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中学英语师资建设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06:35:08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关 键 词】20世纪20-30年代是我国早期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稳固时期,当时国家为加强师资建设而采取的相应举措至今仍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目前,中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历史性问题又重新浮现,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观今宜鉴古,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师资状况、师资建设的途径,进而从中得出有价值的历史借鉴,以期望能为我国目前的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30年代;中学英语;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3-0064-03引言 随着清末民初新学制的陆续颁布,学习西艺的浪潮四起,各地纷纷中学纷纷开设英语课程,致使中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大增。虽然清末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堂、上海广方言馆等的相继设立,但是毕业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人数有限,加之人才的培养存在时滞性,该时期的师资极度缺乏,不得不寻求外国教师缓解困境,维持中学英语教学。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学英语师资问题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开始着手教师的培养。1924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举办教育年会,英语教学组于会上提出《英语教学改进计划》,特别强调培养中等学校英语教师的重要性,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自教育界人士的积极呼吁以后,国家教育部也采取相应的举措,创办了外语专门学校,许多综合性大学也普遍开设外语系,以英语为主,为中学培养了大批教师,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本土化教师人数逐渐超过了外籍教师。该时期中学英语师资建设的成绩是可喜的,扭转了仰给外籍教师的局面,逐渐实现了自给,极大的填补了师资缺口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师资水平。观今宜鉴古,本文主要以20世纪20-30年代为时代背景,详细探讨了这一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师资状况、师资建设的途径,进而从中得出有价值的历史借鉴,以期望能为我国目前的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20-30年代中学英语师资状况分析 纵观该时期的中学英语师资,来源广泛,主要有外籍教师、高等学校英语系毕业生、教会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人员、大学英语教师的流动等构成。然而与巨大的社会需求量相比,这些教师数量仍然有限。除此以外,中学英语师资水平整体也不高。 1933~1935年间,近代英语专家张士一先生曾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委托,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对全国中学英语师资实况作以调查。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2所公私立大学和独立学院,204个省市县教育厅局和大学附属学校。该报告能较为全面的反映该时期的英语师资状况。首先,该报告显示,在各大学和独立院校所录取的新生中有近70%的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达不到学校的学习目标。在民国时期,能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中学的佼佼者,然而优秀毕业生中仅有70%的毕业生英语水平达标,可见全国中学毕业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容乐观,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其次,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1.1二十二年度(1933年)下学期全国公私立中学英语教员专业训练的等次*其他学校包括:军官学校、海军学校、兵工学堂、暑期学校、函授学校等等。 *英文系包括:外国语文系、外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英国文学系和其他相类的名称。 表中把教师所毕业或肄业的学校及院系科,依据他和英语教学专业训练两相切合的程度,大概分为十等。第一项的教师是最切合中学英语教学需要的,因为他们拥有较高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在校期间课程的开设也最为系统,教师素养发展的最为平均。第二三两项偏重于学科知识,且外国语专门学校学程和大学相比较短。第四项侧重教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专业学科知识一般。第五六两项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都不如前几项,第六项学程短次之。第七项所指的师范学校是中等师范学校,与中学相比,教育理论水平较高,但是英语专业知识有限,因为在此类学校英语科是选修科目,分量太少,而普通中学中英语是必修科目,学时较多,其实二者不分上下。后两项情况较差。从表中可以发现,前四项算是较为接近中学英语教师要求了,人数共计286人,仅占总人数的42.88%。其实被调查的所有对象按其与英语教师要求的切合度可以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完全内行的教师,仅包括第一项,比重为9.90%;第二类为1/3内行,2/3外行的教师。包含第二三四项,约占33%;第三类为完全外行的教师,包括第五至十项,总体比重达到57.12%之多。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合乎英语教师标准的人数仅占20.90%,英语师资质量可想而知。 通过分析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状况,笔者发现中学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且数量缺乏。另外,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发音不准、听说能力不强、对教法缺乏研究等缺陷,还有一些教师教态不端正,不负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从师资培养的制度层面来看,高师的分区设校制度的取消也无疑加剧了情况的恶化,因而教育界人士极力呼吁加强中学英语师资建设,并认为师资问题是中学英语教学不良的根本症结所在,教育部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大规模的培养和多渠道的补充,积极改善中学英语师资状况。 二、20-30年代中学英语师资建设的途径 (一)现任英语教师的补充训练 虽然该时期的中学英语教师来源广泛,但如果严格按照教育部检定中学教师标准执行,恐怕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要被免去资格。然而,在师资紧缺的状况下,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也不可能将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全部淘汰,因而对现任教师的在职补充训练就被提上日程。现任中学英语教师中,不乏有专业水平不高,但是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教师存在。对此类教师国家采取的措施是积极的补充训练,而不是消极的辞退,教育部于1935年通令各省市各大学举办暑期讲习班为在职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该做法既顾全大局又极具人性化,教师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短期补习班一般在假期举行,分强迫和自愿两种,由各省市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统一培训。该举措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强烈响应,一些学者纷纷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如陆殿扬认为培训内容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层次、经验水平、兴趣高低各不相同,因而补习班的训练不能整齐划一,要侧重分明。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教师,应给以听说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科专业知识较差的教师,应给予长期的基础知识的补习;对于英语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补以教育心理及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学是一种专门技术,要应用教育原理学习心理,不是能说英语或会习英语的,人人都能当英语教师。除了短期补习班以外,各省市教育机关或大学还定期举办教育研究会探讨教学问题。如在浙江省中等教育研究会上,外国语组各会员兴趣浓厚,刻苦钻研,与会期间就研究报告踊跃发言。该办法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不失为一个培养教师的良好途径。 (二)将来英语教师的基本训练 在职教师的短期培训是治标的,而对未来师资的培养才是治本的。大学英文系或者师范学院英语系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主要来源,因而也成为改善中学英语师资问题的主阵地。教育界人士对英语师资问题也纷纷提出改进意见。赵廷为是近代较早关注该问题的学者,早在1925年《教育杂志》的第十七卷第八号就对此发表言论:“增进外国文教学的效率的途径有三:一曰改良教师,二曰改良课程,三曰改良教法。顶重要的当然是改良教师,但是此非短时间内所能为力。我们只可表示一种希望,希望今后的师范大学注意於外国文教师的训练。”自此以后,全国大学也相继采取相应措施,为培养中学英语师资开设相关课程。30年代以后,国民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师资训练班办法”,该办法所针对的对象是大学毕业生,规定他们补修一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才能执教。全国公私立大学及独立学院所设置的适合中学英语师资训练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学英语教学法、中学英语教学实习和英语语音学三科。英语教学法是开设较广的科目,它和英语教学实习是为培养英语师资而专门设置的,英语语音学属于学科内容的范畴,对于专攻英文学的学生大有帮助。三科各大学可依据自身情况酌情选定,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学程为一年,学分为2~6个学分不等。 在1934年的全国大学统计中,仅有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北平师范大学的英语系开设有较为全面的英语教学课程,其他各大学专为培养中学英语师资的而开设此类相关课程的很少,有的几乎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各学校对培养英语师资所需开设的课程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英文系的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中学英语教师的岗位需求。然而,英文系的教学目标和师资训练的目标并不一致,所学知识侧重英语文学,听说能力以及教育基础知识均为达到英语师资标准,学校领导观念尚且如此,学校的英语师资训练状况可想而知。教育界学者陆殿扬为各学校外国语系课程的开设指明了方向:“各大学外国语文系课程,除原有各种体裁和各时代的文学学程、第二外国语,及各学生副系所需学程外,应特别注重於口语训练、学习心理,及教学方法。”呼吁加强师资建设的近代学者还有艾伟、钱歌川等人,并提出许多整改建议,如教育行政机关派专家到中学指导英语教学、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协助培训英语教师等,然而有的建议过于理想化也不符合社会现实,从而难以落实。各地大学听从教育部和专家学者的多方建议在培养中学英语师资方面也给予了重视,陆续加设专业课程,为补充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三、20-30年代中学英语师资建设的历史借鉴 建设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中学生人数持续增多,导致班额较大,教师数量供不应求。现任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也相对较大。另外,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有相当一部分外语教师自己都不能讲和写流利的外语,这样的师资如何教出高质量的学生?许多外语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教学法的培训。”时至今日,历史性的问题又重新浮现,解决中学英语师资问题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加强中学英语师资建设应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职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 国家为在职教师设立培训班,加强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力度,课程开设要丰富多样,如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等,使教师能够及时补充或更新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在职教师也应加强终身教育意识,主动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如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做教材的奴隶,要灵活的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 (二)加强师师、校师、专家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民国时期英语教学改革的专家有很多都有一线的教师经历,并在定期召开的教育研讨会上探讨教学经验。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等也应组织和举办英语教学研讨会,为英语教师、校长和专家三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经验交流的平台。专家拥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师和校方进行沟通交流时,可以补充和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的一线教学实际经验也会补充专家实践上的不足,互为补充。 (三)广开中学英语教师的补充渠道 推进中学英语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健全和完善教师的选拔和流动机制,拓宽来源。英语教师的选拔不能仅限定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师范类专业,还应放宽专业限制的要求,对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及其他英语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等适度开放。同时,还可以适度聘请精通英语的社会人士及了解中国文化并适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外籍人士任教。 四、结语 20世纪20-30年代,国家教育部和各大学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希望通过多渠道的补充和大规模的培养这种标本兼治的办法来尽快改善中学师资状况,对师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稍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数量不足的困境,教师的质量也有了提高。然而人才的培养周期性较长,人才输出数量有限,仍未完全满足社会对师资的巨大需求,师资问题并未得到根治,学历构成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师资分配也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学仍然一师难求,不得不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但是该时期基本实现了英语教师的本土化,英语师资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英语教学与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尽管时隔80多年,时代迥异,但是历史经验是及其宝贵的,笔者认为当前英语师资建设应主要从抓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师师、校师、专家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广开师资补充渠道三方面着手。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当今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新式教学方法等都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得以实施,他们把握着中学英语教学的命脉。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保障,应全面培养、严格把关、重点训练、及时更新、自主研发。 参考文献: [1]张士一.中学英语师资训练问题[J].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八号,1935:10. [2]陆殿扬.中学英语科师资训练[J].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七号,1935:123. [3]赵廷为.初级中学的外国文课程[J]. 教育杂志,第十七卷第八号,1925:2. [4]陆殿扬.中学英语科师资训练[J].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七号,1935:125. [5]束定芳. 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 [6]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11. [7]李良佑,张日昇,刘犁.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8. [8]李传松,许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9.

    推荐访问:师资 中学英语 年代 我国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