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05:20:06 点击: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它的“生活教育”思想是知行统一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并不显著,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生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发学生道德学习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是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按照他的构建,生活教育理论由三大教育原理所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根本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和有历史联系的”。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理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理论。”它扩展了我国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是一种广义的教育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就受教育者范围来看,要使人人受到教育,主张实行全民教育;就受教育者个体来看,要使人得到和谐不断的发展,主张实行全面教育、终生教育。关于全民教育,从我国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实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女子教育、民族教育;关于全面教育,重视实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关于终生教育,不仅要使青少年受到初、中、高等各级教育,还强调进行幼稚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 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 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 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演进过程中最高级、最科学的教育法。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差

    高校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主体意识比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根本很少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上课不积极、没主见,上课没有勇气回答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在教育中缺乏教育价值主体性,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比较少,忽视了学生时完全主观的个体存在,容易抹杀学生个性,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学习表现的不积极,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知行不一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教育的知行统一,教学做合一,不能厚此薄皮,既要重视学习,又要重视教学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另外还包含知情意的统一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必须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真知,并以真知指导行动。但是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很少用真知去讲课,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忽略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

    陶行知认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必须在生活中才能实现,因为集体生活是众人的力量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规律。这种生活是促进学生由自我发展向社会化生活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克服个人主义的主要方式。在集体主义中要枪挑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舍己为人精神。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缺乏集体主义精神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利于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

    (四)教育方式不合理

    教育方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管理和教学方面,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中要强调学生的自治。自治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可以为学生的自治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陶行知先生的的这种教育思想在高校实际应用中表现不是很好,很多高校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实践教学,导致高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比较差。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一)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能讲自己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社会现实和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另外还要启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习模式有“答”向“问”转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知行合一,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知行合一的教学,注重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主要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思想教育方面,既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和自身修养的提高。积极引导学生熊实践中获取真知,摒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构建实践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对德育思想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的知行合一,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三)提高学生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在21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密切,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积极培养学生为人处事能力、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时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后每个小组各指派一名代表汇报学习任务,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四)提高教师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乐业精神。在德育中实施生活教育,德育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要培养学生民主、共和的精神,必须让学生过民主、共和的生活。因此,在生活德育中,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共生活、共甘苦。

    参考文献:

    [1]陆婷.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科学课堂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5,(23):15.

    [2]胡金平.陶行知的学生自治观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30-32.

    推荐访问:教育 启示 行知 思想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