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13:20:18 点击:

    摘 要: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可见,各个学科的教学应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其中,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功能。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美术课;德育渗透

    自古以来,美与善就被看作是融为一体的。在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指向心性修养的“礼乐”活动,礼乐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礼法、技艺相结合的教育实际上是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的教育。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审美主体上产生共鸣的现象。比如学生在欣赏以英雄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会同时产生对艺术形象之美的赞叹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也就是说,在同一过程中欣赏主体同时产生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這些都充分说明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相融关系。

    在所有的专业学科中美术和德育这两门对生活的涉及面极为广泛,它们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改变只传授知识的观念,贯穿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是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应贯穿德育教育。要科学地认识教书育人,必须正确地把握教书育人的内涵。《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段话则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和作用。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家徐特立强调:“教书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书和育人是辨正统一的,不能单纯地教书,当教书匠,要把教书与育人看作有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来认识,教学过程从来不是孤立地、单独地传播知识的过程。

    二、有效的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如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纵观小学美术教材,许多作品包含德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精心引导,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既能得到美术知识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既能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又能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受到感染。可见,在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在绘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

    (三)在手工课中进行德育教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

    三、充分利用美术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的美术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例如举办艺术节,举行学生书画展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展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总之,美术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利用美术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C].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4]柏拉图·斐德若.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

    谷川(1987.01—),女,浙江省温州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温州大学;现有职称:小教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推荐访问:美术课 浅谈 德育 渗透 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