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晚清留学教育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5 18:20:14 点击:

    摘 要:自1847年中国民间第一批学子留学美国到辛亥革命爆发,晚清知识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留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洋务时期的官派欧美留学教育以及甲午战争后的日本留学潮。晚清的这两次留学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晚清;留学教育;近代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017-03

    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民富国强的道路,这些知识分子日益深刻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从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进入20世纪后清末新政,无一不是在学习西方。在晚清七十余年的历史中,中国政治、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近代化发展和留学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晚清两大留学教育运动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使中国一些进步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衰弱和西方国家的强大,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危害,于是有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这时许多国人并没有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性,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美国为了在中国宣传布道培养牧师,1847年香港马礼逊学校的校长、美国牧师布朗带领容闳、黄宽、黄胜3位学生赴美国学习,这是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者,开启了中国留学教育之路。

    (一)洋务期间的欧美留学教育

    留学先驱者容闳极力倡导留学教育,并为此而奔走呼号,但是,在学成回国后他的主张并没有被世人所接受,甚至他本人也受到国人歧视。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为了培养洋务事业所急需的外语、军事、科技等人才,容闳的留学主张被洋务派官员所采纳,他被曾国藩、李鸿章所看重而被找去当幕僚,并且在他的推动下,清政府批准从1872年开始派留学生赴美学习,直到1875年由于顽固派官员的阻挠这批留学生于1881年被迫回国而中断。这4年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留学生,分4批送到美国,共120人,年限为15年,年龄为12到15岁,这批留学生中有詹天佑、唐绍仪等。在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这些留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还要学习中文。留美幼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向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而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这种现象使守旧势力和一些洋务官员感到担忧,被迫于1881年回国。留美幼童的派遣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封建教育制度,随后的百年多的历史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被政府派遣或者自费出国留学,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建立新军,清政府开始派遣学生到欧洲学习军事类专业。最早到欧洲学习的是随法国人日意格到法国学习的福建船厂的学生,随后李鸿章派遣朱耀彩、王得胜等7人赴德学习,这7人的留学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为派遣学生赴欧学习提供了经验。1877年清政府又陆陆续续地派遣严复、萨镇冰等80余名学生到西欧国家学习,这些留欧学生大都成绩优异。还有临时被派遣出国留学和实习的学生110余名,这期间的官派留学生共230余名。洋务期间的留学生除了官费派遣,民间还有通过私人途径出国留学的学生,并且有几位成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理论家,如孙中山、伍廷芳、王韬等。

    (二)清末中国留日热潮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合约的签订使国人震惊,日本对中国而言一直是一个小国弱国,这样的一个弱小国家能打败泱泱大国对国人来说是屈辱可耻的,同时又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更多的思考。日本通过效仿西方先进制度实行明治维新,从一个弱小国家变成了军事强国,而中国学习西方的洋务事业却遭到惨败。朝中官员认为通过变法确实能使国力变强,但是变法图强在于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于是清政府于1896年开始派遣中国学生赴日本学习,揭开了中国学生留日序幕。第一批中国留日学生仅13人,其中有唐宝锷、朱忠光、吕烈辉、吕烈煌、金维新等,这些留学生也仅是学习师范类科目。1898年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明确主张官费留学思想,随后中央、地方政府派遣留日学生增至61人,学习的专业慢慢地多涉及军事。但这时候的留日学生不多,并未形成留日热潮。

    进入20世纪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被迫实施“新政”。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与清政府提倡的“中体西用”思想较贴近,相比于美国的共和制更能满足清政府实施“新政”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目的,大量学生被派遣赴日本学习军事、法政、师范类课程。同时,“新政”还将废除科举制度和鼓励留学政策并提。一方面,科举制的废除使中国学子没有了入仕求官的道路;另一方面,清政府宣布对于回国后的留学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官职。而日本相对于西方国家距离中国最近,费用最低,这也使民间一些家境一般的学生更容易倾向去日本求学。废除科举、鼓励留学的政策加上这种客观条件使得民间许多学生自费留学日本以期回国后获得一官半职。因此,到日本求学一时间成为中国学子留学潮流,1906年留日学生高达1.2万,据统计进入20世纪后到辛亥革命前,中国留日学生总共近3.9万名。这个时间段赴日本留学的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陈独秀,国民党领导人廖仲恺、黄兴、宋教仁、汪精卫、蒋介石等。

    二、晚清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晚清时期不管是中途辍学还是学成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留学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政治、军事、教育等的近代化发展,他们或是成为政军界的重要人物,或是输入西方先进文化改革中国封建旧文化以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

    (一)晚清留学教育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发展

    清末官派和民间自费留日学潮培养了大批中国政界优秀学生,给中国政治带来积极的作用,留日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1.推进了宪政思想进程。清政府为仿效日本实行预备立宪,设立了一些旨在改革政治法律的机构,如考察政治馆、官制编制馆、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馆等,归国留学生成为这些机构的主体力量,如留日学生曹汝霖、章宗祥、恩华、嵇镜、章宗元等在宪政编查馆任职。1908年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内容多出于留日学生杨度之手。同时,在清政府设立的民众议政机构谘议局、议会机构资政院中,大量留学生被选举为议员,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扩大了立宪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清政府立宪进程。

    2.推翻了封建清王朝。日本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日本学生是中国革命的骨干。清政府派遣学生赴日学习加速了它的灭亡,大批留日归国学生投入到辛亥革命的洪流中,从一定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中华民国的创建,留日学生功不可没。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学子的爱国热情越发膨胀,于是纷纷赴日学习,大多数学子此时都是拥护清政府统治的,并且希望清政府通过施行君主立宪制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但是1903年的拒俄运动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留学生逐渐看清了清廷的反动本质,他们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处境。拒俄运动加速了日本留学生站在了清政府的对立面转而倾向革命。同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的是西方国家的先进自由民主思想,这使得他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落后和对追求自由民主思想的阻碍,于是大量的留日学生(廖仲恺、黄兴、宋教仁、蒋介石等)回国后参与到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且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推翻了封建统治的清王朝,创建了中华民国。

    (二)晚清留学教育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发展

    晚清留学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近代新式海陆军的编练,留学生对近代新式军队的编制、训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对近代新式海军编练的贡献。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洋务官员开始着手准备编练新式军队,洋务期间建设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洋务期间的欧美留学生主要学习军事机械等专业,回国后多从事洋务事业。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1881年回国的94个留美幼童中,有20人加入中国海军且有14人成为海军将领,如徐振鹏、蔡廷干、吴敬荣、曹嘉祥、容尚谦等。留欧学生回国后也大都分配在海军工作,对海军的近代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多数在海军军队担任重要职位,成为海军中坚骨干,如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谦、李仕元等学成归国后担任北洋海军军官。且留欧学生对海军的编队、训练方面都仿效西方先进国家的海军制度。刘步蟾、林泰曾合著的《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2.对近代新式陆军编练的成就。在新式陆军建设方面,洋务时期清政府对海军的编练重于陆军。甲午战争前由于留欧学生人数少且受旧式军官排斥,回国后并未受到重用,对新式陆军的建制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且洋务时期的留欧学生仅在技术层面推动了新式陆军的建制。直到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才开始重视整军编练。日本留学培养了一批清末民初有名的现代军事家,如黄兴、蔡锷等。清末民初现代新军(北洋军队、民军)的组建、训练与留学生紧密相关,多数留日学生如陈文运、张树元、蔡锷、赵恒惕等回国后担任新军高级军官职衔。这些留日学生仿效西法对陆军进行编练,如北洋新军按照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编订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编练。

    (三)晚清留学教育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

    清末留学生不仅在政军界有巨大的作为,在中国的教育界也出现许多佼佼者,他们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开启留学教育之路。留美幼童的派遣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封建教育制度,开启了中国留学教育之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被政府派遣或者自费出国留学,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随后的百年多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延续和发展着留学教育,如甲午战争后的留日热潮、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30年代的留俄浪潮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留苏风潮等,留学教育一直延续到今天。

    2.创办新式学堂。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许多留学生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且这些新式学堂开设了政治、经济、社会类等学科,向中国学子灌输了许多资本主义新思想。比如1903年胡元炎在长沙创办的明德学堂,1905年由朱剑凡创办的周南女中,1906年姚宏业、孙镜清等人创办的中国公学等,新式学堂的创办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

    3.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为了解决清末教育改革出现的师资问题,清政府派遣的赴日学习的学子多数学习师范类课程。大多数留日学子回国后进入了教育行政机构任职任教,培养了一大批师资队伍,同时这些归国学子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清末“癸卯”学制的确立,女子教育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继1881年第一位女学生金雅妹留学美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出国学习。女子留学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观念,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4〕容闳.西学东渐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推荐访问:晚清 中国 影响 留学 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