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关键词解读金马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09:25:35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1

    健康写实主义

    所谓“健康写实主义”,是指以灿烂、健康的精神拍摄写实影片,转批判负面印象为讴歌正面精神,打造一条健康的写实路线。而“不健康的写实主义”渐渐地在台湾失去了市场。1965年,金马奖恢复颁奖,李行导演的《养鸭人家》夺下最佳影片,这是台湾电影首获金马奖,也是金马奖对“健康写实主义”创作路线的认可。与此同时,该片也确立了导演李行在台湾的宗师地位。李行是台湾电影圈的弄潮儿,不论是王哥柳哥系列泰语片,还是健康写实主义;不论是琼瑶爱情电影,还是乡土写实电影,李行都居功至伟。而在息影之后,李行更是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93年他续任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主席,促成中国大陆电影人来台正式组团参加金马奖而载入史册。

    2

    台湾新电影

    1983年,第20届金马奖。在这届金马奖上,新老两代导演同场竞技,颇有一些“敢叫旧貌换新颜”的味道。最终陈坤厚用《小毕的故事》打败了白景瑞、胡金铨、李行等一众影坛名宿,拿下了最佳影片奖。而在陈坤厚掀起的浪潮之下,台湾影坛迎来了侯孝贤、杨德昌、张毅、吴念真等一批年轻导演,史称“台湾新电影”。台湾新电影于1982年发轫,1987年即退出历史舞台,和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转瞬即逝。但其对电影的高度艺术自觉、对台湾社会、历史的深切观照,都有别于之前的商业片,台湾影评人焦雄屏更是认为新电影“为一代台湾人心境塑像”。在这年轻人的时代里,杨德昌、侯孝贤成为了台湾电影的名片,成为了台湾电影在世界影坛上最雄辩的代言人。杨德昌的影片如一把手术刀,诊断高速发展的都市痼疾;而侯孝贤则用自己的乡土情结,描摹了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的心路历程。两个人虽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却极为互补,完整地描述了整个台湾社会的变革。

    3

    悲情城市和悲情人物

    1989年,侯孝贤拍摄了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悲情城市》。影片拿到了威尼斯的金狮奖,但是侯孝贤的作品,在岛评论一直两极分化;再加上影片题材敏感,所以金马奖是给还是不给,成为了问题的关键。出于安全起见,《悲情城市》只拿到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奖。而了无新意的《三个女人的故事》则获得包括最佳影片等八项大奖。结果出来后,舆论一片哗然,连侯孝贤也气愤地说:“金马奖一向就是分配的嘛!很烂!”

    4

    新武侠时代

    2000年,《一一》退出金马奖,《卧虎藏龙》坐上了金马奖的头把交椅。这部影片不仅有匠心,更有艺术责任感。它不似胡金铨武侠片的阳刚暴力,也不似徐克武侠片的豪气干云,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李安的《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之后,华语影坛上刮起新式武侠旋风:张艺谋拍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拍摄《无极》,冯小刚拍摄《夜宴》等,却再也无力创造出《卧虎藏龙》般的神话。

    5

    台湾的故事和台湾的编剧

    台湾的编剧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总会写一些庸俗的剧本,以赚取观众的眼泪和票房;二是他们往往也有艺术自觉性和历史使命感,会创作一些关于台湾人民和台湾历史的剧作,严肃而稳重。这些编剧之中,又以吴念真为杰出代表。吴念真参与过以艺术为唯一宗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也写过像《搭错车》《鲁冰花》这样世俗的故事剧本。这位曾经编写了60余部电影剧本的人,被称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的故事中,主角几乎全是老兵、学生、外省人、女性等社会弱势群体,故事全部来自于台湾这片土地。

    6

    姜文和大陆势力

    1996年,姜文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前往台湾,参加金马奖。最终,该片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6项大奖,算得上是大丰收。这是大陆电影第一次在金马奖大放异彩,并也由此拉开了大陆电影成为金马奖常胜将军的序幕。虽然当时政治环境已经日渐宽松,但是意识形态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至于到了2014年,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政治体制的问题,还是会左右金马奖的走向以及大陆对金马奖的报道。就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在金马奖收获六个奖项,除了影片本身实力不俗之外,它的题材,亦是关键词之一。

    7

    天浴、李小璐和大满贯

    1998年,陈冲导演的《天浴》作为大陆影片卷土重来。而那一年台湾电影产量凄惨,一共只有十部电影报名参赛。在这种态势下,陈冲的《天浴》坐享其成,拿到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洛桑群培)、女主角(李小璐)、最佳改编剧本等最最重要的大奖,成为金马史上截至目前唯一的一部“大满贯”电影。影片改编自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讲述了一个“文革”中的故事。据说女主角文秀原定由范冰冰出演,但因为有裸戏,被范冰冰拒绝了。于是年仅16岁的李小璐接下了这个角色,最终夺得金马奖影后,这不仅是大陆首位获得金马奖的女演员,也是至今为止金马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

    8

    备遭质疑的改革派

    焦雄屏之于金马奖真正的业绩是她用自己坚定的步伐,强大的推手和几乎是顽固的公关能力,把金马奖从文人类奖项、同人游戏和闭门造车的窘境中解救了出来,她动手把金马奖打造成了一个类似三大电影节的“电影节”。在奖项的颁发和表彰上,她又向奥斯卡奖项学习,给出提名影片和影人,最后在颁奖典礼上,再给出最后的答案。开门来办金马奖,注定会削弱台湾电影在金马奖上的地位。不过,站在另一个方面,也正是因为她改革了评审制度、创立了合拍平台,台湾电影才从电影人没有资金拍电影、演员纷纷北上淘金或者深陷于八点档无法自拔的年代走出来,重新成为华语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9

    台湾的YA电影

    在这个时代里,谁抓住了年轻人的心,谁就抓住了市场。2008年,在经历了漫长又痛苦的20年低潮期之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横空出世,一举摘得第45届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等六项大奖。该片之后,一大批讲述台湾年轻人的YA电影(青少年电影)随之而来。从《艋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到《一页台北》《逆光飞翔》等影片都让人看到了新一代导演和他们所拍摄的影片的魅力。这些电影改写了台湾本土电影枯燥难懂的既定印象,使台湾电影在经历长久的低谷期后迎来一个“复苏”的新时期。“后海角时代”的台湾电影,在数量和电影品质上,都较新世纪之初有了很大的改变。

    10

    永远缺钱的魏德圣

    对于新一代的魏德圣来说,金马奖并不那么神圣,因为除了奖项之外,金马奖更是他筹措资金的场所。2003年,他在金马奖上拿出了一段5分钟的宣传片,希望借此招徕投资商的青睐,好给他两个亿新台币的投资,让他拍出那部现在只存在于他心中的史诗巨片。不过在当时年产量只有15部电影的台湾,这只是小魏心中美好的愿景。不过后来,这部叫作《赛德克·巴莱》的影片成功地筹集到了成本,顺利地开拍,更是毫无悬念地拿到了2011年第48届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奖。而现在,魏德圣又缺钱了,他目前正在为他更宏大的《台湾三部曲》筹钱。他说:“台湾人不缺钱,只是舍不得拿出来。”

    11

    把机会给年轻人

    2000年,金马奖没有本土电影挽救人气,便向刚刚用《一一》拿到戛纳最佳导演奖的杨德昌发出邀约,希望他能来参加电影节。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来参加,就能拿最佳导演奖。在此之前,杨德昌先后以《恐怖分子》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摘得过金马奖最佳影片,却从未拿过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这个邀约的诱惑不可谓不大。但是杨德昌却以“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为由,拒绝了金马奖的邀请,不想这一拒绝却成了杨德昌的绝唱。2007年,杨德昌去世,那一年的金马奖也顺水推舟将《一一》设为影展闭幕片,并向杨德昌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12

    金马学校

    2009年,金马奖在自己的范畴内开办了一所金马学校,这个电影学院一般招收的是在业内已有一些名气的年轻导演,这些导演大多拍摄了一两部短片,正在寻找拍摄长片的机会。侯孝贤是金马奖电影学院的校长,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直接上课。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是侯孝贤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华语电影人里找来的。每年邀请大约12名老师,开设从导演到幕后的所有课程。蔡明亮、李安、吴宇森、李屏宾、杜笃之、陈果、王小帅等都曾任导师。授课方式不拘一格,从勘景阶段到后制阶段,都有实际操作。金马学校的成绩不俗。2013年,在金马50岁生日时,拿到最佳影片的陈哲艺就是这所学校里的一名学生。

    13

    幕后推手

    从早期的闭门办到后来的开门办;从官办到民办;从台湾电影圈的同人游戏到两岸三地电影汇聚一堂,从分配发奖忽视名导的“绯闻”到相对公正的评奖制度——金马奖在一片争议和改革的呼声中,终于走到了今天的状态。李行为金马奖拉来了大陆电影;焦雄屏让金马奖成为了影展;黄建业让金马奖走向民间;侯孝贤用一己之力,开办了金马电影学院,培养年轻导演;而李安,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只要有梦,再多坚持一下,或许转机就在下一个路口。这些金马奖的主席们,用自己的方式、名声和努力改变这个奖项的生态。

    14

    落选与自杀

    知名作家三毛心高气傲,首度涉足电影,便是参与《滚滚红尘》这样级别的影片。影片在林青霞与秦汉的演绎下,令人肝肠寸断;严浩的执导也委婉大气。在当年的金马奖上,该片拿下了八项大奖,唯独三毛没有拿到最佳改编剧本奖。这对三毛打击不小。翌年1月,三毛用丝袜在台北的荣民医院上吊自杀。《滚滚红尘》用一段传奇式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大时代下个人命运无法自控的命题。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了赖声川1992年的《暗恋桃花源》中。也许是受到张爱玲爱情小说《连环套》的影响,也许两岸同胞都喜欢这种“奇观化”的爱情故事。总之,该片为琼瑶式苦情剧日后的风靡找到了缘由。

    15

    TVB的影帝

    来自TVB的梁朝伟算是金马奖的常客,也是金马奖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悲情城市》中,梁朝伟扮演的哑巴令人印象深刻。梁朝伟的表演悟性,因侯孝贤而始,自王家卫而收,1994年的《重庆森林》发掘了他天生对情绪和细节的完美掌控力,也激发出他表演的诗性意义,这部电影中的663角色令他拿到第一个台湾金马影帝。2004年他以《无间道》拿下第二个金马影帝,2007则以《色戒》获奖,是迄今为止获得金马奖影帝最多的男演员。而同属TVB的刘德华和张国荣,也是金马奖的常客,前者凭借《无间道3》和《桃姐》两获影帝;而后者却没有这么幸运,五次提名却一无所获,成为了金马奖和哥哥的最大遗憾。

    16

    明争暗斗二十年

    刘嘉玲和张曼玉,不仅在抢梁朝伟,更是在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上,明争暗斗了20年。当然,张曼玉技高一招,在柏林和戛纳也有所斩获。只是从未染指金马奖的刘嘉玲每每有好作品面世的时候,张曼玉总是会有一部更好的作品出现。《说谎的女人》败给《不脱袜的人》,《自梳》败给《宋家王朝》。刘嘉玲曾说:“一次又一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会演戏。”不过,张曼玉的演技也并非浑然天成,港姐出身的她是名副其实的花瓶。可是经过十来年的“无线”的磨练,并在关锦鹏、陈可辛和王家卫等名导的调教下,张曼玉实实在在地从花瓶蜕变成了演技派明星。1989年、1991年、1997年和2000年,她分别凭借着《三个女人的故事》《阮玲玉》《甜蜜蜜》和《花样年华》四部影片四次获得了金马影后。成为了前无古人,也很有可能是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人。能打破这个记录的,可能只有张曼玉本人。

    17

    暗箱操作

    小岛台湾,人际关系复杂,而且电影圈也相对比较小,所以“厚此薄彼”之后,难免会引发“颁奖不公”的争论。这种争论倘若发生在台面上,就是辩论讨论;如果发生在私下里,则就成了“暗箱操作”。2001年,香港电影继续在金马奖上大行其道,台湾电影和内地电影则被暗箱操作和潜规则弄得苦不堪言。那一年,王小帅以《偷自行车的人》为模本拍摄的《十七岁的单车》在金马奖上一无所获,气得教母焦雄屏跳出来揭黑幕。其实,黑幕无法说明,暗箱操作也只是捕风捉影。但是,经过这么一折腾,金马奖的公信力已经大不如前。渐渐地金马奖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关场所”,而不是影片的“竞技场”。如此一来,台湾电影在本土更加颓败。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就在焦雄屏跳出来“打黑”的这一年,台湾电影年产量10部,本土影片的票房仅占到总票房的0.1%……

    18

    伯乐和千里

    蔡明亮和李康生是一对毋庸置疑的好搭档。二十年前,无所事事的李康生被蔡明亮在街头发现,随即就偶然地和蔡明亮一起工作,做了二十几年的演员。虽然人们对蔡明亮作品的成色尚存疑问,但无法辩驳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特色,让人不明觉厉。而李康生在其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非常具有说服力。倘若没有蔡明亮和李康生这一对搭档,台湾影片会失去很多好玩的、有意思的电影。而至于影迷是不是钟情于他们的作品,则是另一个问题。2007年,台湾电影在缓慢中复苏,独立做了导演的李康生拍摄了自己的影片《帮帮我,爱神》。为了让影片有票房,李康生和影片监制蔡明亮走上了街头,像小贩一样开始沿街叫卖起了自己的电影。经过两个月的“营销实践”,《帮帮我,爱神》预售出了15000张电影票,破了之前台湾电影预售影票的所有纪录。

    19

    双黄蛋不是鸡蛋

    2009年,张家辉、黄渤分别凭借《证人》《斗牛》中的精湛演技入围当年的最佳男主角,经过评委几轮投票,仍然难分伯仲,最终在内地评审吴天明的建议下,采用“双黄蛋”方式,两人同获影帝称号。宣布结果时,台下的观众大跌眼镜。这是金马奖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双黄蛋”,以至于谦虚的张家辉发表得奖感言时,还退让要黄渤说说后自己再继续。不过对于这个“双黄”的结果,两人明显都是话中有话,张家辉称自己看到黄渤的演出,觉得自己应该要更加努力,所以对于并列“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黄渤则说以前拿奖的“都是梁朝伟张曼玉郭富城,拿到奖杯时觉得是他们拿过的奖杯,很不可思议”。对于这个结果,尽管大家都觉得意外,但也成了金马奖历史上一次独特的谈资。

    20

    稀缺的台湾帝后

    在大陆电影大举进入之后,本就不占优势的台湾电影,再度失去了金马奖的大片阵地。从近十几年的金马奖获奖情况来看,台湾的导演和台湾的演员,获奖的次数少之又少,远远被香港和大陆的电影人甩在了身后。在最佳女主角这个奖项上,台湾的女演员从1990年林青霞用《滚滚红尘》折桂之后,只有2004年的杨贵媚和2014年的陈湘琪染指过这一奖项。而最佳男主角上,台湾演员的表现略略好一些,从1990年到现在,郎雄、林杨、阮经天和李康生都拿过影帝——即便如此,在获奖次数上,也是无法与大陆及香港演员比肩的。也无怪乎《回光奏鸣曲》的导演钱翔说,希望能“留一个奖在台湾”。

    推荐访问:金马奖 解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