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英语阅读文本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5 06:15:06 点击: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影响阅读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其中,文本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要如何做好文本分析解读呢?本期特邀请了几位一线教师,来与大家分享他们进行阅读文本分析解读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程惠云老师认为教师作阅读文本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学情,寻找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英语学科价值挖掘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程老师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案例,从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语言教学价值、挖掘文本的文化教育价值、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对其他教学资源的考虑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天津市南开中学陈平平老师,分别从读前准备工作、阅读过程中的教学、阅读后的教学引导三个方面结合文本阅读案例具体论述了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文本教学。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赵斯明老师认为基于语篇教学理论的“分析语篇结构、分析语篇目的、分析语篇情感”是阅读文本解读的根本性需求。赵老师从分析语篇结构、分析语篇目的、分析语篇情感三个视角具体阐释了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语篇分析途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附属中学胡亦雯老师论述了从找出阅读文章的中心句着手进行阅读文本分析,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的具体操作方法。青岛市实验小学班翔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论述了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文本的解读中如何巧用“电子书包”,让英语阅读课更有趣。相信本期几位老师的分享,一定会对广大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影响阅读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其中,文本的作用举足轻重(Nuttall,2002;Harmer, 2000)。它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学习的内容。它是阅读学习得以发生的物质基础(Hedge,2002)。

    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首要的任务就是作文本分析。教师在作文本分析时,不仅要完成普通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任务,还要找出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完成课程目标。因此,文本分析是嵌套在课程环境下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深受课程目标、学生情况和配套资源的影响。教师的文本分析是教学设计前的准备活动。教师作文本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发掘该文本在哪些方面对学生有学习价值,并基于此设计随后的教学实践方案。

    影响教师作文本分析的要素大致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和人生见识等影响教师认知的背景;而外部因素主要是课堂因素,如学生、教学资源、学科价值等。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见图1。

    教师作文本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学情,寻找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英语学科政策,如核心素养的要求等,挖掘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包括“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如何说的?”等几个方面。如果有作者信息,还应该分析作者的身份、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看问题的角度等。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 3为例:

    Lesson 4 Memories of Christmas

    For me, Christmas always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cold, windy month of November. My sister, Alison, and I sat down in front of the fire and wrote a letter to Father Christmas telling him about all the presents we wanted. We seriously wrote“Father Christmas, the North Pole” on the envelope, before giving them to our mother to post.

    With December our excitement grew each day—as we opened the new year calendar, Christmas cards arrived in the post, Christmas lights appeared in the streets, and we attended the town carol service. And of course, there was snow everywhere. Enough snow to make snowmen, and to have exciting snowball fights in the school playground.

    On Christmas Eve, the whole family helped to decorate the house, put up the Christmas tree, the decorations and the balloons. Then, in the afternoon, when Auntie Kathleen and my two cousins arrived, everything was ready. Before we went to bed, we left some wine and biscuits for Father Christmas and then put our stockings at the end of our beds. We tried to stay awake as long as possible to see Father Christmas but the next thing we knew it was morning. Christmas mor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bed was the stocking, now full of all kinds of small presents and sweets. Christmas morning was bright and sunny and, after church, my cousin David and I went out into the garden to play with our new presents. Lunch was always late, but what a lunch! A big turkey with all the vegetables followed by Christmas pudding. I like turkey breast the best. I put so much food in my mouth sometimes that it was hard to swallow. We sang Christmas carols happily, laughed at jokes, put on silly paper hats and laughed again.

    After lunch, the adults slept on the sofas in front of the Queen’s speech on television while we all played cards. Then we had tea, with a huge Christmas cake covered with snowmen. It didn’t seem possible, but we carried on eating. By bedtime all of the children were very tired. As soon as we turned off the light, we all fell into a deep, happy sleep.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文中,作者讲述了一段温馨的童年圣诞节回忆。回忆用时间为经线,串起了节前准备,节日前一天,节日的清晨,节日午餐,午餐后的愉快时光等几个生活片段。贯穿全文的格调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节日喜悦之情,暗中流淌的是作者对自己当年的童真童趣、家人团聚、愉快生活的怀念。

    这些回忆的描写或勾起了教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或引发了教师对自己现在节日生活的反思,或许教师只是沉浸在文字所带来的快乐中,享受那种阅读故事时把文字变成一串可视画面在脑海中播放时的愉悦;或感激文本让自己遇上了知音。总之,教师在这一理解环节上所能够抵及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接下来他带领学生们阅读时所能够登上的高度。

    换句话说,如果教师觉得文本缺乏丰富情感、增添智慧、启迪生命的价值,那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这样的文本上耗费精力。

    【小结】

    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为了教会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教师最好明白自己所分析的文本是什么体裁(Grellet,2000;Nuttall,2002)。然后在体裁特点的帮助下去寻找作者的意图。这样的阅读通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阅读教学看作一次带领学生进行的认知旅行的话,那么文体知识就是通向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挖掘文本的语言教学价值

    前面讨论过,教师的文本分析的根本任务是发掘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这个任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文本的语言学习价值;其二是文本的文化学习价值。下面先讨论文本的语言教学价值。

    1.语篇逻辑

    理解语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脉络,从而准确理解全文。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语篇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的知识通常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例如表顺序的词(sequencing),“Memories of Christmas”一文中的“With December our excitement grew each day, On Christmas Eve, Christmas morning”等时间状语,或其他文本中的顺序词first of all, next, at this point, in conclusion等,使用文章结构图或思维导图通常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为直观(见表1)。

    如果文章是议论文或说明文,那么语篇结构的识别对于学生把握全文脉络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Unit 9 Lesson 4 Car Culture为例。

    The Road to Destruction

    “This morning it took me forty minutes to get to work. More road construction works on the A10!” “Oh really? It took me over an hour. There was an accident on the M11.”“You’re both lucky. It took me two hours! You don’t have to use the M25.”

    How often have you heard these conversations? How often do we get stuck in traffic jams? How often do we arrive at work or school stressed out, tired and angry? For many people in Britain, the answer is every day. But anger and stress are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real costs of the motor car. Here are some figures...

    在此,语篇标记词“but”向读者提示,文章的前半部分告诉了读者英国的交通拥堵问题使人们感到愤怒和紧张(破坏了人们的心情),但是汽车使人们付出的代价还远不止于此。接下来的数据将用事实向读者证明这一切。

    2.句间逻辑

    解决了语篇的结构,即文脉的问题,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句子层面的理解问题。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知识通常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上下句说了什么。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Unit 4 Lesson 1“Cyberspace”为例。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 Internet has grown rapidly. In 1983, there were only 200 computer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now there are around 50 million and this growth is clearly going to continue.

    后面两个分句用数据支持了第一句所表达的观点:因特网在过去三十年间发展迅速。最后一个分句“this growth is clearly going to continue”预测了因特网未来的发展速度,“this growth”是衔接的手段。

    3.语用理解(pragmatic meaning)

    语用理解是指句子在读者与作者互动过程中所独有的意义。Pragmatic meaning: the meaning a sentence has only as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riter and reader. It is the meaning that reflects the writer’s feelings, attitudes and so on, and her intension in setting these down to be read. It therefore includes the intended effect of the utterance on the reader(Nuttal,2002).

    例如“I put so much food in my mouth sometimes that it was hard to swallow.”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有时我往嘴里塞了太多的食物,都快咽不下去了。”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作者的这一描写意图是什么?联系上文,读者不难看出,文中的主人公“我”看到满桌子都是好吃的东西What a lunch! 又特别爱吃火鸡的胸脯子肉,所以在餐桌上大快朵颐。这一描写使得一个贪吃的小孩形象跃然纸上。

    语用的理解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目标。毕竟,阅读的目的最终是要理解作者说了什么。

    4.句子和词汇的障碍

    句子是语篇的最小单位。词汇是句子的最小单位,他们是理解全文的基础。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都要在语境中来解决。

    (1)词汇的语音和理解问题。指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发音和意义解读。例如“present”是多音多义词,“service”是多义词。学生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吗(这里暂不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2)句子的理解问题。指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解读。例如:…but the next thing we knew it was morning, Christmas morning! 这个句子隐含着什么意思?

    5.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知识问题(Cultural reference)是指文本中可能对学生的理解形成障碍的文化背景知识。如“The Road to Destruction”一文中的M11, M25, A10等。又如 Christmas 一文中的the North Pole, carol service, a big turkey, Christmas pudding, the Queen’s speech等。

    6.标题与正文

    标题通常是对全文最简洁的综述。因此在作文本分析时,教师在完成了对文本进行自上而下(top-down)的理解后,最好再从标题入手,对文本的整体做一次梳理。建议考虑下列问题:(1)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意思?(2)文章有没有支持了标题?(3)文章在多大程度上对标题进行了阐述?(4)阐述是否有效?例如:在“The Road to Destruction”一文中是指什么的毁灭?

    【小结】

    教师在对文本的语言教学价值进行挖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学生有语言障碍之地才是学习可以发生之处。语言学习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对字词的认识和积累上。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对语篇和语用的理解,对作者表达思想的逻辑的认识也是学习发生的地方。学完一篇文章后,学生至少应该能够阐述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么说的,说得是否有道理。

    挖掘文本的文化教育价值

    文本分析的另一个任务是挖掘文本所提供的文化教育价值。毕竟学生阅读的目的除了学习语言之外还需要启蒙心智。以“Memories of Christmas”一文为例,对于14,15岁的高一学生而言,这个文本提供的文化学习价值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家庭的理解:在圣诞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家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2)对圣诞节的理解:学生在初中了解了圣诞节的庆祝方式。“Memories of Christmas”一文让学生了解了过去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对圣诞节的感受和看法。教师是否有必要进一步介绍当今人们对圣诞节的看法?查尔斯·狄更斯的剧本《圣诞颂歌》是否能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圣诞节的精神?是否有必要简单地介绍圣诞节的来由等?

    (3)文化的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有何异同?如何理解这些异同?

    (4)对单元话题广度的认识:对你的学生而言,本单元话题“Celebrations”下的文章是否能够满足他们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是否需要添加其他主题的学习内容?例如,如何向西方朋友介绍中国的春节?除了吃、喝、玩之外春节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是什么?各国的节日对其民族的意义是什么?

    【小结】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将文本放到课程的环境中去考虑文化学习的价值。文本的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应该是同步发生的。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对思想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去认识新思想和新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鉴别优秀文化的能力,积极交流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对文本进行评价

    这个任务可以促进教师对文本价值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帮助教师从“教文本”中走出来,走向“用文本教”。教会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审辨性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下面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评价文本:

    (1)作者是否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新思路?如果有,是什么?

    (2)作者表达的思想是否可信?如果是,他是如何做到的?有无可以改进的地方?

    (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刚学到的东西?

    【小结】

    教师考虑提供平台让学生将了解到的思想和文化与祖国的思想和文化相比较,学会鉴别优秀文化,发展健康精神内涵。

    对其他教学资源的考虑

    教学环境对教学有支持也有限制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做文本分析时也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因素。例如:

    (1)文本上的图片、图表或说明对学生预测和理解文章内容是否有帮助?

    (2)是否有与文本内容有联系的其他形式的文本,如语音、视频、音乐等等?

    以上是教师作阅读文本分析的几个基本方面。乍看起来,作阅读文本的分析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很多,其实,只要熟悉之后,这些考虑都是习惯性动作。正如准备家人的一餐饭需要考虑到的方面虽然很多,但是由于家庭主妇天天重复这一工作,所以渐渐地就感觉不到那些分解动作了。文本分析是英语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所以只要心中有对这些因素的考量,熟能生巧,渐渐就能运用自如了。

    参考文献

    Grellet, F.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Nut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英语阅读 文本 案例 方法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