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析邓小平国家统一理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20:50:11 点击:

    摘 要: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和平的方式统一中国,在大陆地区主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可以实行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并长期保持不变,允许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构成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可以说,一国两制的统一方式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愿意看到和接受的方式。在香港和澳门顺利的实现回归之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证明一国两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么结合中国的现实,如何统一台湾,将是摆在中国政府和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一纲四目;一国两制

    中图分类号:B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295-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来源

    邓小平早就说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用来解决台湾问题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却最终先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实现。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也是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上,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从最初的解放台湾的提法到最后和平统一的提法,反映了我们思路的改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带领我们党开始了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的伟大探索:1955年4年,万隆会议期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就阐明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指出,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要求,中国人民有权利用一切方法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在5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在1956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表示愿意与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1856年8-10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多次指出,“准备和蒋介石采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问题”。毛泽东认为,“我们过去合作过两回,为什么不能合作三回呢?”在此基础上,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的对台政策正式的定位一纲四目。

    所为一纲四目,就是指党中央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一纲”即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这是根本的前提。“四目”就是:1.台湾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可以说,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纲四目的对台政策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后来的分析探讨一国两制思想的时候,加上时代变化的内容,形成了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但是,可惜的是一纲四目的政策受具体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施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代表团时,明确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台湾问题,并指出,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左手军事方式,右手力量大一点。同年11月14日,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表示,要考虑美日在台的实际状况,但是要统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说,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在次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九条方针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们那边的制度。

    1982年9月,为了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表示,中国将运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代表团时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制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年6月在会见香港客人时进一步阐明,“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地区都是统一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可分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而一个统一的中国不仅符合大陆,也符合港澳台地区以及全世界所有华人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这一个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原则性,在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的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他强调,“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态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对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邓小平指出,“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没独立,后患无穷”。

    (二)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两种制度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

    (三)和平统一,但是放弃使用武力。中国虽然主张尽量使用和平方式来实现中国的同于,但是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拥有使用任何方式来实现国家统一的权力。

    (四)高度自治。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拥有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的权力,拥有更高度的自治,但不是完全的自治。保证上述三个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五)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而不是权宜之计。是台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能继续保持繁荣的保证。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同年,党的十四大在修改党章时,将一国两制的内容写进了党的根本纲领中。

    四、一国两制的作用

    (一)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根据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的对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针政策。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统一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可以说,一国两制是由中国提出的,不仅适合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作用的制度。

    (三)一国两制为世界的多样性共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世界是一个多样性存在的世界,中国的一国两制为多样性世界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论依据。既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在中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和平共存,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四)一国两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方针政策。1997年香港顺利的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它已经被证明是一项可行的方针政策。

    五、一国两制的新时期的应用与反思

    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国情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坚持一国两制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发展一国两制的思想。

    (一)邓小平早就说过,为了实现台湾的顺利回归,可以给予台湾特别行政区更多的自主权,毕竟台湾与香港和澳门的情况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的殖民问题。为了实现台湾的顺利回归,可以在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形象的前提下,给予台湾更多的自主权。

    (二)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增加对台湾的吸引力。不排除将来有一天台湾自愿回到祖国的可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必将会越来越大,这不仅对中国是一个机会,对台湾也是一个机会。

    (三)两岸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开战第三次合作。比如说在经济领域,两岸可以开展合作。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充分的体现。随着三通的实现,相信两岸的经贸往来将会影响台湾当局的态度。

    (四)在绝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上的坚持。对中国来说,武力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的手段,也是在别的方法行不通时必要的手段,在台独份子嚣张的时候,也是对台独份子必要的威慑手段。在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就曾提出五种不得不使用武力的情况。

    (五)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邓小平最初曾想在八十年代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后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的调整了目标,认为九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以后也不一定。毛泽东就说,几年、几十年、一百年都不一定。总的来说,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没有时间表,但是一定要统一。具体的统一时间要看具体的情况。

    (六)在台湾问题上,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因素。美国是中国实现统一台湾必须要考虑的外部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的存在才台湾问题拖到现在。邓小平认为,要避免外部的插手,但是要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不惜与美国一战。这可以说是中国的对台湾发出的最强音。但是,要做好中美可能因为台湾问题倒退的准备。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毛泽东.毛泽东外交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4]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浅析 理论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