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谈“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2 01:55:15 点击:

    摘要:确定收益的观点通常有两种,“资产负债观”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净资产期初与期末的余额来确定收益;“收入费用观”是按收入、费用配比来确定收益。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而不是收八费用观。

    关键词: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会计准则

    自复式簿记产生以来,收益的确定主要有两种观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一、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是指以资产、负债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定义利润及其构成要素。企业中所有存量的变动是其增加经营活动成果的最好且惟一的证据。

    资产负债观是最早的收益确定观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商业活动的特点决定的。18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工业革命前),这一时期,簿记的目的在于向业主及时提供资产负债的信息,提供这种信息的报表就是资产负债表。通过比较期初资产负债表净资产与期末资产负债表净资产的余额即可确定这一期间的收益,这种确定收益的观点就是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认为收益的本质是某期间净资产的增加,不考虑交易或非交易,只要引起净资产变动就确认收益(所有者的投资及对其分配利润除外)。它不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强调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应当着眼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二、收入费用观

    收入费用观产生于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的会计相关概念的发展。西方工业革命后,公司制企业开始出现。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而且资本家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的利润,而是谋取利润无休止增长的运动。在这一动机下,企业经营周期明显延长,从而产生了会计分期的概念。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求企业必须严格区分资本与收益的概念。股利的分配必须来自于保证资本完整条件下企业实现的收益。为了分配股利,必须计算当期的收益(利润)。因此,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促使了按收入,费用配比确定收益的收入费用观的产生。

    在收入费用观下,盈利好的企业就是好企业。在这种导向下,就有很多管理层透支公司的资产和生产市场能力,以实现某个期间的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资产的质量。在我国,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某位领导因为盈利政绩而升职,而留下的却是烂摊子、空壳。

    三、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两者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把握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中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因此,收入费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差。

    四、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

    我国会计标准。多年来偏重于“收入费用观”,即“历史成本计量观”。具体原因是我们的资产,确实还没有比较健全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一时难以可靠取得。但是,采用“收入费用观”,其弊端也日益突出,我们始终解决不了一个难题: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挑战。如果继续秉承这种会计理念,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的利润表会比较精准,但是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越来越不准确了,甚至已经成为一张废表,其对报表使用者“决策有用”,也就无从谈起。

    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实现了趋同。新准则,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应该是会计理念上的变化,即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即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而相对忽略利润表的信息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新所得税准则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根据资产负债表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与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差异来确定当期所得税,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收益确定的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

    除了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观作为其理论基础外,全面收益表也是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知道现行的利润表中反映的收益都是已实现的或确定可以实现的收益,对于未实现收益,比如我国基础准则中规定的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不能反映在利润表上的。对于利润表上没有反映的这部分收益,就可能为企业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全面收益表。

    资产负债观已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现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环境,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加强对资产负债观的理论深入研究,并将其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指导基础,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的步伐。

    生产班、组长应对本班组人员经常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质量标准。全面负责本班组的质量自检、互检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领导本班组人员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把材料使用关,拒绝和制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操作工人应坚持按要求施工,做好自检自评记录;做到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序不交接,自觉接受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检查指导,及时纠正违章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五、加强现场监理力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1、保证现场技术力量和管理力度

    驻地工程师要经常巡查工地,坚持重要工程、关键部位“第一工序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解决。要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切实做到“六不准”:即材料未批准不得使用;开工报告未批准不开工;上道工序未自检不予验收,不准进人下道工序;验收不合格自动返工,不准计量;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准施工,出了问题未得到批准不准擅自处理。

    2、坚持正确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的监督由于没有硬性的具体指标而常被忽视,但它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理工作。技术标准越高、机械化程度越高,对施工工艺的要求也越严格。监理工程师要通过现场检查,促使承包人的施工按规定的工艺正确操作。

    3、严格控制质量问题

    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监理工程师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要严格对待,该推倒、该炸掉的要毫不犹豫,绝不能有“差不多、估计没问题”的想法。

    4、发挥监理抽检的作用

    监理抽检是指在承包人自检结束并认为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批准(开工、进入下道工序)或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申报内容按一定频率进行工序质量抽查,鉴定自检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进而决定是否批准或验收,它包括对原材料、混合料、施工指挥、施工工艺和成品验收等的抽检。抽检运用得当,将会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监理抽检取样应是随机的,使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时为了消除可能的质量隐患,应专找薄弱点。抽检频率的掌握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平时检测,为获取控制和指导施工的基础,标准数据,要做100%的全频检测,如基础填土的击实试验、标准配合比试验、原始基础点、基准的复测、试验段的验收等;二是按一定频率(20%左右)进行抽检,用于需对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品质进行符合性检查,如土方压实度,混凝土强度、原材料品质等;三是通过巡查,随时发现并可随时纠正错误。如机械操作方法、施工工艺等情况的检查。

    六、严格进度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的施工,就工期而言,应提倡“前紧后松”,避免“前松后紧”,到最后为赶工期用抢进度去牺牲质量。此外,当工程施工质量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时,应抓住各阶段气候特点来适时安排各项工程的进度,否则会导致工程在不利的环境中施工。只有进度(工期)有保证,施工安排才会游刃有余,更多地体现科学性,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水利施工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动作业多,高空作业多,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使安全工作更不容易控制。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等。通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班前实行3min安全教育,安全效果很明显。防患于未然,保证整个工程能顺利进行。

    推荐访问:资产负债 浅谈 费用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