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舞阳贾湖》书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9 02:25:09 点击:

    《舞阳贾湖》一书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介绍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报告,在1992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发行,分上下两册。是一本由多学科参与、数十人花费十多年编写的洋洋巨著,被认为是20世纪末考古学界推出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论著,出版后引起了学林的极大关注。①

    整体影响

    从整体上来说该书继承了传统考古学报告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弥补这传统考古学报告中的不足,对其一些创新和独特之处我将在下文中一一说明,首先我得先向报告的总负责人张居中先生致敬,如果没有他广阔的胸襟这本报告也不会有如此完善之处。据魏京武先生统计,首先,从报告的编写人员的组成来看,除主编、执笔张居中先生是考古学家外,特邀撰稿人多达35人。由这么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共同编写一部考古发掘报告,这在我国已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尚属首次,这就决定了这部考古发掘报告的多学科研究。②从现在考古学的学科发展来看,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考古学所面对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光靠考古学家本身是无法完全复原古代社会的,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发挥所学长处 服务于考古,但从更本上来说,从最初的发掘开始就让多学科去参与,拿出最原始的资料让懂的人去研究,这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现在确实存在有些学者霸占原始材料,用材料来发文章的现象。因此我钦佩张居中先生的胸襟,动用自己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毫不吝啬的将原始资料贡献出来,让大家去研究去完善报告,使一个报告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张忠培先生曾经说过“考古报告者, 是被发掘或经调查的遗存的一种有限的和作者从这类遗存获得的信息的载体。发掘是对遗存的科学的保护性破坏, 故考古报告是对这类被破坏了的遗存的一种必要的保护形式。所以如此说, 是因为人们要再了解已被发掘了的遗存, 除了查看文字记录、图纸、照片及获取的遗存外, 就只能阅读考古报告了; 而再也见不到遗存本身或未经发掘的“完整”的遗存了。考古报告比保存在单位内的文字记录、图纸、照片及遗存, 于时、空的传播方面更具广延性的优点。”③。因此如何去编写好一本考古报告是对以破坏遗存的一种最大尊重,遗存已经被破坏,我们无法直接去面对他,只能通过报告中所反映的信息对该遗存进行研究,再好的看图说话,还是比不上对实物的认识,所以如何动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化的公布遗存本身的信息是考古报告最大的意义。但该书在这方面也有一点缺陷夏鼐先生曾反复强调,考古报告要忠实可靠,文献考证和推测性的东西,最好是另外写文章,不要放在报告里。”而该书在下卷,大量公布材料的同时,也做了过多的评述,这对以后大家进行研究也是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本人经过短短几年的学习,偶读一些报告,也参与过一次报告的编写,谈不上对报告的编写有什么认识,只是简单的认为,考古报告就该客观的将发掘的遗存详实的介绍出来,在介绍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相关的人采用最适合这种对象公布的方式公布出来,让大家有更清楚的了解。

    下面就对该书一些具体的问题谈谈我的简单想法。主要以公布材料的上卷为主,下卷涉及的一些研究本文只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传统梳理中的细节体现

    该书上卷用传统的方法对资料进行了介绍,虽然用的是传统方法,但是其对细节的注重处处可见,从上卷第一章来看,基本上全面的介绍了该遗址的一些背景信息如传统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等,但第三节周围古代遗址的分布颇有特色,在以前的报告中少有看到,虽然该结只是简单介绍了贾湖从旧石器时代到商周石器六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但对我们整体认识贾湖地区早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在期自然环境一节中对山地、矿产与土壤的介绍有利于读者在思考其文化形成时有一个较为现实的比对对象。

    第二章的精彩部分在第二节中,本节标题为资料整理,作者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不同器物的整理背景和整理方法,这点是难能可贵的,这样可以让读者对该报告中涉及的遗迹遗物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对器物分类的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将来参加其他遗址整理工作的人有指导作用。但是这部分本人觉得还是有补充的地方,既然分门了介绍了各种遗物的的整理方法,也涉及了一些分类标准,那就可以做的更详细一些,这个问题也是其他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陶质陶色的分类,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设定这个标准的时候,整理者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莫说现在没有一个较为清楚的统计办法,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统计方法,由于陶器的特殊性确实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可以在这部分公布一些彩图,比如将我们已分类好的各类颜色的陶器放在一起拍个照进行公布,对一些无法进行判断的也做一个简单说明,虽然一个报告里的灰白陶在其他报告中有可能会被称为灰陶,但有具体的彩图,读者心里就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判断。

    第三章地层堆积。过去我们的考古报告中一般只选择少数典型的地层堆积加以介绍,而《舞阳贾湖》介绍地层堆积的剖面图达10幅,共18个剖面图,涉及到40多个探方,包括遗址西区、中区和东区,以及各区内的不同小区。象这样全面地公布遗址地层剖面图在已出版的考古报告中少见。我们知道,一个遗址的面积少则几万平方米,大则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这样大面积的遗址各处的地层堆积不可能完全相同,成因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只公布几个典型的地层是不够的。《舞阳贾湖》公布这么多的地层剖面图并就不同小区的地层成因进行探讨,这无疑有助于读者对整个遗址地层堆积情况及成因的了解。

    在介绍遗迹现象时,该书也是很有独特之处,如介绍房址时,有一节就专门介绍建筑技术,虽然这种介绍的结论有待大家的讨论,但从发掘者本身对其有个简单的介绍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集合各类专家来编写,这就大大提高了编写的准确性,而且在介绍各种遗迹现象时,该书也秉承着能详细就详细能多就多的态度,争取将更多的信息反馈给读者。在灰坑介绍这一章编者就很好的做到本人上面提到的,对分类标准的介绍,其用表格详细的介绍了各类灰坑的分类标准,这就让读者对这些抽象的A、B、C、D,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近方形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映像。但在介绍某些墓葬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编者只公布了每个墓葬的平面图并没有公布剖面图,这应该是一种不规范的公布方式,对读者理解该类遗迹会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在描述墓葬时也没有介绍其长、宽、深等信息,对这些细节的处理上该书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读有关石器的书籍,所以我较为详细的阅读了石制品这一节,从整体上来说这一章也基本上是符合考古学报告要求的,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所出石制品的资料。但其对石制品的分类还有待商榷,尤其是打制石器,还是较为规矩的使用了传统的类型学的分类方式,这种方式的使用是没有什么错的,虽然在早期石器的分类中这种方法并不是最为合理的,但基本方法是没有变的,而且在石制品最初分类的时候没有将打制石器和磨制是其两个大类明确的分出来,这两种不同的工艺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如果分开来写不同工艺所选用的原料技术,会更好的去认识整个遗址的性质。但作者最后作者提出两点为人们所忽视的现象是难能可贵的,第一石质工具之打磨兼制和通体磨光与石料有关,优硬质石料制品多通体磨光,粗质易损之石材制物多磨及刃柄部分。第二锯镰之开刃方法用磨砺法,时间在二期以后即距今八千年左右,这说明锯镰的开刃技术是由打制直接过渡到磨砺法的。

    《舞阳贾湖》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原始乐器骨笛的发现,报告编者从1987年到1994年对这批骨笛作了科学的三次测音研究,取得相当的成果,发现音阶的变化,随着孔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音律的变化是为满足人们实践的需要而在增加。早期5声音阶,中期6声,晚期7-8声音阶,到中期可以出完整七声音阶的能力,“4”音最后才出现。四声音阶就可以构成完美的音调,现在贾湖一带的民歌中还是四声音阶。通过与音乐家的合作这批骨笛进行分期、测音、演奏实验、制作艺术等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8000一9000年贾湖人已能演奏出完备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其准确度令人叹服。报告还列举了大的骨笛测音对照表,这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共了丰富的资料。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类型学是出于对器物本身的内涵认识的分类的,而不是简单的对其外形的一种判断。

    在第七章分期研究中,第一节陶容器主要器类的演变趋势一节中对各主要器类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对我们认识整个遗址的发展脉络和参考编写的者的研究思路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在第二节中典型层位关系与典型器物组合中作者更具不同否认去进行了介绍,这对一个很大区域的考古遗存来说是好事情。但在前面的介绍中编者提到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有三个层次,东部为4、5、6三层,西部为3B、3C、4三层,但编者在前面叙述这个事实的时候没有交代这两个区域地层有什么对照关系,虽然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会有所认识,但还是不方便读者联系整个遗址

    在第九章文化性质及周围文化的关系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按发掘布方中作了分区:每区选出典型单位,将所有遗存作了整理,选出个性突出,共性显著的,保存完好的典型层位和典型器物群,整合对比。共在五个区中,分10个大组, 48个典型层组,,394个典型单位, 298个器物群。通过不同的器物群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在贾湖与周围文化关系一节中,编者通过与其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较大这裴李岗文化诸族群及淮河中下游族群,远郊的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族群、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南界的大张庄、下王岗诸族群,再远的彭头山文化等,他特别对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和黄淮交汇地区前仰韶文化阶段的诸文化类型作了入微探奥地分析解读,将其分作两个层次、六个类型的界定关系,把这些纷歧错杂的文化类型及关系作了一个梳理和排比,有了较为清晰的序列和眉目,有助于更全面的解释了贾湖所反映的一些文化特征。

    总结

    本文对上卷的评述在这算是一个简单的小节,由于学识的有限,无法对报告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无法做过多的阐述,只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管的去认识反思,由于下卷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具体化的问题,相当于一个研究论文集,我就不做简述,最后用石兴邦先生在对《舞阳贾湖》评价时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也表达了一些本人浅薄的反思。“多少年来,我们在学术课题的研讨中、田野实践的检验中和考古材料的整理和利用的过程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认识和看法,即发掘研究报告的编写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具体实践者田野工作的综合水平,包括他研习的函盖面和深广度,而田野水平则靠考古者本身的素养,这包括对田野工作的理论、实践与经验对田野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理解程度,相关学科的知识层面和对历史图景的可视度等多诸因素来衡量的。这可以从贾湖报告和其他一些好的报告中得到证实,也为许多有价值的发现与成果所印证。要跻于这样的境界,不仅要靠个人的锻炼和素养,还要靠考古教学制体本身的改革和丰富充实来实现的。”。④(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注解

    ①石兴邦:《喜读<舞阳贾湖>》,《考古》,2001年第6期,第82页。

    ②魏京武:《一部多学科考古研究成果—都<舞阳贾湖>读后》,《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4期,第94页。

    ③张忠培:《漫议考古报告》,《中国文物报》2001 年 9月 2 日。

    ④石兴邦:《解读<舞阳贾湖>》,《文博》2001年第2期,第45页。

    推荐访问:舞阳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