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全面风险管理:现代大学管理的必然取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5 22:00:07 点击:

    关键词:大学管理机制;全面风险管理;防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逐渐从政府包办的单位转变为自主管理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大众化给大学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风险。大学办学自主、管理自主、财务自主和高教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风险凸现。因此,要使大学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管理者就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走出定位困境、观念困境和机制困境,构建大学风险管理体系,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大学组织管理中,从内外部整合大学全面风险管理运行环境,科学确定大学风险管理目标、原则、方法和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4-0076-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大学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源泉、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团结安定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管理者必须尽快转变思想,构建大学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一、大学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 现代大学风险日益凸现

    (1)办学自主使得大学风险凸现。现代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从过去依附于政府发展转变为依法自主办学,这就意味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将主要依靠大学组织本身。大学只有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的社会需求以及国际人才格局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转变办学理念,才能够为社会所认可并赢得市场竞争。我国自1999年以来的高等院校扩招,基本上是在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追求大规模的增长。研究表明,大学扩招引发了诸多教育质量问题,使其自主办学的风险已经凸现。

    (2)管理自主促使大学风险凸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需求总是有限的条件下,组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当前,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日益个性化,大学唯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管理原则、手段与方法,并持续保持动态、灵活的应对机制,才能适时应对各种可能的变革与突发事件。因此,高校管理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了大学自主管理的风险。

    (3)财务自主使得大学风险凸现。经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学法人主体的身份确定,这就决定了大学作为贷款的主体,必须承担还贷责任,同时对学校的资产安全、合法使用负有相应责任。因此,在财务自主的条件下,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法定代表人,对包括偿还贷款在内的财务风险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大学及其法定代表人将成为财务风险的承担者,这使大学风险凸现出来。

    (4)高教财政体制的改革促使大学风险凸现。财政拨款与学生交费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渠道经费筹措结构中两个主要的渠道,但是,当前我国政府的财政拨款并没有随着招生数量的增长、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同比例增长,

    学生交费标准也因我国具体国情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步提高的情形下,生均教育投入将呈下降趋势,这对我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极为不利。因为,高质量的大学教育要求要有相应的教育投入,但教育资金的缺口将成为影响大学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大学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振兴我国经济,就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大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源泉,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教学与科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在我国科技发展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将变得十分重要。当前大学风险的日益凸现充分表明,大学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势在必行。而全面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对可能产生风险的潜在事项进行管理,使主体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之内;它自始至终都在追求主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率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使主体完成其使命。所以,全面风险管理将有利于充分保障现代大学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任务。

    二、当前大学风险管理面临的困境

    1 定位困境:大学目标定位缺乏科学性、竞争性和连续性

    从风险管理理论来看,明确目标定位是组织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诸多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攀高、追大、求全以及寻求所谓“跨越式发展”的不良倾向,致使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过于宏大,严重脱离了学校办学实际,导致大学之间发展日益趋同,缺乏大学个性与办学特色。这就不利于大学发展竞争优势的形成,也难以保持大学发展的继承性和科学性。

    从我国大学战略目标的确定过程来看,大学的战略定位主要取决于大学管理层的智慧和意志;学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缺乏公众参与及公众认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难以成为学校发展和个人行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规范,从而失去了对大学组织主体的激励与凝聚效应。同时,各大学领导层的频繁更换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大学定位和战略目标的连续性。

    2 观念困境:大学领导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一切的思想观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基于对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认识,诸多大学领导尚未将现代大学纳入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环境加以考察,从而忽略大学发展的风险问题。譬如,大学贷款只考虑筹资成本,忽视筹资风险,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很多大学因贷款而改变财务结构,从而产生筹资风险。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等教育不再是稀缺资源,现代大学不仅在生源、师资、研究项目等诸多方面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面临境外高等教育的竞争,大学的运营将不可避免地存在错综复杂的竞争风险。遗憾的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不少大学管理层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严重缺乏全局观念和战略性思维。

    3 机制困境:大学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或基本流于形式

    大学组织如果从管理机制层面事先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好防御风险准备,当环境变化风险来临时自然就会从容应对。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多数大学并未重视大学的管理风险,完全没有形成预先防控风险的意识;大学面对相关风险多半处于被动状态以及采取临时性的应对措施。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大学应从全局化的视角,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大学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全面考虑构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大学风险管理机制,以增强大

    学对风险的预测能力、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化解能力和风险处置后的预后能力、转化能力。遗憾的是,即便有少数大学建立了这一机制,但一般仍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有效执行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如无人监督和难以落到实处,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的情况,使大学风险管理机制被明显弱化,风险管理形同虚设。这势必造成整个大学管理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严重背离了风险管理的既定目标和发挥应有作用,丧失了其权威性,更谈不上在有效地执行好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保风险管理质量。

    三、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引入及其构建思路

    1 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大学组织管理中

    全面风险管理主要被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及其运营过程中,一般认为,全面风险管理的本质是指“考虑了企业所有的风险因素和所有业务部门及其相关性,基于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这是相对于传统的单风险因素或单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而言的。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得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同时,普遍认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良好的内部环境构建、恰当合理的目标设定、全面而正确的事项识别、持续完整的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充分有效的控制活动、和谐而畅通的信息与沟通以及持续有效的监控等八个构成因素。

    但是,大学是一个有别于企业的组织。一方面,大学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主,兼顾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增加适应社会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高效性,强调其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具备科层组织的特征,同时高度的专业化又使得大学内部的结构趋于松散。因此,大学的风险与一般企业有着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大学风险管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因为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影响其他构成要素,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而且八个构成要素在每个主体中的运行并非千篇一律,会因行业、规模以及管理理念和文化不同而大相径庭,因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大学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必须有所侧重。

    2 现代大学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1)内外部整合:塑造大学全面风险管理运行环境。首先,在大学的外部运行环境上,各级政府应进行适当的调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社会、学校在高等教育运行中属于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必须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通过立法、经费调配等手段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与管理进行间接控制,而不宜过多地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直接控制,以保证大学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做出调整的活力,以便大学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风险。其次,在大学的内部运行环境上,一方面大学领导及各级管理者应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诚信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应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大学内部控制机构在组织结构中的定位,因为合理的组织结构既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也是实行科学财务控制、风险管理的前提,其明确了大学决策层、管理层及任务实施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保证学校制度的有效运行。

    (2)全面风险管理:建构大学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首先,科学确定大学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结合高等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特性,把大学目标分为战略目标、运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大学管理部门不仅要选择目标并考虑这些目标如何支持大学使命,而且要确保它们与学校的风险容量相协调。有关报告的准确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目标是在大学的控制范围之内,大学风险管理可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是,战略目标和运营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并不一定总在主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外部事项,大学风险管理能够合理地保证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主体朝着实现目标前进的程度。其次,合理设置大学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大学风险管理应遵循全过程控制、全体成员参与、全方位风险管理以及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等基本原则。①大学在应用风险管理时,应考虑其全过程以及各个层级的活动,从诸如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等学校层次的活动,到诸如资金运作、招生、就业等业务单元活动,都应进行全过程监控,将各种变化都纳入控制计划之中,以便实时、动态地应对情况的变化,以达到动态的全过程的控制,使该主体的整体风险组合控制在其风险容量之内。②大学的风险管理必须通过学校的全体员工来完成,因此应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风险管理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员防范,将风险管理由个人行为提升到整个大学的整体行为,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③目前大学主要存在包括业务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错综复杂的风险组合,学校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既要考虑预期事项和固有风险,又要考虑非预期事项和剩余风险,应从贯穿整个大学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实行风险管理。④大学在落实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大学员工个人的主观努力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制约,尤其是要建立相应人员的责任制、定期考核机制和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只有做到监督与激励相结合,才能最终达成风险管理的目标,使风险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再次,正确选择大学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大学与企业等营利性机构存在巨大差异,大学组织的复杂性决定了大学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同时,大学培养人才周期长,社会效益滞后,会使定量技术结果分析产生不确定性。因此,大学应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技术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价。②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大学应根据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或者愿意为承担风险而付出多大的代价来采用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承受风险等应对方法。最后,逐步构建大学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大学风险管理首先要设定战略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并将目标在各个业务单元、职能机构或部门中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以便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目标设定后,再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学校内外存在的预期和非预期事项进行识别,并评估风险,最后根据风险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如对贷款风险、教学质量风险可采用特定的模型或方法进行评估和应对,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大学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见图1。大学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始终应与大学组织主体的使命相适应,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顾海华,周田惠,浅析高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66—68。

    [2]coso制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王宏,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9—81。

    [3]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5—47。

    [4]吴晓冰,高等学校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35—43。

    推荐访问:取向 风险管理 大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