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如何准确理解双语教育概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15:20:20 点击:

    双语教育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有质量学习的有效途径。然而,一直以来,在双语教育研究中对双语教育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这种模糊的界定有碍于双语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双语教育”概念界定的多元、模糊与混乱是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对双语教育核心词定义的不同理解所导致的。“双语教育”概念的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以及跨文化分析,对“双语教育”这一复杂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梳理,有助于提高双语教育研究水平。

    本文拟采用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这两种方法对“双语教育”概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双语教育研究有所帮助。

    一、双语教育概念的日常用法分析。

    双语教育概念的日常用法分析是指对人们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对双语教育的理解,以及形成这种理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这样理解的合理性。

    (一)人们的日常理解。

    在日常用法中,人们通常认为“双语教育就是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育就是双语文教育”,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育是指双文化或多元文化的教育”。对双语教育形成的不同理解充分反映了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统计,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5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实际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22种。每个民族至少有一种语言,有的还会讲几种语言。除回族、满族已逐渐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民族既有语言又有文字;有些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有些民族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和文字。由于语言、文字使用的复杂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主要有3种类型:双语单文型、双语双文型、单语单文型。因此,我们在给双语进行界定时,要考虑特定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注意双语教育在每个民族教育中的内涵和外延。

    导致双语教育概念界定的模糊与多元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双语教育的核心词“双语”的理解不同。“双语”指的是什么?是“双语言”还是“双语文”或是“双文化”?围绕这些问题出现了“双语教学”、“双语文教育”、“双文化教育”。如果把这里的“双语”理解成两种语言,双语教育就是指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学习主体民族语言,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这里的双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双语教学。“双语文教育”是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主体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双文化或多文化教育是指少数民族文化和主体民族文化的教育。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双语教学的使用已经代替了双语文教育,双语文教育的理解已经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研究视野。那究竟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严格地说,双语教育是比双语教学和双语文教育更宽泛的概念,双语教育包括了双语教学和双语文教育。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问题,事实上是两种文化的教育。

    (二)日常理解与教育行为。

    人们的日常理解会给教育实践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概念是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需要……从逻辑上说,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是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思想前提。在实际教育生活中,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也是基于他们对于相关教育概念的理解,不管这种理解是常识性的还是专业性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如何理解相关的教育概念,他们就如何开展相应的教育行为;对相关教育概念的理解也是他们评价一种教育行为是否恰当的根据或标准。”[1]对双语教育概念所持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人们不同的双语教育行为。将双语教育当作双语教学来理解,窄化了双语教育的目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双语教育的概念大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只是双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把双语教育理解成双语教学,就会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少数民族语言学习汉语言,而忽视自身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样理解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只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学习和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作用。然而双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同时接受少数民族文化、族际文化的学习,通过多元文化的学习,反省、丰富自己的文化。“双语教育最根本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追求通过这种教育形式达到的最佳教育效果,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人文价值观念的追求和关怀,双语教育既可使少数民族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接受主体民族或主流社会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能维护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真实性和独特性。”[2]

    二、双语教育概念的定义分析。

    国内外对双语教育进行了不少的界定,每一个概念都是针对一定的教育情境和背景提出来的,是对双语教育在特定情境中的认识。具有权威的概念有:英国教育家德里克·郎特里认为,“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每种语言讲授的课业约占一半”[3]。世界双语教育专家W.F.麦凯认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4]。

    通过以上两个概念的分析,可见双语教育是一个包括两种语言的教育,是两种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语言。在这两个定义中我们看到了“双语的标准”问题,德里克·郎特里的界定中对双语教育的目标是双语达到同等的能力,但没有对这种能力的熟练程度提出要求,因此这样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无法确定这里所指的同等能力是指同等熟練,还是指其他情况。麦凯对双语教育的界定中没有对双语目标提出要求,只是强调了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因此,概念中对双语的标准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如果没有对双语的标准有个清晰的指向,那我们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理解就会是模糊的,包括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麦凯的界定中需要梳理清晰的还有:什么是第一语言,它与母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作者用第一语言这个概念而不用母语这个概念?因此我们要把第一语言和母语这两个概念进行必要的梳理。对第一语言的普遍认识为“第一语言是指个体出生以后首先获得的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获得的第一语言只有一种,但那些父母来自不同语言国家的孩子他们就有可能获得两种第一语言。母语是一个比第一语言更复杂的概念,母语指本民族语言,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如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后代有可能先获得英语(第一语言),然后才获得汉语(母语)”[5]。麦凯在对双语教育定义中提到“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麦凯指的“常常是”的情况是什么情况,“不一定”又是指什么情况呢?因此麦凯的界定也是比较模糊的。麦凯的界定中有没有对第一语言和母语进行区分,抑或是麦凯认为第一语言就是指母语。这些都是导致概念混乱和模糊的原因。

    三、实施双语教育,目的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

    我国对双语教育的界定其中提到,“双语教学是一个教学体制问题。即指在少数民族学校里,有计划地开设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课程,以达到少数民族学生民、汉两种语言兼通,民、汉两种语言文字都得到发展的目的”[6]。

    我国的双语教育是基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提出的。在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用语和招生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施,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通用语言。在现代化趋势中,少数民族要融入现代化,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学习汉语,同时还要重视保留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因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为了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双语教育是使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既符合我国的宪法所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自由的权利,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不同文化背景的雙语教育概念以及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这体现在每个国家所采取的语言政策中,因此双语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2]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英〕德里克·郎特里:《英汉双解教育词典》,赵宝恒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4]〔加拿大〕W.F.麦凯、〔西班牙〕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5]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推荐访问:双语 理解 准确 概念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