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关于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12:25:19 点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校本课程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充分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打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深受师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目标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充分展现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得到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能够和谐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校本课程和地域文化的内涵,剖析红古地区的文化特色,并且阐述了校本课程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在红古地区文化基础上校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校本课程  红古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102-02

    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特定地域的教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建设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的需求,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效的推进学校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立足地域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主要是以红古地区的现实环境与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所选择、开发、实施的有红古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出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并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具有红古地区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这种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完美融合与渗透,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进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1   红古地区文化的特色

    红古区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的远郊区。红古地区由汉族、回族、土家族、东乡族、壮族、苗族、瑶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组成,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每个民族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方言和悠久的饮食文化,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富有特色。长期以来,红古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各有特色,但在许多方面又互相渗透和吸收。

    红古地区由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在同一地域中民族分布不同,民族风情也存在着差异,使得文化特色也表现出地域间的差异性,红古地区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生活中,会感受到并且逐渐接受区域文化的多元化,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多元文化。其次,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不同文化下的智慧創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更深切的体验祖辈们创造的智慧;另外,红古地区的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等。这种礼节在无意识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会逐渐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2   校本课程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意义

    地域文化也属于文化的一种,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可以是教师与专家合作开发、编写教材。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可充分利用好地域文化,全面推进地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1 有助于增加教师工作的挑战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的建设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以前的教师教学,教师主要讲授别人编写的教材,而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会教书,还要会编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具备开发性思维,灵活地结合地域文化,把生活融入课程的内容,提出优化的、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找到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形成了正确的教学观、课程观、生活观,而且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

    2.2 有助于加强教育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育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关注学生体验生活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红古地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文化背景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在现实的普通话教学中,适当巧妙的运用红古方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并且随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帮助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多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增加学习差的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的快乐,促进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因此,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3 有助于增加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兴趣来源于生活,增加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的教学课堂中,主要围绕教材进行,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课堂气氛缺乏活跃性,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的建设要求课程具备生活性、时效性和变化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知识课堂向生活课堂来转化。把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系中,不仅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和教材的讲解,还能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思想为指导,需要将地域文化中的自然与人文因素融入课堂内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与综合素养。现代的教学中,不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内容应更具多样化、丰富性,在教学实践中,将地域文化内容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使学科的教育充满生命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来解决课堂的问题,创新教育学,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3   在红古地区文化基础上校本课程的构建

    将地域文化融合于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地域文化中的方言、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将校本课程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现在红古地区文化基础上校本课程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3.1 校本课程目标的设定

    校本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目标应在红古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差异的基础上来设定,首先,了解红古地区的发展历史和红古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讨论其主要的解决办法。了解红古地区的方言、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总结出红古地域文化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过程方法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获得,比如通过对红古地区居民的方言、饮食文化、日常生活等中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加强对比学习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通过对红古地区各民族的风俗礼仪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观、发展观、情感观等。

    3.2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红古地区是一个由多个民族聚集的地区,其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各具特色。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内容的选择上,其中方言的不同及各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和风俗礼仪的不同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2.1 将方言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内容

    语言的学习是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红古地区的方言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比如红古地区除回民口音外,由窑街口音和红古口音组成,其语音有异同,通过分析红古地区内部口音的异同,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红古话语音系统的发音规律和语法要点,并能够巧妙地运用红古方言进行交流。通过对红古地区的方言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将红古地区的特色语言文化传承下去。

    3.2.2 将饮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内容

    饮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红古地区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汉族饮食以面食为主,肉食以猪牛羊鸡为主,喜欢吃各种青菜,具有特别多的特色小吃;回族也以面食为主,喜欢吃油炸食品,肉食喜鸡牛羊肉,特别是手抓羊肉;东乡族以手抓羊肉为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饮食特色有“盖碗茶”“三香茶”等。长期生活在红古地区的学生对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习以为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饮食中的科学依据,将饮食文化知识详细剖析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

    3.2.3 将风俗礼仪融入到校本课程内容

    红古地区的个民族间的风俗礼仪也各有其特色,回族人很讲究卫生,有小净大净之说,其洗脸方式只从上往下;东乡族人民重视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土族婚俗别具一格,婚恋习俗大致要经过请媒、定亲、送礼、聚亲、送亲、结婚议式、谢宴等程序,婚礼几乎一直在唱歌跳舞中进行,程序讲究,热烈隆重。通过对各民族间风俗礼仪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养成优良的礼仪习惯,形成尊老爱幼的伦理思想。

    3.3 校本课程实施路径的提出

    3.3.1 加强教学的生活化,增加课程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校本课程的建设中,课程的知识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教学的生活化,增加课程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和体验的空间。比如在学习红古地区的方言文化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各民族的生活区,和人们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学习红古方言的语法等。这种教学体验,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3.3.2 强化教与学相结合,培养师生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的建设应注重师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注重师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强化教与学的结合。比如,在进行红古饮食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可能是汉族人,但是学生中有回族人、土族人、东乡族人等,教师在描述汉族的饮食文化后,引导各民族的学生说出自己民族的饮食文化的特点,并且共同探究其中的差异性。通过这样教学方法,使师生间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相互提高,激发课程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3.3.3 优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然后学生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实现教与学的互相监督。比如,班级中各民族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评价中创新。

    4   結语

    通过对红古地域文化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明确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出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实现隐形的教育价值观,给学校带来蓬勃的文化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婷芳.拎起地域文化的衣裳,培养地域特色新人——深入思考学校校本课程与地域文化教学[J].农家参谋,2018(15):268.

    [2] 张瑛.地域资源视角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探究——基于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华夏教师,2017(18):18-19.

    [3] 许本洲.立足地域文化推进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05):103-107.

    作者简介:杜玉娟(1977-),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一级教师,本科。

    推荐访问:校本 文化与 地域 课程建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