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机会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19:10:37 点击: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爆发式增长——据业内较为保守的估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应用下载数量将从2009年的不足26亿次增加到超过250亿次。而这一现状的最显著呈现,即是在苹果(Apple)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大获成功的鼓舞下,手机制造商、操作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均纷纷开设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并将其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确保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来,2011年的应用程序商店的中国市场将如何进化,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基础,由终端夯实

    显然,可以安装多样化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成为了当前与未来手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亦是繁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最直观表现,更是应用程序商店快速拓展的承载根本与基础。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手机行业发展很快,其核心模式还是通过技术的发展带动用户更新换代,从而推动出货量的提升,而智能手机成为最新的增长点也是由此决定。

    而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带动了手机消费的整体提升,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功能更全面、价格更高的手机。来自赛诺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年半中国整体手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3G手机销量达到1378万部,是去年同期的40倍:2G手机同比仅增长4.9%。同时,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中国手机市场上1000元~3000元的中端产品的伤额正在不断增加,使得千元以下的低端机伤额已降至51%。

    在如此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下,大量智能手机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产业内新的亮点。首先,厂商可以从应用程序商店中获得销售分成,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2010年6月,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下载量达到50亿次,据估算苹果公司可以从中获得约4亿美元的利润:中国移动也在整个2010年中寄希望于其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能够帮助其逆转ARPU值下降的趋势。其次,开设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大幅度提升智能手机的功能,为产业内带来多方面的拉动效应——换机潮(中国市场尤甚)不仅可以推动手机制造商的销售,还可以帮助如谷歌(Gooqle)等公司开辟新的移动搜索市场:对运营商来说,不仅可以通过数据流量提高收入,还可以从增值业务中得到巨大收益。

    两大因素,决定应用程序商店的良性发展

    毫无疑问,早在三年前,《新潮电子》就强调,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如此意义的最直观表现,在于为所有有心参与到应用程序商店构筑体系中的业者提供了“成功因子”。显然,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首先要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即对于应用程序有较高需求的手机用户,以及能够提供精品程序的开发者。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用户和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少量的“精品”应用程序着手,吸引大批用户的使用,扩大用户规模,从而为大批量的其它应用奠定需求基础。用“长尾理论”(Long Tail)解释,就是先开发“长尾的头部”,再开发“长尾的尾部”。而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恰恰采用了相反的做法,率先进入“长尾的尾部”这个“稀疏市场”,试图单纯的吸引大量程序开发者和用户。大量品质平庸的应用程序带来了较差的用户体验:直接导致了用户的低支付意愿,进一步造成开发者无法实现资金和技术积累。我们认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庞大,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而且,应用程序商店还面临着运营商强势主导、制造商核心能力薄弱、开发人才缺乏、用户没有使用消费习惯这四大挑战。

    那么,应用程序商店获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找到正确的市场切入点。苹果AppStore的方式适合美国市场,但不能复制到中国,因为美国用户是在先接触电脑之后,再接触智能手机的:他们对购买软件、安装软件已经很熟悉,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可以迅速的扩张业务。而大部分的中国用户接触智能手机是从普通手机开始,在加上中国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所以用户对购买软件等方面并没有多少理性体验和自觉性。所以,在应用程序商店在运营初期,应该把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作为营销的重点方向。

    在市场后动之后,应用程序商店成功的第+因素就是带动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最重要的是把双方连结起来,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开发者和注册用户的数量。可以说,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模式,就是带动开发者推出新的程序,并推动用户实现下载和购买。而在国内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初期,不能仅仅追求开发商和用户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追求双方的质量,并将双方连结起来——因为,吸引大批量用户的往往只是少数的精品程序,而且只有较少的一部分“高端”用户,才会产生更多的下载量——应用程序商店所面对的,显然是一个符合长尾理论的极度零散型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尾出现以前,应该首先发展的是位于头部的精品程序,比如,一些较为知名的游戏,网络应用,以及普遍使用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应用等。然后,随着正循环带来的用户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长尾的出现,实现更大的用户覆盖面和更多的应用程序。

    2011,机会显而易见

    通过前面的分析,言简意赅地说,应用程序商店在中国市场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当前的市场空白点——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的“移动互联洗脑”之后。

    首先,中国手机用户不少都有下载彩铃、音乐等应用的经验,已经初步具备购买和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而目前的付费应用程序总体上价格在2元人民币左右,这与以往的彩铃相比价格并不贵。据新浪网的调查,有45%的参与者表示有用手机下载使用程序的习惯,34.6%的参与者偶尔会下载应用程序。其次,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认为,大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依赖性,中国比在美国更普及——尽管中国的移动网络不如美国先进,但是很短时间内,通过手机上网的中国手机用户比例就超过美国(两者比例分别为38%和27%)。而且,由于3G业务开放较晚等原因,尽管约40%的中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但他们并不大量使用数据敏感的应用,例如手机视频和上传内容,但未来中国存在很大市场机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东西方之间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未来智能手机中只有那些适应了中国用户的本土化设计的程序才能取得成功——例如,2010年1月在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程序开发者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来电通”程序,就是一款可供用户识别来电号码归属地,以及查询常用电话的程序(这正是直击了多数国人的使用习惯)。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爆发式增长——据业内较为保守的估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应用下载数量将从2009年的不足26亿次增加到超过250亿次。而这一现状的最显著呈现,即是在苹果(Apple)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大获成功的鼓舞下,手机制造商、操作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均纷纷开设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并将其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确保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来,2011年的应用程序商店的中国市场将如何进化,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基础,由终端夯实

    显然,可以安装多样化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成为了当前与未来手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亦是繁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最直观表现,更是应用程序商店快速拓展的承载根本与基础。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手机行业发展很快,其核心模式还是通过技术的发展带动用户更新换代,从而推动出货量的提升,而智能手机成为最新的增长点也是由此决定。

    而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带动了手机消费的整体提升,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功能更全面、价格更高的手机。来自赛诺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年半中国整体手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3G手机销量达到1378万部,是去年同期的40倍:2G手机同比仅增长4.9%。同时,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中国手机市场上1000元~3000元的中端产品的伤额正在不断增加,使得千元以下的低端机伤额已降至51%。

    在如此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下,大量智能手机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产业内新的亮点。首先,厂商可以从应用程序商店中获得销售分成,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2010年6月,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下载量达到50亿次,据估算苹果公司可以从中获得约4亿美元的利润:中国移动也在整个2010年中寄希望于其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能够帮助其逆转ARPU值下降的趋势。其次,开设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大幅度提升智能手机的功能,为产业内带来多方面的拉动效应——换机潮(中国市场尤甚)不仅可以推动手机制造商的销售,还可以帮助如谷歌(Gooqle)等公司开辟新的移动搜索市场:对运营商来说,不仅可以通过数据流量提高收入,还可以从增值业务中得到巨大收益。

    两大因素,决定应用程序商店的良性发展

    毫无疑问,早在三年前,《新潮电子》就强调,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如此意义的最直观表现,在于为所有有心参与到应用程序商店构筑体系中的业者提供了“成功因子”。显然,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首先要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即对于应用程序有较高需求的手机用户,以及能够提供精品程序的开发者。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用户和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少量的“精品”应用程序着手,吸引大批用户的使用,扩大用户规模,从而为大批量的其它应用奠定需求基础。用“长尾理论”(Long Tail)解释,就是先开发“长尾的头部”,再开发“长尾的尾部”。而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恰恰采用了相反的做法,率先进入“长尾的尾部”这个“稀疏市场”,试图单纯的吸引大量程序开发者和用户。大量品质平庸的应用程序带来了较差的用户体验:直接导致了用户的低支付意愿,进一步造成开发者无法实现资金和技术积累。我们认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庞大,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而且,应用程序商店还面临着运营商强势主导、制造商核心能力薄弱、开发人才缺乏、用户没有使用消费习惯这四大挑战。

    那么,应用程序商店获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找到正确的市场切入点。苹果AppStore的方式适合美国市场,但不能复制到中国,因为美国用户是在先接触电脑之后,再接触智能手机的:他们对购买软件、安装软件已经很熟悉,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可以迅速的扩张业务。而大部分的中国用户接触智能手机是从普通手机开始,在加上中国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所以用户对购买软件等方面并没有多少理性体验和自觉性。所以,在应用程序商店在运营初期,应该把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作为营销的重点方向。

    在市场后动之后,应用程序商店成功的第+因素就是带动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最重要的是把双方连结起来,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开发者和注册用户的数量。可以说,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模式,就是带动开发者推出新的程序,并推动用户实现下载和购买。而在国内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初期,不能仅仅追求开发商和用户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追求双方的质量,并将双方连结起来——因为,吸引大批量用户的往往只是少数的精品程序,而且只有较少的一部分“高端”用户,才会产生更多的下载量——应用程序商店所面对的,显然是一个符合长尾理论的极度零散型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尾出现以前,应该首先发展的是位于头部的精品程序,比如,一些较为知名的游戏,网络应用,以及普遍使用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应用等。然后,随着正循环带来的用户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长尾的出现,实现更大的用户覆盖面和更多的应用程序。

    2011,机会显而易见

    通过前面的分析,言简意赅地说,应用程序商店在中国市场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当前的市场空白点——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的“移动互联洗脑”之后。

    首先,中国手机用户不少都有下载彩铃、音乐等应用的经验,已经初步具备购买和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而目前的付费应用程序总体上价格在2元人民币左右,这与以往的彩铃相比价格并不贵。据新浪网的调查,有45%的参与者表示有用手机下载使用程序的习惯,34.6%的参与者偶尔会下载应用程序。其次,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认为,大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依赖性,中国比在美国更普及——尽管中国的移动网络不如美国先进,但是很短时间内,通过手机上网的中国手机用户比例就超过美国(两者比例分别为38%和27%)。而且,由于3G业务开放较晚等原因,尽管约40%的中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但他们并不大量使用数据敏感的应用,例如手机视频和上传内容,但未来中国存在很大市场机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东西方之间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未来智能手机中只有那些适应了中国用户的本土化设计的程序才能取得成功——例如,2010年1月在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程序开发者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来电通”程序,就是一款可供用户识别来电号码归属地,以及查询常用电话的程序(这正是直击了多数国人的使用习惯)。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爆发式增长——据业内较为保守的估计,到2015年,全球手机应用下载数量将从2009年的不足26亿次增加到超过250亿次。而这一现状的最显著呈现,即是在苹果(Apple)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大获成功的鼓舞下,手机制造商、操作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均纷纷开设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并将其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确保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来,2011年的应用程序商店的中国市场将如何进化,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基础,由终端夯实

    显然,可以安装多样化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成为了当前与未来手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亦是繁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最直观表现,更是应用程序商店快速拓展的承载根本与基础。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手机行业发展很快,其核心模式还是通过技术的发展带动用户更新换代,从而推动出货量的提升,而智能手机成为最新的增长点也是由此决定。

    而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带动了手机消费的整体提升,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功能更全面、价格更高的手机。来自赛诺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年半中国整体手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3G手机销量达到1378万部,是去年同期的40倍:2G手机同比仅增长4.9%。同时,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中国手机市场上1000元~3000元的中端产品的伤额正在不断增加,使得千元以下的低端机伤额已降至51%。

    在如此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下,大量智能手机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产业内新的亮点。首先,厂商可以从应用程序商店中获得销售分成,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2010年6月,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下载量达到50亿次,据估算苹果公司可以从中获得约4亿美元的利润:中国移动也在整个2010年中寄希望于其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能够帮助其逆转ARPU值下降的趋势。其次,开设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大幅度提升智能手机的功能,为产业内带来多方面的拉动效应——换机潮(中国市场尤甚)不仅可以推动手机制造商的销售,还可以帮助如谷歌(Gooqle)等公司开辟新的移动搜索市场:对运营商来说,不仅可以通过数据流量提高收入,还可以从增值业务中得到巨大收益。

    两大因素,决定应用程序商店的良性发展

    毫无疑问,早在三年前,《新潮电子》就强调,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如此意义的最直观表现,在于为所有有心参与到应用程序商店构筑体系中的业者提供了“成功因子”。显然,应用程序商店的成功首先要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即对于应用程序有较高需求的手机用户,以及能够提供精品程序的开发者。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用户和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少量的“精品”应用程序着手,吸引大批用户的使用,扩大用户规模,从而为大批量的其它应用奠定需求基础。用“长尾理论”(Long Tail)解释,就是先开发“长尾的头部”,再开发“长尾的尾部”。而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恰恰采用了相反的做法,率先进入“长尾的尾部”这个“稀疏市场”,试图单纯的吸引大量程序开发者和用户。大量品质平庸的应用程序带来了较差的用户体验:直接导致了用户的低支付意愿,进一步造成开发者无法实现资金和技术积累。我们认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庞大,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而且,应用程序商店还面临着运营商强势主导、制造商核心能力薄弱、开发人才缺乏、用户没有使用消费习惯这四大挑战。

    那么,应用程序商店获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找到正确的市场切入点。苹果AppStore的方式适合美国市场,但不能复制到中国,因为美国用户是在先接触电脑之后,再接触智能手机的:他们对购买软件、安装软件已经很熟悉,应用程序商店可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可以迅速的扩张业务。而大部分的中国用户接触智能手机是从普通手机开始,在加上中国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所以用户对购买软件等方面并没有多少理性体验和自觉性。所以,在应用程序商店在运营初期,应该把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作为营销的重点方向。

    在市场后动之后,应用程序商店成功的第+因素就是带动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最重要的是把双方连结起来,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开发者和注册用户的数量。可以说,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模式,就是带动开发者推出新的程序,并推动用户实现下载和购买。而在国内应用程序商店发展的初期,不能仅仅追求开发商和用户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追求双方的质量,并将双方连结起来——因为,吸引大批量用户的往往只是少数的精品程序,而且只有较少的一部分“高端”用户,才会产生更多的下载量——应用程序商店所面对的,显然是一个符合长尾理论的极度零散型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尾出现以前,应该首先发展的是位于头部的精品程序,比如,一些较为知名的游戏,网络应用,以及普遍使用的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应用等。然后,随着正循环带来的用户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长尾的出现,实现更大的用户覆盖面和更多的应用程序。

    2011,机会显而易见

    通过前面的分析,言简意赅地说,应用程序商店在中国市场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当前的市场空白点——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的“移动互联洗脑”之后。

    首先,中国手机用户不少都有下载彩铃、音乐等应用的经验,已经初步具备购买和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而目前的付费应用程序总体上价格在2元人民币左右,这与以往的彩铃相比价格并不贵。据新浪网的调查,有45%的参与者表示有用手机下载使用程序的习惯,34.6%的参与者偶尔会下载应用程序。其次,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认为,大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依赖性,中国比在美国更普及——尽管中国的移动网络不如美国先进,但是很短时间内,通过手机上网的中国手机用户比例就超过美国(两者比例分别为38%和27%)。而且,由于3G业务开放较晚等原因,尽管约40%的中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但他们并不大量使用数据敏感的应用,例如手机视频和上传内容,但未来中国存在很大市场机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东西方之间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未来智能手机中只有那些适应了中国用户的本土化设计的程序才能取得成功——例如,2010年1月在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程序开发者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来电通”程序,就是一款可供用户识别来电号码归属地,以及查询常用电话的程序(这正是直击了多数国人的使用习惯)。

    所以,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独立于全球市场的运行模式,使得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存在着巨大的机会——至2010年6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7.4亿,其中3G用户约为2500万,而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2.14

    所以,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独立于全球市场的运行模式,使得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存在着巨大的机会——至2010年6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7.4亿,其中3G用户约为2500万,而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2.14

    所以,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独立于全球市场的运行模式,使得中国的应用程序商店存在着巨大的机会——至2010年6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7.4亿,其中3G用户约为2500万,而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2.14

    亿。而且,基于多种原因,苹果和谷歌将有可能缺席中国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商店领域的竞争,为其他厂商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2011,仍要面对挑战

    目前,全球至少有近10家不同的手机应用软件商店在运营或搭建。其中,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都有自己的网上应用商店。但结果如何?中国移动自去年7月宣布进入应用程序商店后,其开建的Mobile Market移动应用商店上的应用程序数量只有2万多个。与苹果相比,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数字,但这对于其他厂商的软件商城来说,这已经算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是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匮乏。为破解这一现状,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纷纷抛出橄榄枝,以重奖的方式开始吸引开发者的注意。2010年10月底,诺基亚在北京召开“2010年诺基亚中国开发伙伴峰会”,宣布与中国移动后动MM-Ovi开发伙伴计划,将软件商店Ovi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并推出三项提升个人开发者收益的新举措。

    其一,与发达国家的市场情况不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有着强大的地位,所以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者,电信运营商一定会参与应用程序商店的运营,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美国为例,经过多年的反垄断与分拆,现在有5家实力较为相近的移动通讯运营商,市场几乎为完全竞争状态:而中国只有3家运营商,且不对等竞争的状态短期难以改变。而且,相对于现有的信用卡和银行体系而言,移动运营商在小额实时支付系统方面具有很大的先天技术优势,因此可以为应用程序商店提供支付服务:手机中的SIM卡,具有全球唯一编号,且和移动通信基站传输均为加密并随时在线,因此在防盗、用户身伤确认实时交易等方面,都优于信用卡系统:同时,2010年3月,中国移动以400亿人民币的规模入股浦东发展银行,2010年8月,中国联通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在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及相关增值业务的合作。如此一来,电信运营商对于应用程序商店的把控构建与营销能力,就会成为一把劈向市场有序发展的双刃剑。

    其二,智能手机作为手机和电脑相结合的产物,而目前在中国市场中较为成功的都为传统的手机制造商,他们在手机核心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样的欠缺,表现在对手机软硬件平台的开发能力上,使得现有的手机厂商在应用程序开发方面的支持不足。例如,在应用程序开发方面,中国虽然有着庞大的初级程序员群体,但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需要高端的综合性项目管理和软件设计人才还较为缺乏。同时,大量盗版软件的存在,使得中国用户可以方便的获得软件,从而根大的打击了中国本土的软件供应商,直接导致了中国高端程序开发者的缺乏。

    其三,应用程序商店面临的重要的挑战是中国用户还没有购买非实物产品的习惯,应用程序商店的目标群体还有待培养——简而言之,消费者不愿意为应用程序付费,但是原因可能并不是买不起,而是应用程序的价值低而且有免费的资源。在新浪网一项针对MobileMarket的网民调查中,网民对于手机应用程序收费的接受度则呈现分化,接受付费与不接受付费的网民基本各占一半:不同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对手机应用丰富性要求最高的往往是学生群体,而这一群体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出现大量的需求和支付能力。

    等待,为了收获

    鉴于中国市场的特殊属性,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路径将会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达到“收获期”。首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从而容纳多家应用程序商店。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2011年,我们会看到过程,但肯定无法触及结果),会经过激烈的竞争会出现淘汰与整合,但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因此有可能出现运营商偏重“内容”,制造商偏重“程序”的局面——中国将不会出现类似于苹果AppStore那样的排他性的垂直垄断的应用程序商店,而是“多对多”的局面,也就是说,某应用商店可以服务于多种品牌或者操作系统的手机,单个品牌手机可以从不同商店购买。

    而且,未来在应用程序商店中的产品还将以本土的程序为主,而游戏等较为通用的应用程序方面国外程序开发商则更具优势。与中国的互联网状态相类似,国外的Yahoo、MSN、eBay等公司的中国业务都步履维艰,而中国本土公司则占据着国内互联网的主流市场。

    当然,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还将会发挥其在支付方面的优势,并提供音视频的内容服务。例如,2010年9月3日,诺基亚宣布Ovi商店在中国正式投入商用,商用之后的Ovi商店将增加更多本地化移动应用内容,Ovi商店的中国用户无需绑定信用卡,可直接通过本地运营商以短信和WAP计费渠道购买自己喜爱的Ovi移动应用服务。

    推荐访问:是怎样炼成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