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1 04:00:09 点击:

    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县城经济研究涉及广泛,文章概要论述了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并提出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县城经济 资源禀赋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083-02

    县城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张显,其发展规模与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截至2006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有2072个行政单位,全部县域单位人口总数超过9.6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34亿元,约占全国的1/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656亿元,约占全国的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239亿元,约占全国的42%。县城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如何发展壮大县城经济,需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式。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又受政府、市场、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政策、人文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和制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同,故县城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同。本文着重讨论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一、循环经济及其发展特征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不同组织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实现废物综合利用,达到产业之问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和谐型经济模式。基于对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种不同模式:传统模式。它不考虑环境因素,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保护意识。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过程: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成本高,而且使生态恶化日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循环经济模式。它是以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标。强调“清洁生产”,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表现为:

    1、减量化。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率和环境同化能力。

    2、资源化。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3、无害化。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二、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纽带和结合部,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切入点甚多,各县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区域差异和地区分工原理,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根据其拥有的资源禀赋选择各自特殊的发展模式。

    所谓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总结,是对不同类型县城经济成功发展的条件、优势、途径、措施、效果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其拥有的、特定的资源禀赋为基础,这些特定的资源禀赋具体表现为:区位和自然资源能力。每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区位和自然资源,成为县城经济在某些产品方面的资源成本优势,决定了其产业发展模式和比较优势;传统产业基础。一个县的传统产业是其多年积累的结果,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生产工艺与大量的技术工人。它们有的是依托当地丰富的原料来源,有的是依托当地世代传承下来的手工艺术或从业习惯,并在当地已经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具有良好的配套设施,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县城经济主导产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县域经济依托其优势产业,并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形成相关产业链,推动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历史、人文积淀和生活习惯。县作为一个人为分割的行政区划,在长时期的区域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县域的产业开发、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正是利用这些作为自己的品牌来开发其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工业化带动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带动发展模式、第三产业带动发展模式和矿产资源开发带动发展模式等四种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何整合这四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使县域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健康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因为县域循环经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利用其拥有的资源禀赋提升环境容量,实现县域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赢得县城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优化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循环经济具有其独特的涵义:整体上降低资源消耗、解决资源矛盾。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大。以工业为例,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超过55%。资源型、初加工型和粗放型工业占主导地位,导致资源的承载力下降,造成后备资源不足。县域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缓解了经济发展和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将生态系统理念引入县域经济运行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县域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城循环经济通过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可以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企业经营效益

    不断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县城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基于资源桌赋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县域循环经济的资源禀赋优势,是指其拥有的独特的自然资源、独有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方便的流通渠道等,形成的县域循环经济体现在其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实现其物质闭环流动,小循环(在企业层面上)。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的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量化,要求企业做到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最大限度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中循环(在产业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生态产业因压;大循环(在县域层面上)。通过废旧物质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最终形成独特的县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发现,县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依托其拥有的资源禀赋与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兼顾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贫乏的弱点,首先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县城循环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要素禀赋结构出现升级。劳动力变得相对稀缺,而资本则变为相对丰富时,再将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也自然随之完成。如我国县城循环经济典范的江苏省常熟市。最初依托本地区纺织业发达的便利条件发展服装加工业,随着服装加工业的做强做大,自有品牌的形成,带动要素禀赋结构出现升级,劳动力价格逐步提高,资本相对比较丰富。相应地带来整个产业结构随之升级,使其成为我国五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和“两个率先”的典范。同时,在发展县城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衡量其效率和效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县域的发展基础与生态评估(包括资源开发率、能源利用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贡献率、生态循环服务价值估算、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环境容栽力确定等);县域循环经济在县域及其产业与行业中的系统层次(包括物质、能量、信息、资源、废弃物流动的国际循环、国内循环、区域循环及其固区内的大、中、小循环系统层次,产业循环发展的横向耦舍、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等);县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构建(包括第一产业链、第二产业链、第三产业链、综合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的节点、产业链的流线、产业链的辐射面和产业链的网络);县域循环经济的时空布局(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建设、产业生态化建设,产业循环发展区划、三次产业时空发展时序、产业循环发展时空部署);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包括绿色制度环境、绿色规范制度、绿色激励制度等)。从而体现县城循环经济的实现程度及整体效应,揭示系统的主序差别,真正反映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支持能力。

    四、结束语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向生态化建设高速迈进的有效实现途径。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来重组我国县域产业结构,优先鼓励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和功能型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调整淘汰传统产业,组建资源闭路自循环的产业生态圆区,加大对环境无害化技术的运用,逐步实现生态要素价格市场化。建立环境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坚持“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才能使县城循环经济真正成为我国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想发展模式。并高效快速地推进资源、环境、社会的战略性可持续发展。

    责编:贾伟

    推荐访问:禀赋 经济研究 县域 循环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