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东南亚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2 23:25:11 点击:

    摘 要:茶产业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两国茶产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巩固了东南亚地区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本文从东南亚茶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东南亚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阐明了东南亚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提出了东南亚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茶产业;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东南亚

    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17-0069-05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with SWOT Analysis

    DENG Shao-chun,BAO Yun-xiu,PU Shao-liu,CHEN Chun-lin,TIAN Yi-ping, LI Yun-ha,

    HUANG Mei,LIU Ben-ying

    (Yunn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ea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hai 666201, PRC)

    Abstract:Tea industry is a traditional superior industry in Southeast Asia.In recent years, the tea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Indonesia and Vietnam, and it further consolidates it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ong point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Southeast Asia by the method of SWOT to understand its status and strength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well, and puts forward it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tea industry;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Southeast Asia

    收稿日期:2014-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175);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项目(2013-065);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农作物)项目(2014NWB028);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1CI068);

    作者简介:邓少春(1984 - )女,陕西凤翔县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茶树育种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刘本英。

    1 引言

    东南亚地区是亚洲东南部的越南、泰国、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文莱和东帝汶等11个国家总的简称,该地区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形成的,其面积约457万km2,总人口约5.6亿。东南亚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产茶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的茶叶总产量约占全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其中印度尼西亚在2006年以前产量最高,2006年以后,越南的产量最高,缅甸次之,马来西亚较少,其他几个国家产量则很少。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东南亚茶产业发展状况,全面分析东南亚茶产业具有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分析东南亚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提出东南亚茶产业持续发展战略,为制定可操作性的提高东南亚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的战略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东南亚主要产茶国茶产业概况

    2.1 印度尼西亚茶产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出口和消费国之一,是世界第七大茶叶生产国和第六大茶叶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现有茶园面积10万hm2左右,茶园主要分布在爪哇岛(Java),占总面积的81%左右,其次为苏门答腊岛(Sumatra),占总面积的18%左右[2]。近几年苏拉维西岛(Sulawesi)也开始了茶树的种植。印度尼西亚现有茶园种植的品种大多是从斯里兰卡引进的,比如TRI2024和TRI2025,其中主要种植TRI2025。目前,印度尼西亚茶叶所已成功选育出一批大叶无性系良种,并从GMB1至GMB11为其编号,新发展的茶园大多种植这些品种[3]。

    印度尼西亚主产红茶,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75%,生产的红茶90%左右是传统红茶,其中包括10%左右CTC红碎茶。绿茶的生产量占总产量的25%左右。红茶主要供出口,并由大型加工厂生产,加工条件和生产水平较高,绿茶大多数是由中小茶厂生产的,这些茶厂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均较低。印度尼西亚虽然也生产乌龙茶和白茶,但数量极少。

    印度尼西亚70%左右的茶叶供应出口,红茶出口量约占茶叶总出口量90%。最近十年以来,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的起伏较大,茶叶产量和出口量略呈下降趋势。2012年,茶叶总产量为13.72万t,出口量为7.01万t。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英国等地,近年来中东和独联体国家也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茶叶的热销地[2]。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茶叶进口量年均增长20%~30%,2012年进口茶叶2.4万t。国内茶叶消费量一般占产量的25%~30%,其中60%以上是绿茶和用绿茶窨制的茉莉花茶。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多数穆斯林和华裔都喜欢喝绿茶,只有少数人喝红茶。2010年,印度尼西亚国内茶叶消费量为5.3万t。

    2.2 越南茶产业概况

    最近几年,越南茶产业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茶叶生产国和第五大茶叶出口国。越南现有茶园面积13万hm2左右[6],共有35个省产茶,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和中部高地。越南的茶树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越南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的无性系良种。通过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审定,5个国家级茶树品种PH1、TRI777、LDP1、LDP2、Phue Van Tien 等已经释放种植,一些新的无性系良种如Shan Chat Tien、Shan Tham Ve、PH0、PH8、PH10和PH11等正在进行区试[4]。

    越南是红茶主产国,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0%左右,绿茶的产量仅占30%左右,另外,还生产少量的黄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等。越南的红茶主要用于出口,绿茶则主要用于国内消费[4]。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1年越南茶叶总产量为17.8万t,其中红茶9.4万吨,占总产量的53%,由于国内绿茶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近年来,越南的绿茶产量从传统的占30%左右上升到占45%左右(包括乌龙茶和花茶),其他茶类占2%。

    在过去的15年里,越南茶叶出口扩大了36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茶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六大产茶国。近年来,越南的茶叶产品已经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越南茶叶总产量为19万t,出口量为15万t。在越南的出口国中,巴基斯坦占最大份额(30%),其次为俄罗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5]。越南茶叶进口量非常少。越南人都爱饮茶,国内茶叶消费以绿茶为主,也有人爱饮花茶(用菊花和茉莉花窨制)。2010年,越南国内茶叶消费量达4.2万t,其中绿茶2万t,占国内总消费量的48%,红茶1.7万t,占40%。

    3 东南亚茶产业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自然环境优越 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东南亚地区终年高温,雨量充沛,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在2 000mm左右;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在1 500mm左右。东南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4~27℃,土壤肥沃。高温、多雨、潮湿、微风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3.1.2 地理优势明显 东南亚地区处在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它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东南亚地区的茶叶进出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交通条件。

    3.1.3 采摘期较长 由于气候原因,东南亚茶叶主产国一年当中有很长时间可以采茶,大多数产茶国2~11月都可以采摘茶叶,印度尼西亚终年可以采茶。在正常天气下,每隔10~15天采摘一次,雨季因茶叶生长加速,采摘间隔时间要短些。气候的不同决定四季采摘的茶叶产量不同,春茶产量最低,夏茶和秋茶产量最高。

    3.1.4 茶文化内涵丰富 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主要人种为黄色人种,信奉佛教(缅甸、柬埔寨、泰国)、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和天主教(菲律宾)。当地人民饮茶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饮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泰国北部地区的腌茶,其制作方法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的方法一样,吃时将制好的腌茶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印度尼西亚的冰茶,通常用红茶冲泡而成,再加入一些糖和作料,放入冰箱,随时取饮;越南的玳玳花茶,越南人喜欢把洁白馨香的玳玳花晒干后,放上3-5朵,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

    3.2 劣势分析

    3.2.1 基础设施落后 东南亚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在生产设备方面,各产茶国茶叶生产厂的机器设备相当落后,有些茶叶加工厂还在使用20世纪60年代左右从前苏联和中国进口的设备。落后的茶叶生产加工设备,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各国的茶叶质量,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茶叶加工方面,传统的作坊式生产仍是多数茶叶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加工也多采用手工操作,欠规范的加工工艺导致产品规格不一致。另外,东南亚地区大部分茶园分布在高原和丘陵地带,缺乏足够的交通运输工具,种茶区的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都较落后,不利于茶叶产业的长远发展。

    3.2.2 发展资金短缺 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东南亚的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资金缺乏问题,虽然亚洲发展银行曾经对东南亚茶产业的发展予以资金支持,但是当地的政府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此巨大的投资,从而导致茶产业的发展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由于经费缺乏,东南亚各国难以建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资金的短缺也导致了各国茶叶生产商生产设备落后老化、经营条件差、技术落后,现代茶叶深加工发展缓慢,新产品研发步履维艰,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长足发展。

    3.2.3 专业人才缺乏 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指导是茶产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要素,东南亚地区各产茶国从事茶叶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数不足,高级茶叶生产和管理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新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市场营销等人才紧缺,茶叶技术人员知识断层现象严重,导致在实际生产指导中专业技术服务不到位,技术应用准确率不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茶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东南亚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

    3.2.4 品牌建设较弱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大力实施品牌推进战略是壮大和发展一个产业的必由之路。东南亚地区虽然有世界十大名茶的之一的TWG(新加坡),也有小有名气的Java Tea(印度尼西亚)和Cau Tre(越南),但是,作为拥有两个世界十大产茶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地区,东南亚茶叶缺少对外品牌宣传促销,在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加上茶叶品质相对较差,东南亚的茶叶品牌建设显得困难重重,在全世界茶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2.5 茶产品开发不够 东南亚地区两大茶叶出口国主产红茶,绿茶只占相当少的比例,其它茶类更少。无论是大型的茶叶生产厂,还是小型加工厂,原料茶的生产占主体,终端产品的出厂率非常低。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几乎是空白,茶产品的系列开发更是滞后。供出口的茶叶档次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由于品种单一、价格低廉,富人对东南亚的茶叶兴趣不高,从而导致茶叶总体品质不断降低,出现低价、质次恶性循环。

    3.3 机遇分析

    3.3.1 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国际大通道,是指经中国云南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南亚的综合传导体系,主要包括海、陆、空交通的建设,也包括油气管道建设和输变电工程。大通道建设直接从陆上沟通了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云南省毗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进口以红茶为主,正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以红茶为主,国内消费以绿茶为主”的格局形成互利关系。近年来,中国国内茶叶消费量逐年增长,出口量也呈现稳中有涨的趋势[8~9]。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大大加强了两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为东南亚茶叶进出口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进一步推动了东南亚茶产业发展。

    3.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越南、泰国、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文莱)组建的经济自由贸易区。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之间93%的贸易商品关税降为零,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4个东盟新成员国之间将在2015年后实施零关税。贸易区的建成为东南亚的茶叶等商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东南亚各国从中国获得了更多投资、技术转移以及人力培训等,各国国内产品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借助自贸区平台,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品牌茶叶走向世界市场,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3.3.3 消费者对生态有机茶的青睐 生态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20世纪以来,全球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茶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以及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茶园环境造成破坏,影响茶叶品质[7]。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程度的提高,生态有机茶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茶叶界的新宠。东南亚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而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低污染的环境为生态有机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4 威胁分析

    3.4.1 相邻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东南亚茶叶在消费市场上面临着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近年来,斯里兰卡、中国、肯尼亚、印度等四国占据了全球茶叶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与东南亚地区相毗邻的中国,作为最早发现和种植茶叶的国家,在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茶叶出口额从2001年的2.5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16亿美元,约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8%,并与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东南亚邻国印度和与之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的茶产业虽然兴起较晚,但因其成熟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稳定优质的产品质量,很快就超越了东南亚茶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从表1对2012年世界十大出口国出口量、国际茶叶市场占有率的统计可以看出,世界十大出口国中,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只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而且其出口量和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四大茶叶生产、出口强国。

    3.4.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 茶叶贸易技术壁垒强调茶叶产品符合进口方所持的技术标准,其中农残是最高的技术性壁垒。从2001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了新的最高残留限制标准共134种;2003年,欧盟最高残留限制标准增加至193种;2005年8月1日,欧盟再度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 调整为0.01mg/kg,从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将茶叶农残的检验项目增加到210项;从2009年5月起,日本实施新《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药残留限制标准由原来的83种增加到约144种。一些茶叶进口国还对进口茶叶的标签和包装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因而东南亚地区茶产业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将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绿色的技术性壁垒”,茶叶卫生质量状况,尤其是农残问题仍是制约扩大出口的最大障碍[10]。

    3.4.3 茶叶替代品消费的增长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年轻消费群体更多偏向饮用瓶装果汁、纯净水、碳酸饮料等方便、快捷的饮品,这些饮料产品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传统茶叶消费市场形成冲击[11]。东南亚地区各产茶国茶企生产的主要是散装茶,其携带和冲泡受到条件限制,对中青年人来说,饮料和咖啡则更受青睐。尽管茶饮料的风靡对于茶文化普及和茶产业拓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东南亚地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茶饮料生产难度较大,东南亚地区的茶产业不仅要面对红茶、绿茶、花果茶等茶饮类的竞争,还要面对咖啡、碳酸饮料等抢占市场,所以长远来说,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东南亚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不利。

    3.4.4 其他产业的威胁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以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东南亚各国不仅适合种植茶树,还适宜种植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其它经济作物,当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收入高于种植茶树时,种植户就会将大片茶园荒废或丢弃,转而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以提高收入。

    4 东南亚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根据以上对东南亚茶产业的SWOT分析,特制定以下SWOT矩阵框架,以求探索东南亚茶产业的发展战略(见表2)。

    4.1 SO战略:基础夯实战略

    建设现代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积极选育品质优良和抗性较强的茶树良种,培育高质量的母本园,并制定严格措施促使其高效快繁,示范推广苗圃创建、枝条扦插、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技术等繁育良种的重要技术;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及时改造衰老低产茶园,适时换种改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新茶园。及时对新增生产茶园进行无公害认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基地;建设自动化、清洁化加工基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加工,研制适合东南亚茶产业生产的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实现稳定的产品质量[12]。

    加强基地配套建设。加快茶园杀虫灯、信息素粘虫板等设施建设,提高茶园病虫害等防灾抗灾能力;尽快实现从“手工”向“机械”的转变,提高茶园生产效率;加快茶园的防护林、路沟渠等基础设施与生态技术措施标准化的配套发展,实现茶园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降低农药施用强度,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茶园病虫天敌,稳定优化茶园种群数量,建立茶园生态平衡系统。

    4.2 ST战略:质量提升战略

    面对茶树良种化程度较低的现实,东南亚产茶国应该积极向中国、日本等先进且邻近的茶产业国引进优质茶叶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更新老茶园,使茶叶品种多样化,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东南亚茶品种中无性系良种的种植较少且分散,造成茶叶外观参差不齐、内质差别较大。因此,新建的茶园应尽量选择长势一致、内质相差不大的无性系良种或者是纯度较高的有性良种,并对其种植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精品茶园的建设标准。

    东南亚的茶叶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口碑比较差,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快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提升茶叶产品的质量:全面提升鲜叶卫生质量,在茶园管理中,抓住生产源头,控制农药残留,严格按照有机茶园操作规程要求,禁止使用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培训推广,着力提升名优茶的加工质量,使东南亚地区的茶叶质量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4.3 WO战略:名片打造战略

    东南亚地区有优厚的旅游资源,应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茶园,比如开展中国式的“农家乐”项目,游客可在茶园内进行体验式采茶;开放专门针对旅游者观赏的茶叶加工车间,使游客亲历茶叶的制作工艺流程,掌握茶叶的炒制要领;专设供旅游者消费的亭山茶楼,用泉水冲泡茶叶,让游客在东南亚的美景中品味茶。还可以将茶叶产品作为旅游商品开发推介,在旅游茶产品包装设计方面,应该在满足旅游者美观大方、便于携带、适宜馈赠等需求的基础上,将东南亚文化融入其中[13~15]。

    4.4 WT战略:品牌营销战略

    在坚持传统生产技术工艺、坚持个性传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开发名优产品,打造出一批闻名海内外的名优茶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推介等东南亚各产茶国的特色茶叶,对名优品牌进行包装策划,真正确立东南亚地区在现代国际茶产业发展中地位。

    积极探索新型营销模式。东南亚各国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大型茶博会、农特产展会,吸引各国的茶叶爱好者前来欣赏和品尝东南亚的茶叶,构建东南亚茶叶销售窗口;在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逐步建立网络营销体系,培养营销队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探索建立海外茶叶直销点;积极规划建设专业的茶叶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集散功能,推进东南亚茶叶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进程。同时,东南亚各国应注重茶产业副业的开发,拓展销路。

    参考文献:

    [1] 杨晓刚. 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实例调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2):81-84.

    [2] 王志岚,陈 亮. 印度尼西亚茶树品种与育种技术[J]. 中国茶叶,2012,(1):4-5.

    [3] Nianjun Shen,,韩文炎. 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茶叶,2013,(4):4-7.

    [4] 王志岚,陈 亮. 越南茶产业与育种技术[J]. 中国茶叶,2011(9):10-11.

    [5] 莫小燕,蓝庆江,李子健,等. 越南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J]. 广西热带农业,2010,(6):65-67.

    [6] Tran Xuan Hoang,Do Van Ngoc,房婉萍,等. 越南茶叶产业概况[J]. 中国茶叶,2012,(7):12-13.

    [7] 何青元 .茶园生态与有机茶[J]. 茶叶通讯,2003,(4):40-41.

    [8] 管 曦,杨江帆,谢向英,等. 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茶叶科学,2011,31 (6):546-551.

    [9] 丁俊之. 世界茶叶进出口知多少[J]. 贵州茶叶,2012,40(2):1-2.

    [10] 姜含春,汪小谷,赵红鹰,等. 试用“SWOT”法探讨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其对策[J].茶叶科学,2004,24(3):159-165.

    [11] 李 捷,徐有明,高 飞.九江茶叶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25):15692-15694.

    [12] 沈周高,江稳华,方世辉. 安徽歙县黄山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26):36-40.

    [13] 钱叶启. 促进茶产业升级加快茶产业发展-池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4):11-12.

    [14] 张建忠,张冬梅. 泰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66-367.

    [15] 李书学. 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农业考古,2013(5):323-325.

    (责任编辑:吴 婷)

    推荐访问:东南亚 产业发展 分析法 战略研究 SW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