重”的学风,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点。学校的发展最终成就的是学生的梦想。去年,在新生入学教育上,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入学课程,全方位给学生进行了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突出计划性、全员性、实效性、校本性等特点。新初一和新高一分别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教育,有学习、有教育、有交流、有检查、有展示、有总结。内容课表化,将入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来开展,涉及学法指导、校史教育、参观“镇校三宝”(校史展室、人称“不动的动物园”的生态标本室、珍品汇聚的古籍书库——记者注)、校歌及校操学习等十余项内容。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让学生全方面了解了三中,为他们尽快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们带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学校的内涵文化。为传承学校文化,我们每年都会借助校史资源开展“弘扬方舟精神,争做中华英才”系列活动。老校友的励志讲座,王渤生等优秀校友设立的奖学金,学生适时参观体现三中特点的校史展室、生态展室、古籍书库等活动使得学生倍受激励。我们的校刊《铃铛》,“方舟小分队”活动,高中学生热点辩论会,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青年党校、少年团校等教育活动都在弘扬三中“文化育人”的生命力。

    新时期,继承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您刚才提到,在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过程中,要“深化‘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教风,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将教师的发展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那么,您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或者素质呢?

    ■这样的优秀人才或骨干教师应该拥有“五气”,这也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在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教师,所必须具备和需要的;而从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来分析,我们的教师教育更应该关注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使广大教师拥有必备的“五气”,从而真正感受工作的快乐,领悟幸福的人生。一是正气。光明正大、作风磊落,具有高尚的师德与敬业精神,热爱学校、钟爱事业、厚爱学生,言传身教,能成为学生的表率,人格魅力令学生仰慕和敬佩;始终保持着刚正的气节,不卑不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大度宽容,尤其是善待“后进生”。二是才气。具有发自于内、显露其外的才华,能够虚心学习,善于接纳不同的意见;一专多能,富于才学和吸引力,充分展示教育教学的魅力并用以影响学生。三是朝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神振作、积极向上、力求进取,在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永远富有一种激情与感召力,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教育和培养学生。四是勇气。敢于迎接挑战而勇往直前,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不言败;面对竞争,具有敢于担当、毫不畏惧的气魄和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胆识。五是灵气。具有良好的悟性和机灵劲儿,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乐于反思并不断从外界汲取丰富的营养来充实自身;勤学、敏思、善问,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不断锤炼和提高自身;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同伴互助,从而达到共同促进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目前,天津市的高中特色校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每所高中校都在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三中作为有着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老校,如何定位和发展自己的特色?

    ■依据《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标准》,我们将以“传承学校文化精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创建工作思路,本着“整体规划、深化内涵、注重过程”的原则,科学制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扎扎实实推进创建工作,以特色高中建设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我校所倡导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在学校“文化育人”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而成的,旨在通过学校百年积淀的优秀文化精髓,引领学生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德行、智力、体格、审美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在建设中,我们将突出四个基点,即以热爱母校为基础的爱国教育,以方舟精神为基础的责任教育,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养成教育,以艺术教育为基础的审美教育。

    学校通过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力求达到三方面目标:一是通过人文素养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礼仪教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力求使其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努力培养“懂礼仪、讲规范、知感恩、爱学习、思进取、有特长”的学生。二是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让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不断转变育人观念,提升人文观、道德观和职业观,努力打造一支“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团队。三是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办学的动力和活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围绕“人文素养教育”的特色进行创建过程中,学校将在哪些具体的层面采取措施?

    ■第一,深挖学校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将现有的文化建设理念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元素编辑成宣传册,组织广大师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使其根植于每个“三中人”的思想深处,成为行为指南。面向社会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包括在国际交流、孔子课堂中进行国际性宣传。积极发挥校刊《铃铛》的作用,见证特色项目建设的历程。

    第二,进一步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发挥“镇校三宝”等学校特有的人文、自然环境文化资源,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维护好现有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水平,更新、填充新的校史展室的软硬件资料,增建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标志风物。二是彰显教室人文文化建设。在现有的公示栏、班训展示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室人文环境,布置各班各具特色的宣传栏、励志墙、图书角等,注重各具特色的人文宣传环境的营造。三是发挥楼道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墙廊流韵”的环境氛围。借助楼道学生作品、教师作品和校友作品展示,凸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内化学生与教师的爱校情怀,使他们在学校中逐步深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客观基础。

    第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一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我校将在研修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研修的活动机制,突出校本特色。二是完善教师学习机制。在全校开展系列读书活动,特别将“读书漂流”作为教师常态学习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加强日常的读书学习,提升人文素养。三是建立科研骨干培养体制。我校将以科研骨干为抓手,通过发挥骨干力量带动学科科研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我校科研与教学的整体提高,从而逐步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

    第四,提升学生活动文化品位,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活动体系。一是遵循人文素养教育基点,将学校传统活动进一步精细化、系统化。进一步完善《天津三中学生礼仪读本》《学生制度手册》等书籍资料,编印校史教育讲义或简介稿,使礼仪教育、校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成为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特色课程。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体验式教育,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切入点,实施特色建设工程。三是加强方舟小分队特色活动,弘扬方舟精神。

    第五,凝聚校友资源,拓展特色教育的渠道。一是通过举办杰出校友事迹展、校友讲座、命名“于方舟班”、设立校友奖学金、开展校友访谈等活动,充分发掘和利用弥足珍贵的校友资源,不断赋予“以天下为己任”新的内涵。二是继续建立与于方舟、安幸生故居、天大校史博物馆等教育基地的联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设平台,直接感受人文素养教育的魅力。三是进一步丰富校史剧目,留存校史剧的影音资料和文字资料,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四是通过校史讲解员的培养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校史,立“治国于天下”之志,扬“舍我其谁”之勇。

    第六,建立以“人文素养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全面实施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文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挖掘特色资源,不断充实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计划到2014年7月形成基础类、活动类、探究类、励志修身类四大课程体系。

    走进新百年,“三中人”用严谨质朴之风和追求卓越之志,发展着自己,发展着学校,发展着教育。在致力于学校内涵建设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征程中,我们有信心创造新百年的新辉煌!?

    链接:刘玉明,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2月;1984年7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天津市第三中学校长、红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红桥区委会主委、民盟市委会中教委副主任、民盟市委会委员;曾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三优课”一等奖,红桥区“希望杯”、“成才杯”一等奖;获得红桥区“十佳”青年教师、红桥区学科带头人、红桥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红桥区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韩大勇)

    推荐访问:素养 发展道路 内涵 人文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