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粤东北山区绿色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9 20:45:11 点击:

    摘 要: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粤东北山区可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运用熵值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绿色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综合发展度、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三者在大多数年份没有达到协调发展的要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综合发展度推动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熵值法;实证分析;河源市

    中图分类号:F3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3-0036-04

    进入21世纪,绿色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绿色经济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运动,绿色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出现。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此后绿色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绿色经济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建立在科学、严密、系统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只有对各个时期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价,才能为绿色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赵彦云等(2011)介绍了美国加州通过构建低碳经济、能源效率、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政策等4个大项、17个小项构成的绿色创新指数来评估其绿色经济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构建合理的绿色经济测度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1]。余春祥(2003)在建立云南绿色经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经济发展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对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2]。张小刚(2010)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状况[3]。高春玲(2012)建立了绿色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湖北省2000-2010年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4]。

    加强环境、资源建设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进一步发展粤北山区的重要内容。河源地处环珠三角地带的粤东北地区,在广东实施粤北山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中,率先提出要突出绿色转型发展, 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谋划打造“广东绿谷”,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实现绿色崛起的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河源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河源在“十二五”时期打造“广东绿谷”战略提供基于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的决策依据。

    一、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是反映在某个时期中特定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对特定区域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绿色经济发展的本质是要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前提下,实现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特定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应囊括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三个子系统的内容,并把发展作为绿色经济的核心。因此,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和概括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空间和时间性相一致、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绿色经济的内涵和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实际,构建了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共25项指标,各项指标及其构成见表1:

    表1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性质单位

    数人均GDP正向元

    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逆向%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正向%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正向%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正向%

    科技进步贡献率正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向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逆向%

    数登记失业率逆向%

    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正向人

    每万人刑事案件数逆向人

    交通水平(用公路密度衡量)正向公里/百平方公里

    享受社保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正向%

    人口

    指数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正向床

    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向‰

    力资

    数人均国土面积正向平方公里/人

    人均耕地面积正向亩/人

    人均林地面积正向亩/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正向立方米

    人均能源可供消费总量正向吨

    数单位GDP能耗逆向吨标准煤/万元

    市区空气质量(以空气污染指数倒数衡量)正向-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正向%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正向%

    森林覆盖率正向%

    二、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方法

    开展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均是常用的分析方法。熵值法是依照各个不同的评价对象之间指标数据的差异程度来确定指标数据权重的一种方法,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应用。在信息论中,信息熵是用来客观描述某项指标的指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这种由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5],

    因此采用熵值法对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建绿色经济评价指标矩阵。以本地区m个待评价年份作为样本期,每个年份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通过n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到评价指标矩阵R,即,X=(xij)(i=1,2,…,m;j=1,2,…,n),

    其中xij表示的是第i个样本中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如果出现某项评价指标在每个样本期指标值均相等的情况时,则剔除该项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不起作用的指标。

    第二步: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和指标性质存在差异,因此对原始数据分别采取正向化处理、标准化处理、负值处理方法。

    (1)逆向指标的正向化处理:选取该指标的倒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逆向指标:x=1/ xij

    (2)正向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方法,得到标准化矩阵B=(bij),公式如下:

    bij=,其中,b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为样本标准差。

    (3)标准化数据中对负值的处理。采用坐标正向平移的方式消除某项指标在标准化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负值影响,确保平移后的数据全部为正值。平移公式为:

    b= bij+c,其中,c为平移幅度且c>0。

    第三步: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ej。计算公式为:

    ej=-k,其中k=1/ln m,ln为自然对数,

    0e1,Pij=

    第四步: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gj越大,则表示第j项指标越重要,计算公式为:gj=1-ej。

    第五步: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wj=。

    第六步:计算绿色经济发展指数:Fi=。

    三、基于熵值法的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表1给出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整理了河源市的历年相关数据,所涉及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河源市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样本期为2006-2011年,各项指标由原始数据资料直接或间接计算得到。有关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指标,由于其在所有年份均达到100%,该指标在使用熵值法时对综合评价不起作用,故将该指标删除。因此,最终样本确定为7个年份,选用指标项确定为24项。由于在数据标准化过程中出现有负值的情况,最小负值为-2.189588095,因此,采用坐标平移的方式消除负值,取平移幅度c=2.3,平移后的标准化数据全部为正值。

    根据前面的步骤依次计算出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的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熵值信息效用值评价指标权重

    人均GDP0.948210.0517930.040345

    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0.934580.0654240.050963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0.92620.0738050.057491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0.955330.0446720.034798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0.955120.0448810.034961

    科技进步贡献率0.955890.0441090.03435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94920.0508020.03957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0.945850.0541530.042183

    登记失业率0.958230.0417740.032541

    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

    在校学生数0.949530.0504690.039313

    每万人刑事案件数0.951760.0482440.03758

    交通水平

    (用公路密度衡量)0.951230.0487670.037988

    享受社保人口

    占总人口比率0.947630.0523680.040792

    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0.952770.0472250.036787

    人口自然增长率0.9520.0480010.037391

    人均国土面积0.942850.0571470.044516

    人均耕地面积0.932330.0676670.05271

    人均林地面积0.942850.0571470.044516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0.941110.0588870.045871

    人均能源可供消费总量0.944490.0555080.043238

    单位GDP能耗0.95050.0495010.038559

    市区空气质量0.943570.0564280.04395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945470.0545290.042476

    森林覆盖率0.939540.0604560.047093

    表3 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数

    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综合发展度指数0.9081.1011.3241.3701.3931.6031.929

    资源承载力指数0.5720.4560.6940.6020.5070.4840.380

    环境容量指数0.2770.2100.2970.3380.4750.5390.640

    绿色经济发展指数1.7571.7672.3152.3102.3762.6262.949

    (二)绿色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图1 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指数变化态势

    图1显示,2005年以来,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平稳上升趋势,这是河源市近年来始终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的成果,为进一步实施生态经济、宜居城乡、善治河源、文化河源“四大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指数可细分为四个阶段。2005-2006年为第一阶段,处于缓慢上升阶段,表现为综合发展度上升速度很快,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呈下降趋势,资源、环境与综合发展度三者间的不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快速上升;2006-2007年为第二阶段,处于阶梯状快速上升阶段,表现为综合发展度和资源承载力提高速度较快,环境容量缓慢上升,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改善,共同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快速上升;2007-2009年为第三阶段,处于停滞调整阶段,表现为综合发展度和环境容量呈小幅上升趋势,但资源承载力则出现较快下降的趋势,三者没有达到协调发展,导致绿色经济发展指数徘徊不前;2009-2011年为第四阶段,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表现为综合发展度恢复稳步上升的趋势,环境容量依然保持缓慢上升态势,但资源承载力则依然保持较大下降趋势,三者依然没有达到协调发展。

    综合发展度方面。考察期间综合发展度上升幅度和速度均最为明显,对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贡献最大,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上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作用明显,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增加、交通水平提高、享受社保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万人医院病床数增加对社会人口发展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了2005年以来促使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快速提高,

    资源承载力方面。资源承载力在大部分年份中表现出与综合发展度相反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人口规模和水平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消费总体呈较快上升的趋势,超出了资源承载力承受能力。同时河源市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尚未完成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和消耗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了走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地研究构成资源承载力的各项指标,可以看出:首先,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林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河源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四大战略”过程中,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仍较旺盛,未来发展应更加注重前期合理规划,以节约用地;其次,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利用程度不高、污染程度加大、浪费较为普遍以及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等问题,未来应高度重视利用利用,节约用水;再次,能源利用基本能达到持续合理利用,但很多需从外地调入,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未来进一步实现能源的节约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环境容量方面总体得以持续改善。具体表现为,环境容量在大部分年份中表现出与综合发展度走势相近,保持整体稳步上升,这说明河源市在经济社会人口发展过程中,贯彻了生态优先的战略,坚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规划,在环境容量这一约束条件的承受范围内提高了绿色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但也应该看到,环境容量的上升幅度和速度明显落后于综合发展度,这说明河源市环境容量仍然较为脆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应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四、结论

    绿色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等条件约束。综合发展度、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者在大多数年份没有达到协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综合发展度推动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影响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未来应在打造“广东绿谷”战略过程中,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增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服务支撑体系,打造绿色环境保障体系,形成有粤东北山区特色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彦云,林寅,陈昊.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

    的经验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1(1):34-37.

    [2]余春祥.绿色经济与云南绿色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张小刚.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J].特区经

    济,2010(9):183-185.

    [4]高春玲.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70-72.

    [5]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

    能力动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34-37.

    (责任编辑:石大立)

    推荐访问:粤东 实证 北山 经济发展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