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关于经济统计专业设置的几个问题探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23:35:08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现行学科专业目录中统计学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就两门统计学之争、大统计思想、经济统计学的独立发展空间和专业平台、统计学与国际接轨等问题探讨了统计学专业的归属定位:还从两种并存的统计专业办学模式和国内对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两大方面论证了统计学专业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科;专业目录;办学模式

    一、 现行学科专业目录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1998年颁布)中,统计学被划归理学门类(07)下的统计学类(0716),并以括号的形式做出注释:“可授经济学学士学位”;而在经济学门类(02)之下,取消了原有的经济类统计学专业安排。

    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1997)目录中,统计学则是作为二级学科(020208),列名于经济学门类(02)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0202)之下的。

    在上述同为教育部所颁布的两个目录中,统计学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归属,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

    统计学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归属,在不同学历层次间出现学理性质的矛盾,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不一致。这致使一些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和学位管理产生混乱。一些长于培养经济学类专业的一些财经院校,不顾师资队伍和学术传统属于经济学的现实,而将其统计学专业当作理学专业归口管理,并授学生以理学学位,以增加学校所拥有的专业门类数目。还有一些仅具有培养理学类专业能力的非经济管理类院校,开设统计学专业且授予经济学学位,以利于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但其实行的教学方案仍以理学学科为主,达不到经济学学位的要求。

    专业归属上的模棱两可导致专业建设上的机会主义。授予不同学位的统计学专业在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院校的同一支师资队伍,客观上难以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但现行专业目录却提供了同一专业在培养目标上进行跨门类转换的依据,一旦校方提出转换的要求,无论是否具备可行性,统计学专业所在院系都很难拒绝。这样一来,以坚持不懈办出特色为要务的专业建设,便可能受到某种机会主义的冲击。

    这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麻烦。有些地区在招聘公务员时,以归属理科专业为由,拒绝录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

    此外授予两种学位的统计学由于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分析框架、研究工具和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差异,导致在对研究项目和成果的评价标准上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二、 与统计学专业的归属定位相关的若干问题

    1. 两门统计学之争与大统计思想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究竟什么是统计学?在这些问题上,统计学界一直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国内外皆有。有的主张只有一门统计学即数理统计,有的则认为存在两门统计学。

    近年来“大统计”理念的提出和倡导,本意应该是弱化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促使各方面更多地去关注比较实际和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各类统计学之间的学术联系和彼此借鉴。大统计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学科,而是一种思想。真正的大统计主张求同存异,求“从总体和数量上认识对象的规律”之同,存“各自必须以其实质性科学为基础”之异;求“收集和分析数据方法”之同,存“各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应用领域”之异。如果两门统计学和而不同,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学术局面。

    但是,如果片面地将统计学归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不管是经济学、理学,还是其他,上述繁荣和谐的学术发展局面,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大统计”的理念也将会被一方独大的“小统计”所替代。不同观点的背后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秉持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且各有其在知识结构上迥异的学科队伍和师资队伍。这使得统计学的专业归属问题不能用简单的目录整合和正名划一的方法去解决,使得关于统计学学科性质的任何现成答案,都不能被用来作为统计学在学科专业目录中所具位置的判定依据。用来作为判定依据的,首先应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学科的社会功能,然后则应是学科的历史、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2. 经济统计学应该独立的发展空间和专业平台

    经济统计学应该有相对独立于其他统计学的学科发展空间和专业平台。这首先是因为,经济统计学不能被简单理解为数理统计学在经济领域里的应用。所谓应用,既有对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更有对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而且,它拥有与数理统计不同的研究对象,拥有无法被纳入数理统计学公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范畴体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因而属于社会科学。虽然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有效地使用着包括数理统计在内的各种数理方法,但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所独有的学科内容体系。同是计量学科,经济统计是“计量必较质”,而数理统计是“只计量不较质”,研究对象为抽象的数据,属于纯理学,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只可能在抽象层面上才成立的“大一统”式的统计学科和专业,将越来越无法对其实现整合与替代,这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统计学的现实要求。

    经济统计学应该有与其他统计学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空间和专业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与经济学的实质性联系。经济统计学虽然要用统计方法,但也从来都是经济学学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经济学具有不可分性。离开了国民经济核算、指数、投入产出等由经济统计所提供的内容和方法,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乃至存在都是不可思议的;而脱离了与经济学的联系,经济统计学则会失去自己的研究对象,成为一种回归于抽象的东西。无论这种回归是否意味着倒退,都会是对学以致用原则的背离。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统计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拓展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又为经济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实践已经证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统计学。在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研究成果与统计和经济定量分析有关。因此,萨缪尔森在其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中特别提到:“在许多与经济学有关的其他学科中,统计学是特别重要的”。同样,经济统计学也离不开经济学。对于经济统计学来说,如果离开了统计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统计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统计方法应用的实际经济对象,经济统计学只不过是一些对现实经济了无用处的公式和符号。

    经济统计学还应该有相对独立于其他经济学的发展空间和专业平台。一般经济学与经济统计之间的分工,关乎范畴与范畴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提出并从内涵角度规定经济学范畴和范畴体系是经济学的事,而经济统计学则完成这些范畴在外延方面的规定,从而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使抽象的经济学范畴转化为具体的可直接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的工具和语言;从现实的经济现象中去寻求规律性是统计学的事情,而

    经济学的任务则在于探求这些规律性背后所可能存在的必然性。经济统计学是经济学能够应用包括数理统计在内的各种现代定量分析方法的桥梁和接口,取消经济统计学或将其从经济学科体系中剥离出去,对经济统计和经济学的影响都将是毁灭性的。

    此外,还应该特别考虑国情与时代的特殊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各种经济理论,都不足以直接引以为圭臬。这就在客观上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统计学,赋予了与一般国家和时代相比要艰巨得多的任务,即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国情,努力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规律,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为改革提供理论创新的可能性,并为经济学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必然性规律提供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属于中国的经济学,将只能经由经济统计学高度发展这一中介环节,才可能产生。

    3. 关于统计学与国际接轨

    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在世界上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历史远远长于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中叶,先是德国的“国势学派”,差不多同时也有英国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他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国民账户,被誉为“近代统计学之父”。到19世纪后半叶,德国经济学家克尼斯、恩格尔和梅尔等融合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形成了“社会统计学派”。到了20世纪,苏联发展了社会经济统计学,而欧美国家的经济学家则发明了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库兹涅兹(1971)、希克斯(1972)、列昂惕夫(1973)、米德(1977)、斯通(1984)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现代经济统计学学科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其中,库兹涅兹还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之父”、斯通更是被称为“国民经济统计之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的统计学家身份也逐渐凸显,比如列昂惕夫就曾担任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而库兹涅兹1949年就担任了美国统计学会的会长。中国的经济统计学从来就是从先进国家那里引进和借鉴过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直在与国际接轨的。

    对于统计学发展状态和趋势,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曾做过一些相当精彩的论述。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C,R,Rao提出,“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他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他主张统计学必须与另一门专门的学问相结合,才有可能做出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已故的陈希孺院士在就“统计学发展前景展望”答记者问时也曾提到:“统计学研究应努力与其他实用学科结合而形成交叉或边缘学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一个代表团在出国考察的总结报告中写道:统计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经济学及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Huber提出,今后统计学将会因为与其他学科结合发展而分裂成许多并行的学科,好比一个大国分裂成一些小国,并称其为统计学的“巴尔干化”。他认为,统计学将会与各实质性学科更紧密地结合,并根据各自领域的特点和问题,开发和研究新的统计方法。一般应寓于特殊应用之中,那种抽象地不与实际领域相结合去研究统计的路将越走越窄。我们原则上赞成这一观点,并认为“大一统”无法适应日益丰富的社会实践需要,不足以成为统计学科的发展方向。统计学的专业设置也不宜轻易选用“大一统”的单一学科模式。

    国际上一直就客观上存在着不同学科背景下的不同的统计学。如数学学科下的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统计学即数理统计学或概率统计、商科下的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统计学、医学下的以医学为基础的医药卫生统计学,等等。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在内,都是如此,无一国例外。

    从国外一些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Broad Systemof Ordering,BSO)、美国科研基金会科学和工程研究资助大纲、日本大学学科分类目录、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研究课题分类等,也是采用分设的形式,数理统计归入数学、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列为社会科学。

    统计学与国际接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要求我国“各统计学科”与国际上较为广泛的“相对应的统计学科”在基本理论、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手段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便于国际交流和国际比较。具体地说,是中国的经济统计学与外国的经济统计学之间的接轨、中国的数理统计学与外国的数理统计学之间的接轨、中国的生物统计学与外国的生物统计学之间的接轨、中国的人口统计学与外国的人口统计学之间的接轨。

    三、 关于统计学专业的办学模式

    1. 两种并存的统计专业办学模式

    从国内外的历史和现状看,统计专业的办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即数理统计学的办学模式。由于统计学是横跨不同领域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方法论体系,任何人毕其一生精力也难以成为精通统计学各领域的人才。因此,这种模式实际上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它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等通用的统计方法论在课程中占有较大分量。其培养目标是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各种方法,能够适应各个不同领域的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统计人才。

    二是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即作为交叉学科的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医学统计等应用统计学科大都采取这种模式。对于经济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除统计学本身的专业课外,经济学类的课程占相当大的分量。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并了解国情,通晓经济实务,既懂数理统计和各种现代数理分析方法、又懂经济统计学,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经济统计人才。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对于上述两种模式培养的人才,社会都有一定需求。应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多种办学模式同时并存,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市场对有关人才需求的大小,自主选择合适的办学模式。

    2. 国内对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年来各校经济统计专业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甚至成为热门专业。表1列出了近年来经济统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统计类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适应政府管理经济的需要,统计部门作为宏观监督部门不会削弱,只会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和政府经济部门仍然不断需要新的经济统计类人才补充。第二,企业需要大量既懂经济管理、又掌握数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才,经济类统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结构。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统计软件开发,过去许多复杂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变得相当简单。对于大多数应用统计学家和实际统计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了解统计方法的数学细节和数学证明,而是正确理解计算机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掌握评价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除了应掌握一般的统计分析方法外,重要的是要对所分析的事物本身有深刻的认识。数理统计类专业难以满足这一需要。因此,经济类统计专业不应该取消,也不能由理学类的统计专业取代,而应该继续加强和发展,本科专业目录经济学门类(02)下,应恢复统计学专业,更名为经济统计学,授予经济学士学位,同时将现理学门类(07)下统计学更名为数理统计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责任编辑:周杨]

    推荐访问:几个问题 专业设置 探讨 统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