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赢得青春考,辉映中国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00:40:08 点击:

    “学业结出果子,事业播下种子。”曾有诗人这样描述青春。1978年出生的张兴赢,尚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大学4年,硕博连读5年,他用9年的时间结下了学业的果子。2006年参加工作,至今也是9年,他不仅播下了事业的种子,而且收获了令人倾慕的成果:凭借在卫星大气成分遥感应用领域的出色工作,他先后获得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2014年,还先后获得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岗位能手”与团中央和人社部联合颁发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如果说青春是一次考试,张兴赢无疑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勇于创新,做出“高难题”

    从2012年年底开始,横扫我国中东部的雾霾导致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呼吸系统就医患者人数剧增。雾霾有多严重?能不能预报?政府关切,百姓关注。然而,因为受限于常规地面大气监测站点数量有限、代表性不足,政府不能立刻给予权威、科学、令人信服的回答。

    中国气象局立刻研究部署寻找解决雾霾监测这个关键问题的办法。张兴赢所在的卫星大气成分遥感研究室临危受命承担了这一专项攻关任务。这是真正的压力与挑战,因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凭借着多年科研的积累和积极担当的勇毅,张兴赢毅然接受了这一挑战。

    雾霾发生的时候,遮天蔽日,加上云的影响,常规的卫星观测很难获得有效数据。怎么办?张兴赢带领着他的团队对国际卫星30多年的海量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卫星上一种特殊的信号可以穿透雾霾,并且可以很好地指示污染物的多少。

    这让张兴赢大受鼓舞。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国家的卫星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用于雾霾监测的信号设计。接下来的一周,张兴赢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努力攻关,尝试着从我国已经在天上的卫星资料中寻找可以捕捉雾霾的信号。经过16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2013年1月12日夜里,终于做出了第一张卫星全国雾霾监测分布图,监测结果与地面的雾霾观测数据高度一致。那一天,也正是一月份污染最重的一天!当他们把这张全国雾霾分布图呈现在气象局领导面前时,领导激动地说:“这么好的卫星监测产品,这下派上大用场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雾霾监测,可以说,张兴赢拿下了到目前为止人生答卷上的难度最大的题。他带领团队成功地开发出基于风云气象卫星全天候雾霾定量监测产品,每天提供雾霾定量监测报告。2013年3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视察中国气象局,对卫星雾霾监测工作表示高度赞赏。

    抓住关键,做对“单选题”

    人的一生有多个岔路口,面对选择就像面对考试的单选题,需要应考者进行判断。张兴赢,在求学的岔路口,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1997年,张兴赢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高分子材料专业,由于成绩优异,临近毕业时,获得了保研深造的机会。可是,让人不解的是,他却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师从旅美归国的大气化学家庄国顺教授进行为期5年的大气化学的硕博连读。而当时,我国的大气环境研究尚属很冷门的专业。

    记者采访时问到其中的缘由,张兴赢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他对人们每天都在呼吸的大气中奇妙的化学变化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他从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大气污染道路中,敏锐地捕捉到我国未来会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当年的冷门变成了如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让我们不能不佩服张兴赢“战略性”的选择。

    满载着学业的收获,张兴赢踏入职场,到中国气象局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在他入职2个月后,中国气象局前瞻性地在国内组建了第一个专门的卫星大气成分遥感研究室。可是,作为一个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全新交叉学科,刚开始起步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重大成果。张兴赢因此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曾质疑自己的选择。一次,他与团队中年长同事闲聊,得知同事刚工作时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气象卫星,其他人或选择到国外发展或离开气象行业,可是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研究。几年后,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那一刻,他认为自己所有的坚守都值了。身边许多气象工作者的故事让张兴赢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开始潜心钻研这个全新的领域。

    当时中国气象局拥有一台国内唯一的从德国购置的先进地基大气成分遥感观测仪器。仪器需跟踪太阳,每天太阳一出来,他就在实验室开始摸索仪器观测,一直到太阳下山。就这样,他在实验室一呆就是3个月,终于成功地在国内第一次获得从地面到高空80公里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变化特征,并且带领团队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地基高光谱大气成分遥感观测实验室,为我国自主开展卫星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且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取得了丰硕的原创性成果。

    张兴赢潜心于大气成分的研究,紧追国际前沿动态开展科研攻关,入职半年后,他撰写的国内第一篇关于卫星遥感监测中国大气污染的论文被《中国科学》杂志中英文版刊发,引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至今,这篇文章已经被引用上百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卫星大气环境研究学科领域的发展。2010年前后,我国三颗自主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立项研制,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凝结着他和团队成员的汗水和智慧。

    张兴赢个人的进步伴随着事业的发展,工作第二年,他就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2013年,刚满35岁的他成为当年气象系统最年轻的研究员。迄今为止,他已经发表了上百篇的科学研究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内和国际大气环境的前沿科研项目。

    追求完美,做全“附加题”

    张兴赢的科研成果丰硕,但不要因此以为他是一门心思搞学术的“学究”。他热爱体育运动,上大学时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过各类比赛,工作后是单位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的活跃分子。他喜欢音乐,曾几何时,在狭小的办公室角落里还放了一个古筝,休息时间自己跟着教材练习。体育、音乐给了张兴赢更多的工作灵感,也让他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张兴赢有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儿子聪明可爱,爱人十分理解他支持他的事业。2009年,张兴赢得到一个去瑞士日内瓦国际地球观测组织总部工作的机会。可是,当时他的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我国自主的大气环境观测卫星,为此他决定留下来。得知他的决定,爱人试探他说:“你还以为自己是钱学森啊,国外这么好的机会都不去?”张兴赢一本正经地对爱人说:“钱学森留美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来报效祖国,而今,我已经正在为自己的国家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当然比不上钱学森,但是我比他更有理由留在这里!”其实,爱人何尝不明白他对事业的坚持,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其实,爱人心里倾慕的正是对事业对家庭都有担当的男人。虽然他们租住的是单位50多平米的公寓,面临着买房的经济压力,但是物质生活的艰辛并没给他们幸福的家庭减分。采访时,张兴赢给记者展示了他与爱人的婚纱照、孩子弹琴和练跆拳道的视频。谈到爱人和孩子时,他的语气中满含爱意。

    我们的传统文化常把一个成功的男人定义为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工作狂”,把工作之外一切都作为人生的附加题。而新时期的事业型男人张兴赢,不仅做出高难度的人生大题、做对人生关键之处的选择题,而且对于所谓的“附加题”也一样看重。因为他的理念是“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他是对事业和生活都追求精彩的年轻人。

    “也不年轻了,我也奔四了。”张兴赢内心的紧迫感很是强烈。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马不停蹄地准备我们国家第一份《卫星温室气体监测公报》,他饶有兴趣地给记者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几周,张兴赢又获得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至此,作为气象工作者的他已经连续荣获两项环保领域的殊荣。天蓝,水清,树绿,是气象科技和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张兴赢正在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懈地努力着!

    推荐访问:辉映 中国 赢得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