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9 07:50:09 点击:

    摘 要:笔者作为“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至今已给5个班的学生上过这门课。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一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并且有了创新意识,思维变得更活跃、更自由。

    关键词:国际政治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一、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1997年国家教委出台《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该意见针对中小学,但事实上大学也很有必要实施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之中。该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等教育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012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宝贵的”,“在母校的学习,使我养成了从不迷信权威的习惯,遇事总是要问一个为什么,通过自己,探寻追求真理的脚步。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是母校教给我的”。温家宝提倡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源自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国学大师王国维题写的墓志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学铸造“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重要途径乃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把学生视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主角),把教师视为教育的配角,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求索知识,探索真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敢于与教师讨论问题甚至辩论,在这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由之精神”和“独立之思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是对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提出的传统教育理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突破,重新界定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西方大学教育早就普遍采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敢于质疑学术权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开展学术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能够提出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因此,西方大学教育为西方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推动了西方学术繁荣。我国应借鉴西方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大力推动本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向前发展。

    二、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国际政治学是以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广西民族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是自治区特色专业,该专业开设“国际政治学”课程已有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广西民族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停留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即以灌输为主,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虽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有师生互动环节,但讨论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占的比重很小;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多媒体教学也是为灌输服务的,目的是提高灌输效率。此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立足点在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此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能使学生获取一些知识,掌握一些原理和观点,但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探索和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自2012年3月起担任“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至今已给5个班的学生上过这门课。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此,笔者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一次概括和总结。

    1.树立“师生一起探索道、发现道”的教学理念

    要做教改,理念先行。传统的教育理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蕴含“师者传道”的教学理念,这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教师给学生传道(传授知识和真理)。笔者以为,这一教学理念需被颠覆,应树立“师生一起探索道、发现道”的教学理念。这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和发现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事实上,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永远在发展的。教师并非真理的天然拥有者,教师也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检验真理,教师只是比学生多读了一些书,早一些思考罢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然百分之百地掌握了真理,更不意味着学生对真理一无所知。也许某些聪明学生的悟性比教师更高,在听了教师的介绍,看了书之后比教师更早悟到真理。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真理面前是完全平等的。想通了这一点,教师就能摆正心态,放低身段,愿意与学生一起平等地探索真理。

    只有教师自愿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拱手让给学生,学生方能得到解放,方能培养自我主体意识。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意味着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研究,主动探索真理,敢于质疑和批判,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想,勇于和同学、教师讨论甚至辩论。

    2.借鉴西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以在讲台上说得滔滔不绝、天花乱坠为本事,此方法可概括为“灌输式”或“填鸭式”。而西方教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注重采用师生讨论方式,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柏拉图继承了恩师的教学方法,他的课堂教学几乎完全是师生对话和讨论,以至于他的全部著作也基本上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来撰写。时至今日,西方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讨论、师生角色反串、指导学生读书、布置课程论文等几种。笔者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

    (1)讲解。讲解是传统教学方法,笔者以此法向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此法仍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2)讨论。受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桑德尔的网络公开课的启发,笔者在“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把讨论环节作为课堂的主要环节(该环节所花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50%以上)。每次备课,笔者都会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若干个富有思辨价值和意义的讨论题,随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讨论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可进行辩论。笔者在学生阐述完观点和结束辩论后,总结和评析各种观点。最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讨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师生角色反串。师生角色反串的意思是: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都会邀请一位学生担任下次课的临时教师,要求其用心备课,查找资料,准备课件,在下次上课时安排其上讲台讲大约10分钟的课程内容,笔者则退到学生座位上,充当学生,认真听课。当“临时教师”讲完后,笔者再登上讲台,对其讲课进行点评。该方法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为其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因而颇受学生欢迎。

    (4)指导学生读书。要学好“国际政治学”这门课程,光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批国际政治学的参考书,要求他们到图书馆借阅,并做好读书笔记。

    (5)布置课程论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分别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作为课程作业。论文撰写最能锻炼学生的学术研究基本功(尤其是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3.采用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即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法已经过时,应采用新的评价方法,即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充当临时教师的表现与读书情况、课程论文质量、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如果说传统评价方法属于“平面评价”,那么新的评价方法就属于“立体评价”。

    三、教学效果

    从笔者给5个班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情况来看,笔者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踊跃报名担任临时教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基本上能够在课后去借阅笔者推荐的参考书,并做读书笔记。同时能够认真完成课程论文,并有一定的质量。期末考试成绩还算不错,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80分以上。

    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与创新意识,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很自由。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国际政治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2012XJGA01];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编号:2011C0019]。

    作者简介:陈 强(1971—),男,法国巴黎东大学政治哲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政治文化与国际关系。

    推荐访问:政治学 实施素质教育 课程 创新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