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职业教育学的困境与发展路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0 05:05:07 点击:

    摘 要 职业教育学自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后,经历了模仿欧美、学习苏联、恢复发展等阶段。职业教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为解决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职业教育学在未来应加强学科制度建设,推进本土化,借鉴多学科视角,注重开展元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演进;学科制度;本土化;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0-0019-06

    中国职业教育学从国外引进至今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与其他教育类学科相比,其学科建设滞后和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具有应用性质的学科,其没有发挥好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描述、预测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树立自觉的学科意识,找出制约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症结,理清学科建设发展的路向,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

    一、职业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状态的职业教育演化成学徒制,进而演进成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散落着许多零星的职业教育思想,这些朴素的职业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打下了一定基础。中国职业教育学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后来经历了模仿欧美、学习苏联、恢复发展等阶段。

    1916年,朱景宽翻译了日本的《职业教育论》,其成为我国最早引进的职业教育学著作。随后,在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大量欧美国家职业教育理论被陆续译介过来。期间,有的学者在译介的基础上,模仿欧美,开始尝试编写本土化职业教育学著作。1926年,庄宣泽编著的《职业教育概论》成为中国第一本国人编写的职业教育理论著作。从本书构架上来看,原创性、本土化的内容不多,模仿痕迹比较明显,对职业教育基本范畴也未能深入探讨。总体上讲,此阶段职业教育理论主要以译介和模仿为主,对职业教育实践的影响不大。

    建国之初,我国教育出现了一边倒现象,以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为主,“学习苏联教育学科体系,全面改造旧中国教育科学体系,是建国初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1] 职业教育学同其他教育学科一样,参照苏联模式进行了相应改造。“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借鉴苏联,出现了一批政治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创建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新理论,创造性提出了半工半读的教育理论。”[2] 苏联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对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单一参照系使职业教育理论未能继承旧中国职业教育学的有益经验和借鉴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成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包括职业教育学在内的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成就被全部否定,在中国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发展史上形成了时空上的断裂,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逐渐恢复。

    改革开放之初,职业教育学进入了恢复时期,主要以译介国外职业教育学为主,如1981年河北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翻译了日本仓内史朗和宫城诚哉合著的《职业教育》,原国家劳动人事部与天津职业师范学院翻译了德国海因茨的《职业教育学与劳动教育学》。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对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此后一段时间,中国学者编写了大量职业教育学方面的专著,如高奇的《职业教育概论》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技术教育概论》等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职业教育学著作多数属编写性质,仍然缺乏原创性。在这一阶段的前二十年,大家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实践,极少有人关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21世纪初,才有学者开始陆续关注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探讨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范畴、学科体系、范式和方法等问题,这使职业教育学学科从恢复走向独立成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职业教育学发展中的困境

    从学科发展史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在谋求独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惑。

    (一)过于依赖母体,缺失独立品格

    职业教育学是从教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子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朝独立和成熟迈出了一步,但当下仍处于半成熟、半独立、半依附状态。

    一是理论体系依附。首先,从现有的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来看,普通教育学的痕迹比较明显,其基本理论架构参照了普通教育学的体系,即四段式模式,或者是其变式,只是内容上取材于职业教育而已。其次,从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来看,按学科演化的应然逻辑,分支学科应是职业教育学与其他非教育学科的交叉学科,或是直接从职业教育学分化出来的。但事实上,职业教育学分支学科并非职业教育学的内生,其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受迫性,体现为其他教育学二级学科对职业教育学挤压,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的产生,无不如此。与其说这些学科是职业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还不如说它们是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支学科。由此可以说明职业教育学的不成熟和依附程度。

    二是话语方式依附。从职业教育学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众多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多是依附普通教育原理的研究而展开的,有的甚至是直接“移植”普通教育学的概念和话语体系。例如对“职业教育学”的定义,直接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改为“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3]

    三是研究方法依附。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学科,缺乏自己的思维方式,势必沦为其他学科的领地。当下职业教育学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仍沿用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采用教育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来研究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但是,普通教育学从历史上看,是在普通中小学教育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是普通公民,而不是就业和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完全从普通教育学的观点认识职业教育,会导致片面性的结论。

    四是研究者依附。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科建设大多在行政推动下展开,诸多承担学科建设任务的高校教师多由普通教育学研究者转型而来,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职业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开展研究本身还持一种怀疑态度,至多把其作为副业,偶尔“客窜”一下。他们不在学理上对职业教育学进行探究,而是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研究方法、逻辑和概念体系,以职业教育某一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撰写的研究成果多从教育学视角来谈论职业教育问题,或者用教育学理论来探论职业教育相关问题,这于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贡献不了多少知识。

    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于20世纪初脱胎于哲学母体,从赫尔巴特提出建立独立的科学教育学开始,教育学发展已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虽然趋于成熟,但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教育学这个母体本身并不健全,意味着从这个母体分化出来的子学科先天不足,它有可能从母体中带来或多或少的“胎记”[4]。职业教育学学科如果过于依赖教育学,简单地移植普通教育理论,将直接影响到本学科研究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降低学科理论对职业教育现象的解释力,便很难构建起真正独立的、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学科体系,而缺乏具有自身特征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是不可能被社会认同的。

    (二)简单植入西方理论,本土特色缺失

    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至深,特别是从改革开放80年代开始,国外发达国家的主流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国几乎成了西方职业教育的“跑马场”。最初是北美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和北美的DACUM课程开发理论,稍后是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课程、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教育思想等。近几年来,随着德国最新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导。与此同时,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提出的基于职业构建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也影响着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的甚至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但由于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产生于西方特定的社会背境,在国内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会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教育学在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国内,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中国职业教育对西方仍然有很深的情结,学习借鉴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传统。虽然我们想减少对西方的依附,并在本土化过程中做过一定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人怀疑建设中国本土化职业教育学科的必要性。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分离,对实践贡献不足

    “不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一直被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公认。”[5] 中国职业教育学也是如此,不仅学科建设进展缓慢,而且学科建设与实践研究截然分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实践超越着理论研究,一直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能切实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体系。”[6]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职业教育学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时不时存在着“缺位”现象,在必要时也没有出现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声音和学科智慧。由于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较弱,必定要遭到来自学科内外的学术共同体对学科存在本身的责难和非议,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政府的质疑。

    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不接触职业教育实践,其理论必然变得空泛,会被实践所摒弃,自身最终也难以谋得独立地位。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是否贴近中国职业教育改革需求,最终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出现泛化现象,发展路向不明

    一是概念泛化。一门学科如果概念界定不清,缺乏专业性和学术性标准和规范,很容易成为“自由论坛”,势必影响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概念泛化的结果是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致使学科体系紊乱。造成概念泛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意下定义,借用概念,日常生活体系概念与学术概念有时混淆在一起,不同学科语境下的不同内涵,也加速了职业教育相关概念的泛化。二是借用相关学科的概念,造成概念的歧义。职业教育学诸多概念是从其他学科借用和移植过来的,还没有真正转化为本学科的独特概念。如果只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劳动组织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解读其涵义、性质及意义,缺乏必要限定,势必造成概念泛化。

    二是研究内容泛化。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人因此把职业教育研究当作一个框,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装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主与次,忽视研究“内核”,从而导致研究泛化。其一,许多冠以职业教育研究或列在职业教育学科名下的项目、课题其实不能列入学科研究的范畴,只能列入工作研究领域。其二,从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来看,相当数量的论著划入职业教育学研究之列,如工作经验总结式、感想式、随想式,热点问题讨论文章也不在少数。这些论著既与实证研究有着本质区别,也与具有严密逻辑路线的理论思维相去甚远。职业教育研究内容的泛化势必失去作为学科理论思维的意义,使其基本范畴及内容体系显示出较明显的随意性。

    三是研究人员泛化。研究人员是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其数量、质量及结构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学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研究人员庞杂。职业教育战线上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广泛参与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大特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教育研究中,一些其他类型的教育研究者也纷纷把职业教育当作副业。在庞大的研究队伍之中,高等职业院校成为主力军,目前,12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上建立了具有职业教育研究室性质的研究机构。尽管研究机构增多了,但研究质量并没有跟上,研究水平更是良莠不齐。此外,研究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一些研究者的职业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不尽完善、理论素养不够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学的快速良性发展。其次,职业教育学成为其他学科的领地。其他学科如果加入职业教育研究,那对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幸事。但事与愿违,目前,其他学科对职业教育学的科学性和独立性普遍持怀疑和漠视态度,一些普通教育学者研究职业教育,往往把普通教育的相关理论直接移植到职业教育中,他们所研究内容中去掉职业,基本上可以还原为普通教育基本理论。教材编写也是如此,有些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缺乏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多用普通教育学的思维和逻辑来编写教材,这些对职业教育学发展极为不利。

    三、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路向

    (一)加强学科制度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学发展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学制度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与学科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渐趋完善;规范化的学科培养计划已经形成,初步拥有自己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体系;获取的相关科研基金资助逐渐增多;从“行政合法性”角度看,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科学共同体中已经基本确立。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据此断定职业教育学科已是一门学理意义上的学科,因为无论从学科衡量指标还是学科深度上来看,与相关较为成熟的学科制度建设相比,职业教育学都还具有很大差距。

    学科建制分为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学科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等内在建制是学科的核心和根本,外在建制是学科发展和成熟的支持和保障。“从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一般是先有学科内在建制的成熟,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的外在建制。”[7] 中国职业教育建制却是外在建制比内在建制成熟,完全不同于一般学科发展轨迹。“学科由内至外的路线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并且得到了学科发展史的充分证明。但是从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建立发展过程来看,它似乎走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从专门机构、学会组织、进入学科目录到学科人才培养,中国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外在建设性工作基本完成。但很难说中国职业教育学外在建制建立的时候,其内在建制已经成熟。因此,在此后一段时期内,这种由外而内的学科建设路线将继续得到加强,在这种思路下,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内核’将逐渐成熟起来。”[8] 应然学科建设路线通过创设良好的学科制度环境,以自觉的行动加速了学科内在理智的发展和成熟,避免了学科在没有外在建制的情况下长时间的无序、随机、徘徊,为学科建设赢得了时间,具有目的性强、组织程度高、效率高等优势。

    (二)推进本土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起伏跌宕,波澜壮阔,充满曲折艰辛,同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其中,既有自身的独立实践探索,也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的探索。我们应看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和普遍发展规律;但同时,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也都存在特殊性。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特殊的教育行为,简单的移植是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的,职业教育学本土化成为必然。

    1.关注现实问题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意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要探索自己的道路。职业教育本土化以本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作为问题研究的本源,通过各种不同手段获取原始性素材或作原始性研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方法和基本观点,对中国职业教育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反映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与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科学认识,得出国内或国际范围内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如,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理论,就是针对中国这一特定空间和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师问题,提出的独特解决路径,这是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典型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整个世界的职业教育学,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目前,我国还面临诸多类似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研究只有加强对现实的关注,对改革成功经验的总结、概况、提炼,才能建构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9]。

    2.借鉴国外先进理论

    学习借鉴,是由外到内的本土化。学习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转化为本国职业教育理论不仅仅是照搬和简单移植,而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改造。“全盘引进而不做艰苦的本土化工作的学术‘研究’,往往因为所引进的概念、理论、方法等得不到本民族意识和心理的认同,而扎不下根。”[10] 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各种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和流派成果纷至沓来,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必然是经过本土化的。如,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之所以能扎下根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正是因为其并不是盲目照搬的,而是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和实践教育工作者共同艰苦努力改造过的。

    3.加强国际交流,走向世界

    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走出国门、交流合作、提高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在较大范围和较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学术领域的合作。中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才可能被国际职业教育学术界所了解和认可,才能使职业教育研究在世界职业教育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借鉴多学科视角,为职业教育学助力

    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多学科研究是必要补充。研究方法多元化,有助更好地把握职业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将新的范畴纳入研究视野,其他学科对职业教育学的方法论启示,会极大拓展职业教育学的理论资源,如现象学、解释学、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极大助力作用。对于职业教育的问题研究,应该培养跨学科的意识、视野和情怀。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的归因,进而形成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职业教育的问题研究在方法上注定不是排他的,而是兼收并蓄的[11]。按照库恩的理论,职业教育学处于前学科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可以借助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为职业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助力。

    (四)开展元研究,职业教育学由“自在”走向“自为”

    元理论即对理论的反思,是对整个学科的理论作整体性的反思。学科反思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应然路径,反思可以更好地帮助凝练学科知识,并将之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深入化,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自觉的理论指导。“只有当科学对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及现状、发展机制及内部结构作了认真的反思,形成明晰而准确的自我意识时,它才能自觉地寻找自己继续发展的方向,增强发展的自控能力,并减少发展过程的盲目性,少走弯路,使自己进入‘自为’的状态。”[12]。元理论为职业教育学研究提供一个合理视界,通过建立元职业教育学,把原来对职业教育学科零散的反思和研究综合到一个更大的背景框架中,这样可以随时鸟瞰整个职业教育学学科,分析和批评职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缺陷,帮助寻找改进职业教育学科的路径和发展方向,这对促进职业教育自我建设、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具体问题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为职业教育学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学术资源。对职业教育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思性研究,不仅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研究者对以往的研究形成一个清醒的把握和认识,进行矫枉过正,而且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研究者对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及其过程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从而为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10]侯怀银.中国教育学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5.184.

    [2]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

    [3]梁忠义,车文博.实用教育词典[K].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533.

    [4]陈桂生.略论教育学同其子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4):42-44.

    [5]吴黛舒.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J].教育研究,2006(6):47-51.

    [6]申家龙.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15-18 .

    [7]刘小强.高等教育学学科分析:学科学的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7(7):72-77.

    [8]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职教通讯,2009(8):28-32.

    [9]于海波,陈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实践与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48-51.

    [11]刘春生,张宇.职业教育的问题研究与学科理论建构——兼论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J].职教论坛,2006(8):8-11.

    [12]叶澜.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58-759.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dagogy

    TANG Xi-hai1,2, WEI Li-na2

    (1. 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2.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n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8, China)

    Abstract Since introduced from abroa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edagogy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development stages, such as imitating European and the USA, learning the Soviet Union, and restoring the development. As same as other discipl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pedagogy faces with many problems and confus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wards the independence and matur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e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pedagogy should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cipline system,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adopt multi-discipline perspective and pay attention to launch meta-stud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edagogy;evolution;discipline system;localization;meta-study

    推荐访问:教育学 困境 职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