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昌吉学院“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进展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14:55:21 点击:

    摘要:在分析总结昌吉学院推进“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工作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及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昌吉学院中语系系及新疆此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双语翻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62-02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自治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意见》(新党办发[2011]19号)精神,自治区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民语言专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和“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新教高[2011]33号文件)”,明确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双语翻译人才,并从汉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中选拔招收免费研究生。目前,该计划已执行近三年。为全面深入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培养计划落实质量,现从昌吉学院“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双翻计划”)的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教学与实践、师资、学生能力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专业概况

    自治区启动“双翻计划”以来,昌吉学院共招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本科生120人,汉语言专业124人。

    (一)培养目标

    中语系“双翻计划”围绕学院制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兼具双层目标,即:一级目标达到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师素质要求,二级目标达到一定的汉维翻译水平。

    (二)培养模式

    汉语言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本科生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汉语言专业实习在第三学年进行,其中,第五学期为师范专业实习,第六学期为翻译技能实习,毕业要求完成3万字的翻译作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顶岗支教实习在第五学期进行,维吾尔语语言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在第七、八学期进行。专科生实行2.5+0.5的培养模式,一学期实习为师范实习。

    (三)课程设置(本科)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

    自治区规定课程:初级维吾尔语、初级维吾尔语听说、初级维吾尔语阅读、中级维吾尔语、中级维吾尔语听说、中级维吾尔语阅读、维吾尔文学作品选读、维吾尔语报刊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维吾尔语语法、中国文学作品选读、中国文化概论、维吾尔简史、维文写作、维吾尔语话题交际。昌吉学院中语系添加课程:师范类课程、应用写作、维吾尔民俗与文化、维汉语言文化对比、维吾尔语视听说、口译[1]。

    2汉语言专业

    自治区规定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现代维语、汉维语语法对比、汉语精读、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汉维语口译、汉语写作、中华文化、汉维语对照阅读、汉语文选。昌吉学院中语系添加课程:师范类课程、汉维语言文化对比、社会语言学。两个专业中部分课程为校级良好课程,无优秀及精品课程。

    (四)专业建设状况

    2012年12月,维吾尔语专业建设获得昌吉学院单体项目资助金额10万元,建设期为3年。新增两间造价110万元现代化语音室,教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强化课堂实训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专业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

    师资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目前全系680名学生,专任教师22名,师生比为1∶31,距师生比1∶16的标准要求差距较大。另外,现有师资职称结构、学历、专业互补性不够合理,截至2013年底,共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在读博士1名,研究方向为维汉翻译的教师仅2名,教学团队力量较薄弱,难以发挥教研群体效应。再有,教师对维汉两种语言的驾驭水平有限,如翻译理论与实践、汉维语口译、维汉对照阅读、汉维语法对比等课程对维、汉语综合知识要求较高,教学难度大,教学梯队建设困难。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受到政策及编制限制,引进高学历教师较少;另一方面历年来均是单语言教学,对具备“民—汉”、“汉—民”[1]素质的双语教师储备及培养不够。

    (二)实践教学指导存在一定难度

    一是完成一年的实习要求存在困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实习时间为第三学年,上半年为师范专业实习,下半年为维吾尔语语言实习,近年来,主要依托学院南疆墨玉县、皮山县两个支教点,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但下半年的语言实习还处于摸索阶段,有效提高汉族学生的维吾尔语水平的有效方法也处于摸索阶段。汉语言专业师范实习方式为:通过MHK三甲的同学去支教,达不到标准的同学去昌吉州三中和呼图壁二中两个实训基地实习,维汉翻译实习以新疆翻译局为主。但仍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需求,部分学生实行分散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不便于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影响了实习质量。二是部分课程实训环节须加强。“双翻计划”中加大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时量,但实际教学中时间分配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训时间安排偏少,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准。三是汉语言专业学生的3万字毕业翻译要求有待研究。汉语言专业历年来的毕业要求为《毕业论文写作》,“双翻计划”修改为完成3万字的翻译作品,但对翻译题材、体裁、难度等要求未做明确,昌吉学院中语系在执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检验标准,特别是汉语翻译成维语的要求成为一个严峻挑战。问题的原因在于:“双翻计划”实施不久,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标准要求还不明确、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并逐步形成体系,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效果能否达成一致还有待研究。

    (三)学术、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中语系针对该计划学术科研课题有1项,教学科研课题还是空白。截至2013年底,历年来与该计划有关的学术及教学科研课题共9项,“双翻计划”的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四)部分课程没有教科书

    汉维对照阅读、汉维语口译、维吾尔语话题交际这些首次开设的课程,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教材。汉维语言文化对比、维吾尔民俗与文化、中国民俗课程为教师自编讲义。

    (五)教学对象不统一

    汉语言专业各班级均由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现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的学生。但课程设置为有关维吾尔语学习及维汉两种语言的翻译,同时研究生阶段又分为维、哈两种语言的翻译教学研究,这些问题导致哈萨克民族学生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原因在于:招生部门在对汉语言专业招收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与“双翻计划”内容的吻合问题。

    三、改进建议

    (一)加大“双翻计划”实施的资金投入

    建议自治区教育厅进一步加大对该计划的资金投入,除免收学生学费、住宿费外,还需对教学部门投入建设资金,用于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科研。整合全区科研力量,组织疆内知名学者、教师启动教材的编写工作,鼓励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尽快完成教材的编写编印工作,形成完备的教材体系,解决许多课程没有教科书的困难。

    另外,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采取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计划推进的整体情况,查找计划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根据全区的调研情况,修改、调整和完善计划,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细化标准要求,及时出台相关的教学政策,用制度法规推进“双翻计划”的落实[2]。

    同时,开展教育宣讲,形成认识统一、步调一致的推进格局。建议采取自治区统一组织各院校院(系)、教研室主任集中办班培训的方式,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解“双翻计划”实施的意义和具体标准要求,适情组织教学观摩;组织计划制定人员和资深专家深入各高校围绕推进“双翻计划”进行大讨论、大宣讲,全面系统地讲解“双翻计划”的对象、实施方案、目的以及取得的实效,梳理脉络,形成上下认识统一、步调统一的推进格局。

    (二)科研和交流并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首先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加大针对“双翻计划”项目的科学、教学研究,促进提升翻译教学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课题研究重点应向民汉翻译研究倾斜。其次,举办围绕“双翻计划”的科研讲座,聘请疆内知名的学者或一线教师,针对本系的薄弱环节,紧扣双翻主题,开展针对一线教师的知识传授活动,缩小教学与科研要求的差距。最后,加强交流。改变思路,利用现有设备优势,与疆内外知名翻译学院合作,实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培养价值。多创造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的机会,切实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提供有力的平台。

    (三)形成合理的教师人才布局

    应按照一定比例逐年组织教师参加“翻译水平资格”考试,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翻译水准。学院各部门应协力加大对该计划的扶持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重点引进汉维双语翻译实用人才、双师人才,并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梯队建设布局,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四)加大对重点课程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重点、新开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时监控新开课程的教学效果,注意学生实际接受程度与达到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涛.新疆“民—汉”、“汉—民”双语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新疆社会科学,2008,(5):90-93.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

    推荐访问:昌吉 人才培养 双语 进展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