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与政治忠告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22:40:09 点击:

    [摘要]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经历了初步产生、广泛运用和逐步成熟三个阶段,其核心是:政治与经济是辩证统一的,无产阶级政治领导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政治本身,而在于利用政治统治去发展生产力,这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政治举措;促进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甚至是最大的政治,对之若不能从政治上予以高度重视,就是在刻意地淡化或败坏政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将完全溶化在经济中,政治上对人的统治也将转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这表明,经济对于政治来说永远是决定性的基础。但绝不能以此作出经济决定一切的结论,因为决定性的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而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经济与政治相比,政治要占首位。若政治统治尚面临危机而无力维持,更遑论经济目标的实现了。这是列宁留给我们的政治忠告,牢记这些忠告对我们从政治上求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忠告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01

    目前学术界关于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的探讨还不是很深入,且没有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予以全面系统的把握,而只是将其视作列宁政治胸怀和政治品格的一个特定方面;也没有将之归入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范畴,而只是把它看成是列宁分析问题的文化视角、历史视角或者哲学视角;更缺乏对这一政治视角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的拷问,而只是将之认定为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一种偶然性运用。例如,韦定广[1]将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看作是一种政治文化观,认为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行为会对经济文化问题的认识形成一种行政制约,从而妨碍对经济文化问题的妥善解决;李振成[2]从历史视野出发,将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视作一种历史性的“深邃眼光”,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去分析列宁“深邃眼光”的历史厚重性,而恰恰忽视了蕴含于其中的政治意蕴;魏福明等[3]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认为列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在以之去反映时代特质和把握政治需要时,其分析和处理政治问题(诸如执政党建设、法制建设、党政关系与政治体制改革等)的方式就显现为一种政治文明和政治眼光;苏玲[4]将这一政治视角误解为一种“政治教育观”“政治伦理观”“国际政治观”“政治哲学观”或“社会政治观”;俞良早[5]虽然看到了列宁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内涵,但似乎又将之引向了更加偏狭的区域,不能揭示出列宁那种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革命气概与政治情怀,无从彰显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政治品格与领袖风采。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实践家,结合自身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研究和领导俄国社会革命的政治实践,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政治高度总结俄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俄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政治策略,把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引向胜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不仅非常独特而且博大精深,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都有很精彩的表述。本文拟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入手,从初步产生、广泛运用和逐步成熟三个阶段,对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视角进行历史性梳理,旨在全面彰显列宁独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眼光的理论内涵与思想价值,以澄清目前学界的种种误解。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考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政治视角初步产生

    近代俄国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比较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小农国家,在这样的国度中能否建立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一直是困扰俄国思想界的重大理论问题。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初步产生了从政治高度考察经济问题的想法,在其批判自由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和经济主义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初步表征和阐释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其一,在列宁看来,俄国自由民粹主义者之所以宣扬“主观社会学”而反对唯物史观,之所以否认历史事实的客观实在性及规律性,其政治目的就在于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进而否定无产阶级能够承担领导革命的历史重任;其主张英雄史观而蔑视群众史观的根本用意,在于否定无产阶级领导权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针对民粹主义者主张的“社会学的根本任务是阐明那些使人的本性的这种或那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社会条件”[6](P5) 的抽象人性论观点,列宁指出,民粹主义者之所以会在社会历史问题上犯政治错误,其关键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只就经济问题论经济,只就社会问题论社会,不善于从政治角度考察经济和社会问题,而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6](P8)。的确,表面上看,全部历史是由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但事实上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绝不是少数的个人,历史不是个人活动的机械总和,个人的活动要受到人民群众活动规律的支配,个人的活动只有与历史规律相一致、与人民群众的活动相一致,才能发生作用。因而,俄国革命不是少数政治家的革命,而是人民群众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出路只有一条,即“从资产阶级制度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出路,这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6](P27)。这样,列宁就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政治高度,批判了民粹主义的唯心史观。另一方面,民粹主义者不懂得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分析问题,特别是不善于从政治视角考察经济问题,而只就经济分析经济,把经济只看作经济,而没有把经济同时看作是政治。例如,他们习惯于把社会形态理解为社会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经济形态,没有看到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上层建筑因素,没有看到经济与政治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而在列宁看来,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包括上层建筑因素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形态。他说,“全部问题在于马克思并不以这个骨骼为满足,并不仅以通常意义的‘经济理论’为限;虽然他完全用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构成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6](P9)。这样列宁就从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上,特别是从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入手,揭示了民粹主义远离无产阶级政治的“经济唯物主义”的错误。列宁在这种批判性分析中,强调了从政治角度考察并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政治 列宁 忠告 视角 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