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14:50:23 点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民本”、“和谐”、“无为”、“谋略”等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本 和谐 无为 谋略 现代企业管理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管理与文化日益渗透并融合为一体,从某种意义来说,管理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古老的,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却有着永恒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谋略,用来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一、古代“民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 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古代思想家强调管理者的“修己、正身”,仁、勇、信等各种德才标准,反复探讨“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等;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作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黎民百姓的需求愿望,所谓君主的“奉天承命”,就是要尊重民意,接受人民的考验。《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命题。在数千年的典籍中,古人对此进行了反复的论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管理者要勤政爱民,忧国忧民,即所谓“敬事而言,借用而爱人”(《论语·学而》)。传统文化对人特别是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高度重视,直接体现为后来民主管理的思想萌芽。

    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可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这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人为中心,把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二、古代和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人统一为道,这个道就是天人和一之道。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关于管理的规律,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经》),这里的道就是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人→地→天→自然”的循序渐进的公式,就是说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自然为法,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从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遵循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一切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企业不但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而且也生存于社会环境之中。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上有国家的大环境,下有其他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小环境。国家,民之归宿,国家利益是重要的;企业,国民经济之基础,企业利益也绝不是无足轻重的;顾客,企业之上帝,他们的利益更是不容忽视的。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和企业都是很重要的。当前,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国家实行的是宏观调控,企业在这种体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创造最大企业效益,但这应是建立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只有国家的利益得到保证了,才能使企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大环境。而其他企业的存在,也是一种“负阴抱阳”的关系。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的最终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生产厂家或是商家,都必须十分重视协调好消费者的工作,否则企业的长远利益是无法实现的。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古人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记·中庸》说:“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这里所说的“和”是指“和而不同”,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把“和谐”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就要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谐,做到互相谅解,同心同德,避免内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形成合力,高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为企业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和谐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和的管理,一个是谐的管理,和的管理主要指的是配合,相互融洽。这里有许多程序,和衷共济、和睦、和蔼、和平等等,应该说和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和谐的管理应该说是刚性的管理,是指企业的组成、机制、规章、制度等在配置上科学合理、比例恰当,符合比率。就像一个管弦乐队,不管是你是干什么的,必须服从指挥,必须服从乐谱给你定下来的,否则就没有办法演奏出很美妙的音乐,所以从谐管理来讲是一种刚性管理。

    和谐管理就是把和管理与谐管理相结合,刚柔并济,所以和谐有协调、聚合、融合、继承、一体化的意思。

    三、古代“无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有效的管理,不仅需要正确的价值激励和理论导向,而且直接决定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应具备把意识、理论付与实践的特殊技巧,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利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认识,辨析,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国古代强调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即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要按照“道”即客观规律办事,而“道常无为”(《老子·三十七章》),所以,管理者就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无”字的原意是“实有似无”,是一种不为人注意却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行为方式。“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规章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协调发展。“无为而治”是指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按照自然规律,把他管理的组织管理得井然有序、兴旺发达。重视“臣道有为”,充分强调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无需事必躬亲,面面俱到。

    但是,管理者能够“无为”而治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管理客体和下属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倘若一个企业所有的部门、机构和员工都能“自觉按照企业目标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企业高层者当然也就“无为”而“无所不为”了。企业管理者只有从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专门考虑与策划企业的战略与未来等大事,才能“无所不为”。

    四、古代“谋略”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它以“谋略”为中心,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以虚击实。“分数”和“形名”指出了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奇正”和“虚实”指出了战略达成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对未来规划的起点或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反应模式。当企业刚刚起飞,资金和竞争实力远没有竞争对手强大的时候,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遵守的。

    如果把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原则看作是企业“硬件”的话,以下谈到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的“软件”。孙子认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面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即能否达成战略目标,只要从自身和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对比就可以知道,“道”就是政治;“天”就是天时;“地”就是地利;“将”就是将领;“法”就是法治。

    在这里孙子所说的政治就是民众和君主一心,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文化。

    对于“天时”孙子只是局限于指昼夜、晴天、温度和季节等天时气象等方面的情况。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天时”,而应理解为战略形势和战略时机。

    “地利”孙子认为主要是指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地域的广阔或狭窄,这些有利或者不利于作战。从现代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地”实际指战略空间位置,即“地”不仅包括地理位置,还包括人文地理条件。

    中国古代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量的事实说明许多重大的危机和濒临绝望的险情,都是由于优秀将领处置得当,成功化解危机,转败为胜。我们所讨论的“将领”主要指经理人以下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从战略的整体来看,其可能只是战略某一方面的执行者,但这一方面战略的成败与这个管理者又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把管理或执行战略各个方面的管理者组织成起,就可以称之为团队或者系统战略执行团队。

    “法”是指军队的编制、管理方式和保障体系。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倾向于理解为企业的激励机制。一个没有好的激励机制的企业,就像没有机油的机器,最终的结果就是报废。

    五、结论

    任何管理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管理目标的确立首先有赖于管理者的哲学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至于各种管理方法,不过是其管理哲学在各个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后芬、田奋飞:现代管理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2]刘禄山、王志峰:王者之道——儒家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金岭:无为之道——道家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潘承烈、虞祖尧:中国古代管理古为中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文化与 现代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