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2 15:50:16 点击: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全国使用统一教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将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通过案例事实进一步理解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法 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帮助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使课程更具有吸引力,针对性,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值得每一位思政教师都好好推敲、苦心研究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并且很多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革新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授课的实效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启发、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过去《思修》课的授课中,教师一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甚至一厢情愿地用概念和理论体系建立的理想世界取代学生的现实世界,所以就造成了《思修》课中的很多理论过于抽象,让学生觉得这些理论知识离自己的现实生活较远,并不能解决切实的现实问题,进而产生反感和失望的情绪,导致学生从心底里抵触学习《思修》这门课程。然而,理论知识本身也不是空泛的,是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人或事上,是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

    另外,传统的《思修》课程大多强调教学过程的“教”,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甚至压抑了学生的某些创新精神。加上,现在《思修》这门课程大多都采取开卷的考核方式,这就使原本就有些“边缘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吸引力,很多学生只求过关,对于为什么学、如何学的过程不甚了了。而案例教学法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因此案例本身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案例情境,对案例加以思考,进行积极的讨论,再加上教师在一旁的引导或总结,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增加了,改变以往学生对《思修》课一贯的刻板印象。

    所以,案例教学法在《思修》课中的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通过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自我思考、相互讨论等环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碰见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意见不一,辩论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的情况,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没有教师的立场主导,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充分地学习,充分地实现了学习主体化的过程,真正地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而且《思修》课中有关法律知识的案例是和大学生们今后走上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自己受用的能力,奠定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基础。

    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思修》课中的应用,受益者远非学生一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深入教材、了解学生的过程。案例的搜集、选用秉承着最基本的实用性原则。所谓“实用”,首先,案例要切合教材。案例材料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是能够充分论证和阐明理论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吃透教材,悉心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只有将这些知识点熟知于心,才能做到在搜集案例的时候有的放矢。其次,《思修》课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选用的案例就需要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现实状况、思想困惑和需求愿望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对搜集的实际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2]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筛选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过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学生思想结合的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这是《思修》这门课的意义所在。因此,案例的选择首先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切实回答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例如,在上绪论这一章时,教师大多会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案例来反映大学生活特点,以此让刚入学的新生充分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并积极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如在讲到如何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围绕着教材的三点要求,笔者总结了“五自”,即“人格上自立,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我教育”这五点要求,并根据这五点要求分别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选取了著名高校的学子四入名校、三次被退学、大学生放假回家带脏衣服等案例来进行教学。在第一章节有关于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时,笔者就选取了致力于农业事业建设的大学生师智敏的案例和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案例进行对比,以此来阐明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之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在第六章有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会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个感性上的认识,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选取在身边发生的一些往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案例,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尽管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脱颖而出,要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与积累,同时,创业也是属于就业的一种有效渠道。让笔者颇有感触的是,每每上到这部分章节内容时,学生都十分感兴趣,并且听得很认真,相比较以往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学生上课的情绪及课后的效果都有了一定的增强。而如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警醒学生就业形势如何严峻,就应当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说服力是有限的。而当学生看到就业市场人潮涌动的现场图片,各大招聘网站的职位需求,有关就业的案例视频,甚至在实践环节中当学生真的走进人才市场去体验一番时,学生对就业问题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了有关就业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了更为理性和客观的层面。因此,在《思修》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可以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思修》课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与知识。

    其次,讲授案例切忌喧宾夺主。之所以在《思修》这门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因为通过案例,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课堂中的案例并非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简单设置的故事或事例。不管什么样的案例,都有一个指向性,那就是教学目标。所以,案例只是起到一个切入的作用,只是表象和思想的交接点。[3]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案例,不能不加选择地在课堂上罗列。同时,案例的展示只是要透过案例的表象挖掘其深处的思想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背后揭示的客观世界的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因此,案例本身只是一种教学的桥梁,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环节,而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所以,如果在《思修》课中过于关注案例本身,而忽略对案例背后的规律和理论知识的探索、揭示,就失去了案例教学法本身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思修》课第五章社会公德的部分,面对教师列举的不遵守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加以批判,但引起学生的批判和不满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案例来反思自己有没有和案例材料中类似的行为举止,从而对今后的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次,把握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导向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法制观。因此教师在具体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思想引导的“度”,即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要使学生鲜明地知道提倡什么、发扬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否则,案例分析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第三章有关人生观教育的部分,在分析“爱荷华大学的枪杀案”这个案例时,对卢刚毁灭他人最后自我毁灭这一事件,就有一些学生认为卢刚是英雄,是有骨气的中国人。针对这种观点,教师应旗帜鲜明地指出卢刚的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根源在于他人生观受到颠覆,心理承受力脆弱及社会责任感欠缺。通过这种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而这个“度”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道德准则。

    最后,案例教学法需要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思修》这门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相反,我们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授课时应保持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与教师系统讲授、总结灌输理论的适度平衡。某些时候,由于这门课通过案例说明道理,运用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巩固理论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过多偏重事例就容易成为记流水账、甲乙丙丁的罗列现象,学生也只会出于猎奇心理去看案例,达不到教育目的。反之,若过多偏重于教师的理论教育,就成了基本原理课,抹杀了这门课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合理有效地掌握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例,切忌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理,把理论与现实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把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黎海燕.“故事化”与案例教学——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2]陈威.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阮星光,王春茹.案例教学在“思修道德修养”课中应用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推荐访问:教学法 法律基础 课教学 思考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