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大禹治水:历史与现实的面面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3 18:30:17 点击:

    气壮山河的大禹治水,溯源于湟源日月山,经积石峡(今龙羊峡)、积石州(今贵德)、积石山(今循化)、喇家遗址(今民和)。

    步其后尘,我们一路赶来,回望自然万物沉浮与轮回时,幸好有他们的存在,继续书写着繁衍生息的历史和悠悠岁月的追忆。

    大禹治水从《山海经》神话传说,最后从考古、出土之物,浮出水面是真人真事。大禹治水丰功伟绩从屈原《天问》到明清诗歌,虽所赋不多,但字句闪亮发光,铮铮鼎言。大禹治水寻河追源,从日月山起至积石州(今贵德)、循化(积石山)、民和(喇家遗址)、区域全在黄河上游流域,完全符合“河出昆仑”“导河积石”的历史记载。鲍义志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与笔者《大禹治水:历史与现实的面面观》不仅是传说,还是真实;不仅是现实,还是超越;不仅是过去,还是未来。

    大禹治水的来龙去脉

    据《山海经》白话文注释:传说四千三百多年前,大地洪水泛滥。浩浩洪水滔天,黎民百姓受尽其难。虽然以前也有人带领百姓修堤围堰治水,可始终收效甚微,大地上仍然洪水连年。天上玉皇大帝知道后,怜惜之心油然而生。他为了大地上的黎明百姓不再或少受洪涝灾害,便决定给自己身边的护驾侍卫天猿委以重任,派他到大地上去帮助百姓治理洪水,造福黎民。

    一天,天猿随玉帝护驾到南天门前,他与玉帝在南天门观看大地上的洪水情况,天猿见大地上被洪水淹没的只剩下西边的几个山巅,便问玉帝道:“那露出水面最多的山是什么山?”“那山就是岷山,是岷江之源。”玉帝说完接着又道:“那个正在带领百姓围堰治水的人,名叫鲧。虽然他很努力也很辛苦,可他治水的方法不对,收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下去之后一定要改鲧围堰治水的办法为开山疏导治水。否则,治不了洪水,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会送掉。”

    数天之后,天猿领命化成一颗流星,趁着夜色横过天际,然后变成一颗五彩神珠,在岷江上游的汶山郡上空游移,寻找鲧妻修已,他要变成鲧与修已的儿子,替父治理洪水,为天下百姓造福。

    再说鲧与修已结婚多年,一直不育,鲧与修已都为此在心里暗暗着急。没想到后来在一天夜里,鲧妻修已梦接意感,吞下颗五色神珠,孕禹岁二月。

    那天夜里,黑黝黝深不可测,像宇宙一样神秘浩瀚的夜空,亮灿灿的银河,无垠的鄂墨色,大地上的夜晚无声无息,安详而静谧。

    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由远而近悠悠然飘来,渐渐地慢慢地化成一颗红樱桃一般大小的色彩斑斓的神珠。优哉游哉地飘至修已面前。修已双手捧接,然后放于掌心左看右看,无比美丽异常。她时而将神珠放于怀里,时而放于口中,生怕到手的神珠飞走了,她时而又从嘴里拿出来看看,时而又放于口中,就这样翻来覆去玩来玩去直到深夜,她实在是疲乏至极,不知不觉便将口中的神珠吞进了腹中。

    一年零两个月过去了。六月初三那天,汶山郡石纽山一带被一派苍苍茫茫的紫褐色气氛包围着,显得十分苍古和祥和,阳光下,近处的山石是紫色的,远处的山峦也是紫色的,整个石纽山垮儿坪都弥漫在紫红色的光影里。

    怀孕一岁零二月的修已临产了,鲧带领百姓治水没有在家。修已又是难产,痛得她在地上滚来滚去。一次次痛昏过去,又一次次痛醒过来,就这样难产了三天三夜,直到六月六日午时,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顿时山崩地裂,震颤的飞沙关上砂石乱飞,垮儿坪上岩浆狂喷。山摇地动之后,在岩穴这个地方,鲧妻修已狂怒的将自己的身体撕开一个长长的口子,口子处红光闪闪,修已咬着牙忍着疼痛,从口子里拉出一个人首蛇身的儿子,后取名为禹。于是,一脉相承,禹诞生了。禹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相传黄帝后裔。

    传说禹落地时,那“哇!哇!哇!”震天动地的哭声,惊得十里八外的乡亲纷纷前往探视。乡亲们见禹大鼻大嘴,两只耳朵有三个耳孔,蛇身人面,大家都谓为龙也。汶山郡有了龙,洪水灾害发生就有人治理了。有的还说龙喜欢水,有了龙就不会发生洪水灾害了,汶山郡从此安康太平。人们就这样传来传去,对禹也十分喜爱。

    禹也是黄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吴越春秋·越王无余传》说:“鲧娶有莘氏之女……。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在蜀西川也。”《绎史》卷十一引《循甲开山图》说:“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集解》说:“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羌是也”。《正义》进一步考证说:“禹生于茂州汶川县。”另外,《荀子·大略篇》中还说:“禹学于西王母国”,所谓“西王母国”就是汉代雄踞昆仑之丘的西王母之国,即今青海高原。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断言:“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新语·术事》的古籍中说:“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云:“兴于西羌”。《路史·后纪·夏后氏》言禹“西夷之人”。《后汉书·戴叔鸾传》进一步讲“大禹出于西羌”。顾颉刚先生在研究中也谈到“禹之来由,虽不可祥,而有兴于西羌之说。……甚疑禹本为羌族传说中人物,羌为西戎,是以古有戎禹之称。”笔者认为这些记载是可信的,如果夏禹不是羌人,就不会“导河于积石”。一语道破,因为只有熟悉家乡水系的人,才会因势利导,举棋若定,势如破竹、事半功倍治理洪水。2002年,一件出现在香港的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兴趣。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解读了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开宗明义,令人信服的证明了大禹这个人物的真实存在,使“大禹治水”不再是神话传说。

    这件青铜器被称为“遂公盟”,是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在祭祀典礼上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这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上有10行共98字的铭文。当李学勤凭借几十年研究古文字的功底,认出开首:“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时,他便大喜过望。他惊喜的是这恰是《尚书》里出现的文字。在此前发现的历史典籍中虽零星可见提到大禹,但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这是第一件,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可以说,“遂公盟”是人们发现的唯一一件记载了大禹治水事迹的物证。据李学勤考证,“遂公盟”的作者是遂国的国君,是舜的后代,造于公元前大约681年。这件物证有力的证实大禹却有其人,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这件“遂公盟”目前被收藏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熠熠闪亮。

    推荐访问:大禹治水 面面观 现实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