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理论溯源、多维诠释与深化方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9 09:20:32 点击:

    摘      要: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是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合生态创新、演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研究范式的一系列管理创新理论,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溯源。阐释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發展路径、诠释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行为逻辑分析要素,则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提供了多维支持。在现阶段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显现的背景之下,创新持续性、创新扩散性、创新风险规避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重视,逐渐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深化方向,其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行为逻辑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9)07-0009-10

    收稿日期:2019-06-02

    作者简介:戴祥玉(1987—),女,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深度贫困地区政府精准扶贫的自适应创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YJC630024;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合作共治的公共性困境与社区营造”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SH108。

    随着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内外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的发展,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逐渐成为公共治理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发展要求的引导下,“全国一本帐、上下一盘棋”的外部统摄型创新执行范式逐渐式微,各地为增进竞争优势,通过“向中央政府竞争”和“向社会竞争”两个维度,[1]展开了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的发展趋势。[2]但与此同时,在潜在利益冲突、原有路径惯性和现实制度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发展所面临的创新目标短视、治理结构单一和配套管理滞后等诸多现实挑战不容忽视。[3]鉴于此,通过对国内外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总结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路径和行为逻辑,并管窥到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理论特点与前瞻议题,继而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解释路径。

    一、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理论溯源

    管理创新理论着力于改变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方式和能力,提升管理系统的绩效。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开始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创新问题,并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的构想,继而形成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即创造出不同于现有技术范式、商业模式的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函数,具体包括采用新产品、利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拓新资源和构建新组织五种创新模式,这对管理创新理论的后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就理论特点而言,组织创新过程先后经历了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一体化创新和系统集成网络五种创新模式。[4]随着知识创造、理论丰富、人才流动及创新复杂性的增多,对于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逐渐从过去机械的、封闭的、线性的、注重企业家单向度创新的传统创新模式演变为机动的、开放的、多线性的、注重企业与环境、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系统创新模式。在管理创新理论视域下,组织的创新行为内嵌于特定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之内,创新的生成机制、决策机制、传播机制和评估机制无一不通过创新主体对组织领导的变革、组织结构的优化和组织文化的塑造等得以实现,这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特征具有高度契合性,特别是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中生态创新、演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研究范式,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理论溯源,因而对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潜能、构建可持续创新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生态创新理论的研究范式

    在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为了更好地诠释创新系统的协同竞争与互惠共生的特点,国外学者将创新理论与生态学相结合,将研究的视角从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转向创新过程和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上来,继而产生了生态创新理论的研究范式。创新并非封闭于组织内部的创造性活动,亦非单向的、重复的线性活动,而是受复杂生态创新系统影响和制约的,因此,在管理创新研究中应保持开放的、以需求为导向、以环境为基础的理念。虽然,国内外对于生态创新理论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生态创新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创新内嵌于具体的生态创新系统中,环境的可预料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决策、行为及创新的持续性。无论是Freeman的创新网络[5]还是Adner创新生态[6]都表明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状况对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二是如果忽视生态创新系统的影响,企业将会面临项目风险、依赖风险和整合风险三类生态创新风险。[7]三是生态创新理论主张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价值的创造。随着创新组织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增强,通过在开放式创新中汲取“生态系统成员的特殊关系资产、共享知识、互补性资源与能力、互通高效治理”[8]等潜在竞争优势资源,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保障创新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创新理论视域下的组织创新行为方式,可分为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封闭式创新,即自我封闭、自我依赖的传统创新模式,强调的是组织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化和自我潜能的激发,这种创新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组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而开放式创新,则指跨越组织自身的刚性边界,从创新组织外部引进更多元的创新元素和支持,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的均衡与协调实现创新价值的创新模式。自从美国学者亨利·切萨布鲁夫首次提出“开放创新”的概念后,主张创新要素间的相互融合及组织战略和技术上集成创新,多元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创新的开放式创新,因其对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而使之成为当前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外溢效益内部化的主要路径之一。不过,国外学者也注意到,开放式创新相较于封闭式创新带有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正确识别、评价和挖掘外部创新资源才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提升创新的持续性。

    推荐访问:多维 溯源 地方政府 深化 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