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05:35:08 点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遇到了诸多的困惑,普遍感到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欠缺。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提升专业素养的新路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课程提出:教师在拥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学习接受大量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课程实施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和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共同体验与探究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要做教学情景的设计者和体验者、学习过程的发掘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为此,新课程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做到:

    第一,具有热爱中学教育并能献身中学教育的事业心。这是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好课程、尊重自己职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第二,具有“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关怀学生、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21世纪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

    第三,具有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中学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四,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修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修养,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科专业理论相结合的基本能力。这是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条件。

    第五,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懂得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熟悉教学的各项原则,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及课外教学活动,特别是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是中学历史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二、新课程实施中历史教师遇到的新问题

    (一)教师对历史教学新理念理解不到位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

    长期以来,教师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教师年复一年使用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凭经验开展教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太注重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面对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这就给教师的传统生存状态带来了很大冲击。面临新的教科书内容,教师感到诸多困惑。

    1.缺乏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历史是人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对这样一门人文科学,自己缺乏人文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人文科学认识上出现的一些偏差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缺乏动态的、开放的相关知识与教学技能。如2010年,某省举行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比赛,一位教师讲完“洋务运动”,一课后,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于是,学生提出了“洋务运动所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对现代工业有什么影响”?教师作了回答。接着另一个学生提出,洋务运动创办海军,对中国现代海军有什么影响?一时教师不能回答。这里不是说明教师无能,而是说明教师缺乏一些动态的、开放的相关知识。

    3.“桶论”危机。过去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点,面对新课程,已经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了。教师普遍感觉专业知识的广度不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少年都是只会教学生在教科书上划杠杠,总是讲那么几个问题,那么几个观点,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不够,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对新课程,教师普遍感到专业知识的馈乏。这是因为:

    (1)从开放性的课程讲,开放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更需要拓展与延伸,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广博的知识。

    (2)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讲(网络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广泛的信息,一个班50个学生获得的信息永远超过教师获得的原有知识。

    (3)从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来讲(主张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新课程提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面对学生的发问,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已经普遍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如果不及时加以更新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素质,就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不强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文化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体现在教学中。新课程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一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往往又无法驾驭整个课堂,使课堂失去控制,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为此,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控制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教师感觉时间太紧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完成从思想到行为方式的转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因为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决定了旧的教案不能再用了,新的教材需要重新熟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一切都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如教师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是考虑用什么教学方法,用哪几种方法,补充哪些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如何延伸,怎么与现实相结合,创设哪些教学情境,学生可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准备。为此,需要教师平时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从书上学、从网上学、与同事一起探讨学、走出去学、引进来学,等等,这都是备好课的前提。实际上,新课程实施后,同样是准备一节课,教师所用的时间要比原来所花的时间多出一半以上,如果没有这些付出,备课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提升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总量的翻新周期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10年缩短到3-5年。也就是说,一个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仅5年,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就已经折旧50%。如果在10年里没有继续学习新知识,他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也就全部过时了。知识的更新之快,要求教师要改变前半生学习、后半生工作的一次性教育观念,确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

    其次,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位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就会落后于形势,难以胜任新课程教学。

    再次,现在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中学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外,平日还应该广泛地积累相关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把学校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确立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

    1.坚持每年读几本好书。(1)读专业书。对教师来说,如果仅仅满足于课本上那点知识,是肯定不能把课上好的。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更加需要教师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只有把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2)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教学技能。历史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掌握了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更自觉有效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多读些这方面的书籍。(3)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搞好课程改革需要新教育理论的支撑,中学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也包括对新教育理论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吸收。中学教师应该关注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用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并真实反映中学教育实质的教育新理论,把其融进新课程中,不断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促进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行为的形成,提升理论,拓展视野。

    2.坚持每年订1-2本教学杂志。有关中学教学杂志是中学教师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的指导教师,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早日成才,帮助中年教师不断提升。这方面的杂志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主要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历史教学》等,这些杂志包括专家访谈、教材研究、课例研究、教学改革研究、试题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参考研究、高考指导等栏目,与中学教学和中学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坚持有选择地订阅中学教学杂志,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每学期精心设计2-3个优秀教案。我们知道,要上好课首先就是要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无可非议。新课程提倡应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

    有的人当了一辈子老师,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届学生,然而到头来,天天一个调,堂堂一个腔。其原因就是没有精心设计出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教案。如果教师在平时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一个学期精心设计3个最优秀教案,上好3节最优质的课,那么,每一年就有6个优秀教案,6节优质课。三年就有18个优秀教案,有18节优质课。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他(她)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4.坚持每一年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这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中学教师应当具有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前者是结合业务进修来开展教学研究,既为了服务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后者是历史专业水平,既能促进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又能创造学科价值成果,教学与科研两者并不矛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等.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姬秉新,等.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

    教师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推荐访问:新课程 素质 提升 教师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