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英雄无语亦悲壮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9 12:15:11 点击:

    2008年3月23日,雨后初霁,老营盘背后起伏的青山一片苍翠。

    上午10时,青山脚下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自河南邓州的寻亲者唐文玉、唐文西长跪在唐文英的墓碑前,满脸肃穆。兄弟俩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已经有些风化的墓碑,哽咽着说:“三姐,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余法海拿着他那架早已过时的傻瓜相机,前后左右,忙乎着拍下这感人的一幕。“他们是我接待的第19拨来老营盘祭奠烈士的亲属。”说这话的时候,余法海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山风掠来,凉意点点。我将从市区带来的两个花篮摆放在唐文英的坟头两侧,然后深深鞠躬。不知道为什么,就在这一刻,却有一缕伤悲涌上我的心头。阳春三月,老营盘最该是鲜花遍开的地方。烈士的鲜血浸泡着它,就算脚底下原本是黄色的泥土,它也应该被渗透了,那是一个个青春欲滴的生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可都是灿红的鲜血呀!可眼前的老营盘,墓碑风侵雨蚀,坟堆凹凸不平……摆放在唐文英坟头的这两个花篮,此刻不仅没有绰约风姿,反显得更加孤独和无奈。

    “我们现在看到的情景,已经有点墓园的样子了。两年前的老营盘,荆棘丛生,整个一片乱坟岗,看了那才叫人心痛呀!”余法海说。

    结缘老营盘

    在湖北省赤壁市,余法海算得上是一位名人。

    当警察那会儿,他跨省追捕特大盗窃团伙主犯,差点“光荣”,因此被荣记个人一等功;不久后他双肾功能损坏导致慢性肾衰,几乎要见“阎罗王”,因为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他又从死亡线上被拉回人间;病休后的他不甘成为社会和他人的包袱,潜心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6部个人作品,享誉一方,并被推选为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冥冥之中,是命运之神让我和老营盘结下了不解之缘。”余法海说。

    2005年,为筹备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赤壁市计划以一些红色历史题材为原型,组织人员编写革命传统教育资料,“笔杆子”余法海很自然地成为了筹备组成员。

    “听说羊楼洞一带有个烈士墓园,老余当过警察,你先去找找看。”市政协的一位老领导,给余法海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

    虽说病休了,但雷厉风行的警察作风没有变。接受任务后的第二天,余法海就来到了羊楼洞。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赤壁市,一市连三省,千古流传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其境内,而今,它又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和楠竹之乡。赤壁市城区西南30公里外,有一个叫羊楼洞的古镇。镇辖83个村民小组,11万亩茶园和林地。余法海是提着他那个装满了药瓶和大号热水杯的帆布包搭车来的。55岁的余法海,弓腰曲背,满头白发,像一个来自仙山深处的郎中。好在他当过警察,到处都有朋友和熟人。下车后,他先在街上找了几个从前的老熟人打问情况,可他们的回答大多不得要领。

    “听说过。”

    “好像有这回事。”

    羊楼洞不大,方圆只有百十里。放在常人,骑辆自行车,三天五天就能绕一圈。但对于一个换肾病人,就有跋涉之难了。拖着灌了铅一样沉重的双腿,余法海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巷里,蹒跚在荆棘杂草丛生的山间小路上。累了,坐在路边歇一会;渴了,喝一口提包里的白开水。一天要吃5次抗排异药物的他,虚汗流了一身又一身。第一次,第二次,在羊楼洞周边的几座山丘上寻觅了整整两个白天,余法海无功而返。

    那是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余法海第三次来到羊楼洞镇。早晨从城区搭乘公共汽车,到达羊楼洞的时候已近10时。他沿着乡村土路,艰难地向老营盘走去。老营盘是一座荒芜的小山,余法海一直转到中午,又渴又累。站在一棵有些枯黄的松树旁,摇着已经空空荡荡的热水杯,他准备去村里找个地方歇歇脚,顺便解决肚子问题。谁知才走出100多米,就发现了荆棘和荒草丛中一排排隐隐约约的水泥墩子。余法海心里一动,几乎是扑进那片山地的。拨开半人高的荒草杂木,在已经开始有些风化的水泥石碑上,他看见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烈士”等已经有些模糊的字迹。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烈士墓园?

    余法海用手扯掉一蓬蓬的杂草,用衣袖擦掉水泥碑上的泥土,一行行雕刻在水泥板上的字迹隐约可见——

    “抗美援朝烈士崔东华之墓,27军295师排级朝鲜语翻译。”

    “张运君,38军集训队战士,1953年2月1日牺牲,时年21岁。”

    水泥浇铸的石碑,碑头上有的刻着“不朽”,有的刻着“千古”,有的刻着“永在”。

    余法海忘记了饿,忘记了痛,他一排排地看,一行行地数,142座坟墓,137块墓碑,就像一个加强连的战士穿着灰色军装潜伏在草丛中,随时准备出击。

    余法海说,那一刻,他的眼泪止不住流淌下来,而他的心里却在汩汩地流血!

    往事不能如烟

    余法海没想到自己会进入一种吃饭不香、睡觉不宁的状态。

    老营盘墓地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往事?他想揭开谜底,他要弄清来龙去脉。拖着病体,余法海一次次地跑市档案馆,一次次地去羊楼洞镇。家人见他心事重重,整日无语,无不为他担惊受怕。

    “这是政府管的事,你操那份闲心干什么?你就不想多活几年呀?”

    “我今天这条命是解放军给的,是大家伙儿给的,了不起就是把这条命还给大家呀!”

    提着那个出门不离手的帆布包,余法海艰难地走在大街小巷,穿行在田头地边。他四处查找资料,到处寻访证人。在余法海的努力下,老营盘墓地的由来,终于水落石出。那是一段无比惨烈、感人至深的往事——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最紧张时刻,当时驻扎在羊楼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19师独立4团即将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参与作战。为解决前线伤员的救治困难,湖北省军区将空出的营房改建成解放军第67预备(野战)医院,专门用于收治解放战争后期剿匪战场和抗美援朝前线转运来的伤病员,前后收治伤病员3000余人。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说,当年羊楼洞人民组织腰鼓队欢迎伤病员的到来,组织车马队和担架将他们从火车站接运到医院,刚刚成立的地方政府还组织献血队为伤员献血。但因为这些伤员中有的和敌人拼刺刀肠溢外露而感染,有的腰肢被炸断、骨头断裂,有的在战场上受美军的细菌弹侵害而患上肺结核……伤势太重,先后有100多名子弟兵因救治无效而牺牲在67野战医院,并被战友们就地掩埋。

    “这些牺牲的英烈,真叫悲惨呀!”现年73岁的刘芳,当年是野战医院的护士长,当余法海辗转寻访到她的时候,老人老泪纵横,颤颤巍巍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年,随着前线战事的不断恶化,运送来的伤病员也越来越多。病房不够,医院就在空地上搭起草棚;没有消毒剂,医护人员就用煮饭的锅煮沸杀菌;因为缺少青霉素消炎,只能眼睁睁

    地看着战友们因伤口感染而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时任野战医院指导员的白玉发老人说,那时候,医务人员对牺牲的烈士十分崇敬,一位从前线送来的小战士只有18岁,牺牲后,院长亲自组织全体医务人员为他送葬,大家抬着装着小战士遗体的棺材来到墓地,每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水。

    1956年,67野战医院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撤销。岁月沧桑,尘封的子弟兵英烈和他们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也渐渐被人遗忘。

    一次次的寻访,一次次的求证,余法海用手摸,用粉笔涂描,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老营盘烈士名录:这里共埋葬着142位牺牲的烈士,142座坟茔只有137块墓碑,其中志愿军战士占六成,解放军战士占三成,公安部队战士占一成。他们来自当时的24个省、118个县,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其中有的战士来自志愿军中赫赫有名的“万岁军”38军。142名烈士中有3名女兵,还有一名来自台湾花莲的解放军战士。

    弄清了老营盘墓地的真相,余法海的心情不仅没有因此轻松,反而变得更加沉重。站在烈士墓前,他一次次地扪心自问,这些不被人知的牺牲者,都是为了祖国解放、人民幸福、世界和平而献身的英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客死他乡,几十年了,不仅不被亲人纪念,甚至几近被当地人遗忘。于公于私,这实在是不公呀!

    那一段时间,余法海害怕去老营盘,害怕去面对那些长眠地下、沉默无语的英烈。可无论是坐在家里还是走到街上,他的心又始终被老营盘缠绕着,让他不能不去。好几次他都是打算去街上散散步的。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又坐上了去羊楼洞的公共汽车。凹凸不平的坟茔,丛生的荆棘杂草,让余法海不安,让余法海心痛。他终于挺不住了,彻底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常常做梦,梦见英烈们当年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梦见英烈的亲人们在村口遥望远方,苦苦地等待着亲人归来。

    “往事不能如烟,我一定要为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做点什么,不然我心里不安!”

    为长眠在老营盘的英烈们寻找亲人的念头,就在这一刻涌上了余法海的心头。

    当了回“考古专家”

    说来也怪,余法海打定了为英烈寻亲的主意,他的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根据自己整理出的老营盘墓地英烈名录,余法海向142位英烈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出信函,介绍老营盘墓地和牺牲英烈的情况,请求各地民政部门提供线索。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变迁很大,余法海寄出的百多封信,有将近三分之一因“查无此地”被退了回来。更多的信虽然没退,也如泥牛入海。

    “全国这么大的面积,今天变来,明天变去,24个省,118个县,你哪年哪月才能搞个清楚明白!”因为担心父亲的身体扛不住这么纷繁的工作,儿女们要老父亲“认清形势”。

    余法海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知道自己困难的家境。可他更明白是谁给了自己今天鲜活的生命。

    1989年,正当他满怀激情为公安工作奋力拼博、连创佳绩时,人生的不幸降临到了他身上:双肾功能严重损坏导致慢性肾衰,必须进行肾移植。肾移植,将给他的生命带来希望,但高达几十万元的费用,对家境一般的余家来说,却不亚于天文数字。中风偏瘫的老父亲,因极度焦虑离开了人间。

    为了拯救父亲,大女儿给《人民公安》杂志写了一封信,求助于媒体。接信后,记者来到赤壁市实地调查,亲眼目睹了余家的状况:妻子下岗,3个孩子在不同的学校就读。由于市公安局经费紧张,民警们的工资不能按月发放,无可奈何,余家3个孩子相继从初中、中专和大专退学回家,到社会上打工赚钱……当年6月,《人民公安》杂志刊发了长文《超越生命——一位警官的奉献之歌》。文章刊出后,全国各地许多公安民警纷纷给余法海写信,对他表示问候,不少读者还为他捐款,助他看病抓药,市里也想方设法为他的大孩子解决了就业问题。

    武汉部队总医院的军医们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了余法海的情况,决定收治他这位重症患者。当时肾源紧张,但医院想方设法,全国联系,为他找到了肾源,并成功地为他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这期间,医院的很多干部战士主动为他捐款,提供各种帮助。因为手术费用昂贵,为了筹款,他把家里的住房也卖掉了。病愈出院时,住房本来就很紧张的市公安局,硬是想法为他调剂了两间住房。

    是社会各界群众和解放军亲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曾在心底发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回报社会,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人。由于体弱多病,自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能将有限的智力献给社会。文化水平本来不高的他,刻苦磨砺写作能力,不就是为了要给社会作一份贡献吗?而为老营盘的英烈们寻找亲人,他觉得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特殊机会,让他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和大众。

    想到这里,余法海把一家人召到身边,动情地倾诉起自己的心愿。

    “困难肯定有,但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他们舍弃了生命,却连最起码的被亲人纪念也得不到,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家人知道余法海的脾气,他是那种认定了道理便会义无反顾的人。如此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全力扶持他、帮助他。一家人都被动员起来了,有的负责发信,有的负责登记,有的负责外来人员接待。而余法海俨然成了寻亲总指挥!

    为了弄清全国行政区域变化,余法海收集了全国各省的地图册,买回了大部头的史志和地名志书籍。根据手头现有的资料,他整理出全国行政区划变更图表:原热河的宁城、北京的赤峰,现划归内蒙古管理。原辽西的鸡西,现划归黑龙江管辖。原山东的青龙,现划归河北管辖……像这样的变更,全国有很多很多,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地域的变更,他要花上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至于各省、市辖下的县名、镇名的更改,那就更多了。为了弄清这些变更的地名,深夜的长明灯下,余法海的眼睛不知道熬红了多少次。

    除了地名更改,因为方言发音问题以及文化知识局限,50多年前刻写在墓碑上的同音、近音字现象也很多。对此,余法海也要一一予以甄别。比如1排7号墓的“闻立忠”,经余法海反复比较,最后被确定为“闻志忠”;4排4号墓的“沈杰”,经余法海几度校订,最后确定为“沈义杰”。137块墓碑上,还有40多处字迹不清,余法海像文字鉴定专家一样反复核对,对22处错误进行了更正,并用红笔将这些地方一一标注出来。

    没想到自己一不留神竟当了回“考古专家”。说起这些,余法海颇有几分自得。

    考证后的烈士名录,更加清楚准确。在总结了第一次信函得失的基础上,余法海又有重点地向部分英烈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寄出了第二批信件。这期间,55岁的余法海开始学习电脑打字,开始学习上网交友。

    为英烈寻亲,成了余法海每天生

    活的主要内容,也成了余家老少每天都少不了的“正餐”。一旦有英烈的相关线索得到证实,余法海都会兴奋得像个小孩一样手舞足蹈。而看见余法海因之精神爽朗,余家的天空也会因此充满阳光!

    特殊的震撼和感动

    寻亲路上,余法海历经艰难,也时常被深深感动。

    埋葬在老营盘9排9号的是烈士梁亮城。“梁亮城的名字错写了一个字,应该是梁亮承,他19岁从军,牺牲时年仅21岁。”余法海感慨地说,“正是青春好年华呀!”

    梁亮承的姐姐来到老营盘,面对弟弟的亡灵,泪流满面,她向余法海诉说了近50年来自己和家人的种种委屈。50多年前,当那些和弟弟一同参军的老乡们载誉归来时,弟弟却杳无音信。同乡说,弟弟和他的战友们在十万大山剿匪时不幸被土匪包围在山洞里,断粮后坚守了10多天,因此伤亡大半。援军赶到后,幸存的战士因为在山洞里呆的时间太长已经无法行走,是被援军抬出山洞的。战斗结束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弟弟的下落了。后来,那些和弟弟一同参军的同乡,牺牲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没牺牲的被安排了工作,他们家,等来的却是梁亮承“失踪”的结论。梁亮承的“失踪”,给全家人带来的是莫名的压力。这压力,他们整整承受了50多年。

    水泥墓碑已被风雨侵蚀。但上面的记载却依然真切——

    梁亮城(承),55军650团见习文教,1955年6月21日牺牲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

    寥寥数字,足以彰显21岁就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的梁亮承本来应该拥有的荣誉。粱亮承的姐姐和妹妹跪在已经开始风化的墓碑前,泣不成声:“我们可找到你了!”在这泣不成声的哭声里,她们释放了50多年来埋在肚子里的所有不平!

    地下的英雄无语,“寻亲英雄”余法海亦说不出任何宽慰的话,只能陪着流泪。当梁亮承的姐姐和妹妹哭够了、哭累了,转过身来要给为她们找到了亲人归宿的余法海作揖时,余法海惊得差点栽倒在地。“受不起,受不起。你们的亲人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生命,你们姐妹这么多年来遭受误解。比起你们家付出的一切,我做的这点事算得了什么!”

    英烈长眠地下,50年不为人知。他们的功名被埋没,他们的家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反而遭遇误解甚至打击。这样的例子,在老营盘英烈墓园绝不止梁亮承一家。

    50多年来,埋葬在老营盘墓地9排5号的孙兴孝在家乡湘西吉首连个革命军人的身份都没有。孙兴孝的侄女说,1947年国民党军队到吉首抓壮丁,孙兴孝见自己的哥哥已经成家且有了儿女,便主动站出来顶替哥哥去当了壮丁,此后便音信全无。解放后几十年中,孙家人在老家总是抬不起头来。“别人家参加的都是解放军,就我们家叔叔是跟着国民党军队走的。我父亲一辈子都记着这件事,临死前交代我们,一定要找到叔叔,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当孙兴孝的侄女在老营盘墓地找到叔叔的葬身之地时,不禁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余法海说,目前已经无法查实孙兴孝是何时加入解放军的,但墓碑上清楚地刻记着他最后的身份:孙兴孝,湖北大冶军分区粮秣员,1952年7月20日牺牲。

    孙兴孝的侄女说:“只要有这样一行记载就足够了。回去以后,我要在自家的大门顶上挂一块大大的革命军属匾牌!”

    老营盘墓地10排10号墓,墓碑上刻着“胡金海,第12军35师104团8连战士,四川江津高歇乡人。1953年牺牲,牺牲时23岁”短短两行字。

    根据简短的记述,余法海开始为胡金海寻找亲人。谁知结局出人意料,胡金海并没有牺牲。当胡金海从重庆千里迢迢来到当年的医院、今天的墓地时,他一把推开一直搀扶着自己的女儿,慢慢地走到每一座墓碑前,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敬了142个军礼。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胡金海最后抱着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孩子一样地大哭起来:“战友呀,你到底是谁呀?”

    过了好长时间方才平复情绪的胡金海,接着跟大家念叨起金城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友。他说,当时敌机扔下燃烧弹,几名战友在与他相隔几米远的地方被烧着了,lO多分钟前还在一起商量着怎样做午饭的战友们,此刻全身着火烧成了火球,他们挣扎翻滚,直到最后一动不动,面目全非。而掉在胡金海身边的炸弹只是一个“哑弹”,他侥幸地只负了重伤。

    81岁的胡金海老人坐在刻着自己名字、却埋葬着另一位无名烈士的墓碑前失声痛哭。余法海坐在老人的身边,想劝慰老人,可他说不出一句话,只能和老人一样泪如雨下。

    寻亲,就这样艰难而又令人震撼地进行着。大半年时间,余法海相继为8位长眠在老营盘的英烈找到了亲人。而他自己所受到的震撼和感动,却是“8”的十倍百倍!

    寻亲行动走向全国

    就像是一门必修的功课,隔三岔五的,余法海总要到老营盘去看一看,不去心里不踏实。

    看到8座50多年来一直寂寞孤独的坟前出现了亲人祭奠的鲜花,余法海的心里洋溢着宽慰。虽然和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相比这些回报还显得分量太轻,但他无怨无悔。让他心急如焚的,是寻亲工作进展太慢,为了找到一位英烈的亲人,往往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牵动几十上百号人。

    老营盘英烈名录上的刘宜斋是河南舞阳县人。余法海带着从饭碗里抠出来的800元钱搭车前往舞阳,可在舞阳民政局却找不到标注在刘宜斋墓碑上的村庄。除去车费,才两天时间,800元钱已所剩无几。没办法,余法海只好留下有关材料打道回程。回家后,他通过电话、书信继续和舞阳方面联系。虽然当地公安、民政机关鼎力相助,但找到刘宜斋的祖籍舞阳市尚店镇和刘宣斋的儿子,已是半年后的事情。

    照这样的速度,要为老营盘的所有英烈找到亲人,何年何月才能完成任务!

    “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哪能说找到就找到。你不要急,慢慢来。”家人见余法海整日整夜地焦虑不安,就安慰他。

    “我身体不好,谁知道老天爷还能给我几年时间,我不急行吗?”

    2006年底,长年的病痛加上劳累焦急,余法海病倒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一天,余法海在浏览报纸时突然看到一条消息:山西老人王艾普是一位转业老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地摊上买到三本太原战役阵亡烈士通知书,此后便散尽家财,四处投递这些烈士阵亡通知书。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一直在协助王艾普老人,要帮他在有生之年完成把这些通知书投递到位的心愿。看到这条消息,余法海眼前一亮,华中科技大学就在离家乡赤壁市不远的武汉,我何不借助这些可爱的大学生,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完成寻亲任务!想到这里,病中的余法海激动地从床上坐起来,奋笔给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发生在老营盘的一桩桩往事。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收到余法海的信后,既被埋葬在老营盘的革命英烈、同时也被余法海的拳拳赤子之情

    所感动,他们立即给余法海回信,邀请他到学校做宣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在武汉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间阶梯教室里,穿着没戴警衔标志的警服、满头白发的余法海慷慨陈辞,讲抗美援朝,讲广西剿匪,讲野战医院,讲老营盘。演讲结束时,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120行散文诗——

    硝烟炮火战争

    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亲历

    我们只是在电视和书本上

    看到过刀光剑影

    谁为共和国的诞生而捐躯呀

    只有人民子弟兵

    在冲锋的号角中前进

    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用他们的青春生命

    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

    幸福和谐安宁

    每当我去一次羊揍洞

    每当我走进142位英烈的墓群

    目睹那悲壮荒凉

    被风化得模糊不清

    而又矮小的碑林

    不由得被一种

    人性的良知唤醒

    被遗忘的老营盘啊

    你沉睡了五十多年

    但我仿佛听到

    你们在呐喊的声音

    余法海充满感情的讲述和满怀激情的朗诵,激起数百名莘莘学子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既授人知识又育人品德是该校的优良传统。为配合余法海寻亲,校团委专门组织了两次培训,请报社知名记者讲授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深入调查的技巧。结合余法海的寻亲图表,学校还专门给460名热心参与此项活动的学生印发了“寻亲指南”。

    长眠在老营盘的142位英烈中,有3位青年女兵。唐文英,河南省邓县近前乡人,志愿军机要收发员,牺牲时19岁。黄琪,原住天津市第十区岳阳道求志里8号,广东军区后勤部审计员,牺牲时26岁。傅志明,江西萍乡人,两广纵队护士,牺牲时20岁。

    “唐文英的亲人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寻亲团的王浩同学找到的。邓县已经改名邓州市,唐文英的家乡是邓州市龙堰乡张营村。当唐文玉、唐文西两兄弟得知自己50多年前离家的三姐而今长眠在老营盘时,一个劲地说,我们终于实现了老母亲生前的遗愿。而王浩同学则说,他利用假期开展寻亲工作,不仅找到了英烈的亲人,自己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余法海说,现在有很多热心人在帮助他,鼓励他,对于在有生之年完成为老营盘英烈寻找亲人的任务,他信心更足了。“老营盘墓地5排7号墓的刘东烈士的亲人就是广西‘北流圭江论坛’的几个网友协助找到的。网友们相约骑摩托车开展寻亲之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刘东的弟弟刘盛初。之后,网友们又资助刘盛初和他的儿子到湖北赤壁祭奠刘东。那天刘盛初来赤壁祭拜哥哥,在坟前长跪了半个多小时,一言不发,最后取了一捧泥土回家。”

    余法海为英烈寻亲的事迹见诸媒体。政府部门全力提供帮助,不少新闻媒体主动参与声援,自觉加入寻亲队伍的社会各界群众也越来越多。寻亲,演绎成了一场轰轰烈烈、波及全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信念之旅’。坐在教室里就是读上10本政治教科书,也不一定抵得上一次寻找英烈家属的旅程!”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刘钢的万千感慨,对于由余法海发起的这场寻亲活动的意义,或许不失为一个生动的总结。

    好人自有好报

    2007年10月6日,广州。覃汉珍老人接到女儿覃璐玲从湖北打回的电话,感觉就如同听到了天籁之声。女儿在电话里告诉他:叔叔的墓地找到了。

    覃汉珍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弟弟覃汉昆是l 948年入伍的,刚上战场那会儿,他还给家里写过几封信,后来就再也没有音信了。全国解放后,一家人牵挂着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覃汉昆,先后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他的下落,可哪家部门都没有弟弟的档案。50多年了,下落不明的覃汉昆一直是覃汉珍藏在心底的病。半个世纪没有音信,这会儿竟然在湖北找到了下落,覃汉珍能不激动吗?覃汉珍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叮问女儿:是不是真的?会不会弄错?当女儿告诉他千真万确,是湖北一个叫余法海的警官为他们找到了叔叔的墓地时,覃汉珍激动得一边在屋子里颤悠悠地踱着步,一边一个劲地喃喃自语:谢天谢地,真是谢天谢地!

    为了找到覃汉昆的亲人,余法海费的周折同样不少。

    在老营盘英烈名录中,覃汉昆的墓碑上刻记的名字是覃汉坤,祖籍是广西贵县人。根据这条线索,余法海提着他那个出门从不离手的帆布包,带着1000元钱上路了。余法海家境一般,寻亲的费用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抠出来的。维持最低治疗标准,他每个月需要近2000元的治疗费。本来就不抽烟、不喝酒的他,甚至连矿泉水都不敢喝了,每次外出,他都要把那个大号的热水杯灌得满满的。余法海的老伴下岗后坚持在外做清洁工,为的是挣钱补贴家用。就连9岁的孙子也知道爷爷要为烈士寻亲,从此再也不找他要零花钱。1000元钱,对有些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在余法海那里,却是几个月的积攒!没想到当他先是搭车后又转车找到贵县时,当地人说,覃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举家迁往广东了。由于身上的盘缠已不够他继续前往广东找人,余法海只好和往常一样把有关材料交给当地公安机关,委托他们帮忙寻找新的线索。媒体的报道,已使余法海有了“名气”,当地公安局的领导承诺说,老余你身体不好,先回湖北休息吧,再难我们也要帮你找到覃汉珍的下落。贵县公安局的同志果然一言九鼎,他们查找了近千件档案,寻找了近百名知情人,最终找到了覃氏家人现在广州的住址。费尽周折的余法海这才和覃氏姐弟建立了联系。

    从父亲的嘴里,覃璐玲没少听说过叔叔的事,知道父亲对叔叔的那份牵挂。50多年没有消息,如今忽然说找到了,她的心里也不敢太相信。覃璐玲和几个弟弟商量后,决定先瞒着父亲,去湖北赤壁看个究竟。“待消息证实后再给父亲一个惊喜吧!”主意打定后,覃氏姐弟先用短信和远在湖北的余法海联系,接着又通过网络查询余法海的情况。网上的信息,让覃璐玲姐弟欣喜异常,余法海在网上是一个大名人,被称为“寻亲英雄”。情况证实后,覃璐玲姐弟决定利用“十一”黄金周长假,到湖北的赤壁去实地察看叔叔的墓地。

    覃璐玲姐弟乘火车到达赤壁时,已是凌晨3时30分。一出车站,他们就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举着牌子在等候他们。这个人就是余法海。他们看到余法海如此年迈,便问他“高寿”。当他们得知余法海的真实年龄后,怎么也不敢相信余法海其实才57岁。更让覃璐玲姐弟感动和惊诧的,还不是余法海的年龄和长相,而是他为寻找他们的叔叔所付出的心血。

    覃汉昆参军时没有成家,临别家乡前,他对哥哥覃汉珍说,我这一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你结婚有了孩子后,将第一个孩子过继给我,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我的后人。覃汉珍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覃璐玲。按照兄弟俩的约定,覃汉昆应该是覃璐玲的寄父。

    “老余同志呀,我只听说自己有一个寄父,是你让我圆了和寄父见面的梦,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让我给你磕一个头吧!”覃璐玲说罢便要下跪。

    “要不得,要不得。你寄父为了国家,把年轻的生命都搭上了,我跑点路,费点时间算得了什么!”余法海连忙扶起覃璐玲姐弟,天一放亮,就带着覃氏姐弟到了30多公里外的老营盘英烈墓地。

    和往常一样,那一天的场面感人至深。祭奠完亲人,覃璐玲姐弟诚挚邀请余法海抽暇到广州旅游。“广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带你去看改革开放的成果,去看大海。”

    谈到广东,余法海若有所思。“广东于我有恩呀。10年前,当我生命垂危、几近绝望的时候,有很多好心人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众多好心人中就有两位广东的朋友。一位是番禺的无名氏,她捐助了1500元。再一位是佛山的下岗工人霍淡然,他捐助了400元。这400元,是他当时一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交谈间,余法海透露了一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很想去广东面谢这两位恩人。

    覃氏姐弟见说,当即表示:“我们资助你,帮你了却心愿。”

    2007年10月19日,在覃氏姐弟的资助下,余法海来到了广东佛山,见到了早已神交的霍淡然。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好人自有好报。这一刻,余法海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一句带有宿命色彩的民谚。

    太阳已爬上中天,阳光艳丽和温柔起来,老营盘背后起伏的山峦,看上去肃穆之中有了几许亲切。

    唐文玉、唐文西兄弟俩祭奠完姐姐唐文英,久久不愿离去。有一些循着爆竹声前来看热闹的村民站在墓园门口,很是开阔的墓地中间,余法海沐浴着当空投下的阳光,身子显得有些矮小。我看着,看着,突然感到他矮小的身子和墓园背后起伏的山峦融为了一体,而他本来显得有些矮小的身子也因此变得高大和壮实起来。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的脑子里突然涌现出一幅图腾——英雄无语,青山永在。

    发稿编辑 陈燕天

    推荐访问:悲壮 英雄 无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