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金砖国家合作的动力:国际认知及其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5 11:50:17 点击:

    〔提 要〕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合作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金砖国家合作动力问题上的论争尤为突出,出现了来自悲观派的动力匮乏论、来自乐观派的动力充足观和来自观望派的动力不稳定说三种认知,而这些认知大致反映出权力政治、利益和谐、身份政治、功能“外溢”和全球治理五种不同分析视角。全面把握金砖国家合作动力的国际认知,对在新形势下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金砖国家实现可持续合作,我们不仅需要讲好金砖故事,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还要在国际认知分析中寻求新的合作增长点,即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和推进共识行动,将金砖国家建设成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

    〔关 键 词〕金砖国家、合作动力、国际认知

    〔作者简介〕卢静,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7)4期0017-19

    金砖国家从2001年诞生的一个商业投资概念,至今已发展成为由五个区域性新兴大国领导人定期正式会晤为引领,包括部长级会谈、不定期非正式会谈、工商论坛和智库论坛等一系列交流与对话的合作机制。随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成立,金砖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概念向实体的转变。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合作群体,金砖国家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也被不少人视为“霸权转移过程中美国霸权的首要挑战者”和“西方制定的世界秩序的长期潜在威胁”, 因而一直备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就金砖国家合作动力问题也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观点和分析视角。全面把握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合作动力的认知,对推动新形势下金砖国家可持续合作有着积极意义。

    一、对金砖国家合作动力的不同认知

    金砖国家合作正式启动于2006年,在短短十年间发展迅速,实现了从制度建设到实体化运作的跨越式大发展,务实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极大提升了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金砖”成色的质疑声音也一直存在并不时高涨,“金砖失色”论在西方舆论中大有市场。总体来看,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合作动力的认知存在着来自悲观派、乐观派和观望派的不同声音,反映出人们对金砖国家合作前景的不同解读。

    (一)悲观派的动力匮乏论

    持悲观派观点者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从金砖国家的内部异质性和竞争性、合作机制的不成熟、集体身份的缺失以及金砖五国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认为金砖国家合作动力不足且阻力明显。

    首先,金砖国家内部突出的异质性和竞争性对其合作阻力较大。不少西方人士认为,金砖国家不过是“四个截然不同的市场”(disparate quartet)、一个“杂牌军”(motley crew)或一个“临时团組”(odd grouping),金砖国家本身是一个有缺陷的概念,其内部巨大差异性使其无法形成一个协调体, 是一直“在寻求粘合剂的金砖”。 内部的异质性和竞争性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威权制,而印度、巴西和南非则是不成熟的民主制。由于存在政治价值理念上的差异,印度、巴西和南非三国在一些外交议题上更多依靠三方在2003年成立的印度巴西南非(IBSA)对话论坛来协调立场, 而这一论坛的存在实际上分裂了金砖国家。二是经济关系的竞争性。金砖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这使其在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及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环节上差别不大,加之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背景下,金砖国家有着相同的目标产业发展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意愿,使其内部贸易竞争不可避免。 三是双边关系中仍存在不信任感、矛盾甚至潜在冲突。特别是中俄在历史上形成的相互间不信任,中印在涉藏问题、边界问题等核心敏感议题上的矛盾和潜在冲突等,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处理。

    其次,金砖合作机制的不成熟与不完善使金砖合作动力不足。金砖合作机制的目标和功能定位从成立之初就不够清晰,它只是一种便利的“联姻”,或是出于应对西方压力的被动反应,是一种临时合作的方案。而且,金砖合作机制在遭受内部经济放缓打击后并未焕发出新的政治热情,以促进其有更好的发展。 金砖国家合作一直保持着论坛式的合作,而未朝着一种正式的、层级制的国际组织方向发展。论坛式合作机制虽然比较灵活,但由于缺乏纲领性和程序性的制度文件,领导人会晤的程序、内容和成果未能体现约束性原则,使得金砖国家合作的稳定性存在欠缺,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金砖合作进程。 此外,金砖国家合作的不同机制间还存在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等问题,如何整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使其相互协调与合作,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再次,集体身份的缺失制约金砖国家合作。金砖国家存在的内部异质性以及明确集团标准的欠缺,使其面临集体身份缺失问题。金砖国家虽然被普遍视为一个经济概念,但除去经济表现和经济影响力这两个快速变动的指标,在经济上缺乏作为一个集团所要求的定义性特征。即使在经济表现突出这一指标上,五国成为一个集团也流于牵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具有清晰而重要的异质性,而它们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与其他经济伙伴国相比也未见特别。 尽管各国内部在“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上具有政治上的一致性,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增加了金砖国家形成共同身份的难度。 金砖概念的创始人奥尼尔曾明确指出:“我从未梦想过金砖国家能结合成为一个政治体”。

    最后,金砖五国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对其相互合作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金砖国家经济普遍呈现疲软和增长减速态势,多项发展指标不尽如人意,“世界经济中的这样一个新兴经济体的概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如果没有持续强大的国际经济贡献,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金砖机制”。

    因此,金砖国家合作存在“巨大限制”,其共同利益则“非常有限”,也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金砖国家有作为一个统一体去挑战西方”的所谓“金砖情结”。 金砖五国不过是变动世界经济中的一个象征,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地缘政治势力,它是在受外力影响下被动形成的,而将其联合起来的因素和将其分裂的因素一样多。

    推荐访问:认知 启示 金砖 动力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