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14:15:17 点击:

    【高考真题·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佳作】

    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

    天津一考生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儿”,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家范儿”。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承,有哪些自己独一无二的“范儿”呢?

    中华文明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我中华的“文艺范儿”。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流传下来的都是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的精品。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细细品读,韵味无穷,耐人寻味。除了诗词,古琴曲中一曲“凤求凰”迷倒万千少女的心;棋艺中围棋、象棋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更是让人倾服;王羲之《兰亭集序》谁与争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谁人不服?陆羽研究茶经,茶香沁人心脾,余韵千年不绝。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文艺范儿”。

    孔子提出的“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汉唐直至当代,彰显着大国气度。昭君出塞,维系着汉匈50年的友好相处,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抗战胜利后,我们大度地拒绝了战争赔款,只是希望可以铭记历史,不要让悲剧重演。这些都是我中华的气度。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达伽马,在到达非洲大陆时树起了旗帜,标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权。然而他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郑和的人早已到达了非洲。郑和并没有树立标示大明主权的旗帜,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丰碑。拒绝侵略,传递友好,这就是我中华的气度,我们的“大国范儿”。

    不管是哪个时代都不缺乏创新的人物。比如,四大发明、地动仪、神机炮等等。不仅仅是这些,政治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革新,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到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都是在创立新的形象,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努力进取的表现,是中华文化的“创新范儿”。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范儿一一尽显,这些“范儿”引领我们向前,让世界听见中华巨龙咆哮的声音!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还原链接】用材得宜,观点鲜明。佳作在总说基础上分列“范儿”,首先倾情“文艺范儿”,其中引用的多为人们耳熟能详之典型素材:或是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的中国诗词作品,或是蕴含智思、让人倾服的中国棋艺,更有“谁与争锋”“谁人不服”的经典序文、珍宝名画。终用“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文艺范儿’”一句表达感受,观点鲜明。

    ◎素材还原现场二:“和为贵”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做到融洽、和谐、友善。

    【还原链接】链接文脉,诠释气度。儒家思想精髓之一“和为贵”成为了考生在阐述“聪明与老实”的对比性议题中聚焦的内核,以揭示泱泱中华能够彰显“大国范儿”的深层原因。文章链接中华千年思想文脉,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大国范儿”的精神气度,议理曼妙。

    【运用揭示】

    ◎运用示例:一轴白描市井的画卷,一段京华烟梦的收藏,一部民俗民风的史诗。这或许是东京汴梁城的某个清晨,或者是正午,或者是黄昏……我们总是哀叹古楼兰的坍塌,可谁又能埋怨,当年张骞为何不让人绘下水光潋滟的璀璨?我们痛惜阿房宫的毁灭,可谁又能指责,楚汉相争究竟该由哪方画出那绵延八百里的辉煌气势?只可惜,当初留意做这种事的人寥若晨星,《清明上河图》,难寻的旧梦,谁的墨笔染成?张择端做到了!叫我如何不想他?可知否,卷内的是神游,卷外的是曾经。走在画里,千年风景,凝集于一种追忆和思索,风干成一种敬仰和向往。

    【运用亮点】抒情写意,讴歌“范儿”。作者瞄准瑰宝名画中的“千年风景”,蘸着浓浓的抒情笔调,以呈现美妙无穷的“白描市井的画卷”意境为核心,着力将“卷内的是神游,卷外的是曾经”的历史时空浓缩成立体画面,写意渲染,把凝集的“追忆和思索”、风干的“敬仰和向往”形象化,生动讴歌了中国“文艺范儿”,动人心魄。

    【高考真题·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高考佳作】

    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

    四川一考生

    凡事阴极而阳,阳极而阴;衰极而盛,盛极而衰。一个人聪明过分,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拿杨修和王熙凤来说,就是“聪明反聪明误”典型例子。

    要说杨修之死得冤,首先得来看看《三国演义》中杨修的聪明:

    其一,一天,人们为曹操新修了一个花园,曹操观赏一番后,于是在花园的门上提一“活”字,左右都不解其意,而杨修说“门内添一活字,为阔,这是丞相嫌门太阔了,应该拆去这道门。”后曹操知道此事,虽脸上喜欢,心中却很忌恨。

    其二,曹操征汉中,带上杨修。正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曹操夜颁号令“鸡肋”,杨修便叫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及此事,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于是军中无不准备行装,曹操听闻此事,大怒,立刻命人将他推出斩首示众。

    杨修的聪明,在于很能揣摩主公的心思,但有才却被杀,正是被聪明所误。曹操手下谋士林立,将才云集,像程昱、郭嘉等人其贤能并不比杨修差,但他们都能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把自己的聪明藏在心里,显得老实,实则是大智若愚。

    《红楼梦》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正是说的王熙凤。应该说,她上得贾母、王夫人的欣赏,下得小辈及仆人的尊敬。“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最后自己也凄惨地死去。这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不知得饶人处且饶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广施恩泽。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人缘好,儿子的功成名就,处处显得老实,实则是“难得糊涂”的大聪明。

    其实说到底,杨修、王熙凤都不是真正的聪明者。真正聪明的人看起来和做起事情来都像“糊涂”一样,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不看重眼前短暂的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可以忍受一切的孤独和寂寞。

    苏轼给儿子取名为苏钝,即是希望他儿子看上去,不是那种太聪明的人。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大智若愚的鲁肃。《三国演义》中的大量描写显示:鲁肃不同寻常。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鲁肃侍孙权后,献计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与多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英雄所见略同。孙权接受他的立国大计,广纳贤士,自此江东得人才之盛,为迎战曹操奠定了基础。当孙、刘联盟内部产生矛盾,尤其是好友周瑜三番五次陷害诸葛亮时,鲁肃总是心甘情愿被诸葛亮“利用”,巧妙地加以掩护,使诸葛亮免遭毒手。如此这般“诚恳老实、心地纯良”,不但无损鲁肃形象,更给人们显现了这位战略家大智若愚的风范。

    【还原链接】典例素材,对比论证。为解疑“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作者以三国中“杨修的聪明”的典例为议论素材议事说理。一是举出典型事略二例,以证其理;二是解剖“杨修的聪明”,指出“有才却被杀,正是被聪明所误”,水到渠成地点题切旨:“把自己的聪明藏在心里,显得老实,实则是大智若愚。”真乃令人信服。

    ◎素材还原现场二:郑板桥与难得糊涂。有一年,郑板桥先生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还原链接】聚焦文学,剖析典型。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考生将其为人事略信手拈来作为论据素材,从判词到评价,从行为到结局,无一不在从反面紧扣“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的议题,以正面表达“处处显得老实,实则是‘难得糊涂’的大聪明”的新颖深刻的观点。

    【运用揭示】

    ◎运用示例一: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地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是无价之宝。

    【运用亮点】深度挖掘,深刻揭示。先言“大智若愚”应有的表现:“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再说“大智若愚的做人原则以及生活态度:“厚积薄发、宁静致远”,“大度开放”。内涵不断挖掘,道理深刻揭示,让“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是无价之宝”的人生智慧启迪久远。

    ◎运用示例二: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然,世间万事惟糊涂难也。有些事,问的清楚便是无趣,连上帝都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所以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上道。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

    【运用亮点】双关推演,对比言理。文段运用排比修辞、双关手法,引出孔子、老子、庄子等先秦哲人的“发现”,巧妙点出“糊涂”,礼赞“难得”。对比阐释,说理透彻,道出生活哲理,言近旨远。

    编辑/李跃

    推荐访问:年高 揭示 还原 素材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