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下多模态意义建构中模态间的并协与互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10:20:22 点击:

    摘 要:我们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多模态化已成为语篇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多模态语篇中,图像、声音、视频动作等模态形式和语言符号一样都成为了意义建构的符号资源。作为大学形象建构的一种媒介,校徽以其独具的特点成为了多模态意义建构的典型载体。本文以多模态符号学和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此项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促进大众对校徽文化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多模态意义构建;图像;文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视觉语法

    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巨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人们的交际活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种交际符号,数字化和多模态化就成了我们语篇世界发展的一大特点。“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运用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李战子:2003)这种语篇的大量出现使得我们在释解由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所构建的意义时需要用视、听、触等多种感觉。由于多种模态手段的广泛使用,仅从语言或其他单模态层面进行语篇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以2011年启用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为例,尝试通过运用多模态符号学和视觉语法理论,探讨多模态语篇中文字、图像、颜色、布局等模态资源如何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构建语篇整体意义,从而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是在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语言的语法描写词如何组合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写所描绘的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如何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叙事。”基于图像的社会符号性,“多模态语篇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以及意义潜势的观点,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接受了系统理论,认为多模态语篇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元功能假说,认为多模态语篇也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朱永生:2007)从而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纯理功能思想扩展到了视觉模式,建立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这种分析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特点,对于多模态语篇的生产机制和意义理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构建

    “大学校徽是言(文字)、象(意象)、意(寓意)、颜色的结合体,每一个校徽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多模态语篇。”(张红岩、李晓燕:201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主题图案为篆书“经”、“法”二字的巧妙组合体,二者结合构思巧妙,属性鲜明,寓意深邃,形象独特。经中有法,法中有经,代表经济与法律相生相融,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色。此图案整体为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图式,外圆象征市场经济,内方象征法治精神,阴阳和谐,疏密得宜,端庄典雅,醒目大方。

    全图采用中国印信的形式,“经”、“法”二字的组合体处于印信的中央,外围分别以处于上方的中文名称和处于下方的英文名称所环绕,且字体和字号都有区别。整个图案颜色采用单色——红色,吉祥、热情、醒目。(见图1)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图案中,篆书“经”、“法”二字的组合体以大字号、阴阳文形式出现于整个图案的正中央,以高饱和度的红色为背景,使其在整个校徽图案中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整个校徽语篇的向量是由这一篆书组合构成,成为叙事再现意义中行动过程的动作者。

    从概念再现意义方面分析,“经”、“法”的篆体组合很好地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色,经中有法,法中有经,代表着财经与法律相生相融;此外,整个图案是一个圆形印信的形状,中间的篆体组合是呈现方形,这一设计也刚好契合了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图式,体现了学校的财经特色,外圆象征市场经济,内方象征法治精神。整个图案就是一个象征过程,凸显强烈的象征特性。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相对应,Kress和van Leeuwen 提出了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意义。“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之中世界间的特定关系。它们以此和观看者互动,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李战子:2003)这种互动意义的建构主要由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等资源实现。

    距离通常由通过图像所显示的框架范围来实现。它可以使观者靠近人物、地点和事件,也可以将观者推出范围之外。根据Kress和van Leuwen 對图像交流中距离的区分,此校徽图案中篆体“经”、“法”组合得到了凸显,属于“近距离”范畴,表现的是“经”、“法”所代表的财经和法律和观看者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社会关系。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拥有法治的经济社会团体中,谁都逃离不开。

    接触指图像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于潜在的观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它可以表达索取和提供信息或服务。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每一个图像都有一个图像行为,即通过图像对观看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图像的抽象性与象征性,观看者无法辨识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所向。如果目光是投向观看者,那么它传达的是一种索取,可能是服务的索取,意指热烈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求学或工作;如果目光是投向一旁,那么它传达的是一种提供,既可能是提供服务也可能是提供信息,意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财经政法类院校,责无旁贷地应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Kress和van Leeuwen 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构图意义主要由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等三种资源实现。

    在校徽图像中,篆体的“经”、“法”组合体以较大字号形式被置于图案的中心,占据了整个印信将近一半的图面,边缘分别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字样所环绕。其中学校的中文名称置于组合体的上方,学校的英文名称置于组合体的下方,而且英文名称的字号比中文名称小。按照我们的文化传统,被置于中心的信息是要被凸显的信息,是理想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信息值。这正是整个校徽要想观者传达的主要信息—学校以“经”、“法”为主的鲜明的学科特色。整个图像所传递的信息是这个校徽所代表的大学是一个以经管、法律学科为中心,涵盖了文学、理学和工学等6大学科的一所综合型大学,也喻示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中原,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总之,毛体的中文校名、篆体的“经”、“法”组合以及大写的英文校名的完美组合不仅表现出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精妙意境,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三部分形成了一个有层次、有承载关系的结构体。

    三、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下出现的多模态语篇现象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多模态语篇的不同研究侧重,然后以在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指导,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探讨了在意义构建中图像、文字、意象、颜色等模态是如何协作、互补,共同实现表意目的、构建大学形象、传递大学文化内涵的。

    多模态语篇是多媒体时代的新的文化现象,对大学校徽图案的多模态意义建构进行研究,能够丰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维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促进大众对校徽文化内涵的理解。正如朱永生(2007)所言:“多模态语篇分析还处于起始阶段,还存有不足”。本文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方法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笔者撰此拙文,以期起到引玉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2]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3]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4] 胡壯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基金项目:

    2016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美电视公益广告语篇比较分析:认知评价理论视角”(2016CYY021)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5-ZD-213)的阶段性成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教改项目“多媒体信息技术下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模态化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现桩(1981-),男,汉族,河南叶县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兴趣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语篇分析、外语教学。

    推荐访问:多模 建构 互补 符号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