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课程整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改革探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21:50:09 点击:

    【摘 要】本文分析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进行整合的必要性,针对教法课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亟须调整与完善、学生缺乏学习教法课的兴趣等问题,提出课程整合视角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改进策略:从综合化角度出发,掌控教法课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教学元素,发挥其联合应用的效果;提高课程整合意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程整合  学前教育专业  教法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50-03

    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部门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度重视,对课程整合相关理论的应用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高等院校要加大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尽可能地扩大培养涉及的范围。在该纲要的指导下,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完善专业教法课程,优化幼儿教师的培养效果。与此同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说明中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为此,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法课也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整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相应实践能力、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幼儿教师。

    一、课程整合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关系

    课程整合是改善课程组成模式的一种手段,重视学科的横向连接,并期望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中与其他科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一些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这种整合手段的概念再次梳理清晰,认为这种手段能够根据生活实际中的各项问题,以知识点应用和教学活动为辅助,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实用性较强的经验,并与自身经验和知识进行整合。由此可见,课程整合不仅仅局限于设计课程,需要利用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及手段对某一研究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

    有研究者指出,要以各学科的本体位置出发,改善单一结构,整合效果较差的状态,强调课程的多元化建设。这种建设工作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配合,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法课中每个课程整合的优先等级相同,原因在于每个课程都是幼儿形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且每个课程的教法元素大相径庭,因此,将教法整合课程应用到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是未来该行业的教育趋势。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法课可分为五大领域的教学法,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这五大领域的课程具有相互独立且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幼儿的发展是需要多方位的,因此这五大领域课程彼此存在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例如幼儿园开展的“我们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既可以开展科学层面的教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也可以开展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保护环境”,还可以开展语言和艺术二者相结合的讲述和绘画活动“我喜爱的动物”,等等。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幼儿的认知及能力获得综合的发展。再如语言教育活动—— 故事《爱干净的小猪》中蕴含了丰富的道理,既有语言领域的学习内容,也有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无论存在多少差异,但课程性质大体相同,对学生实施各领域教学的实践能力都要关注,教育活动的开展模式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继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进行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课程整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基础。一方面,这种整合手段的哲学理论根深蒂固。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事物间都具有较强的连接性,关系非常密切,这种理论在教法课程中同样适用。上文已经介绍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教法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这些层面共同组成了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这些层面的整合同样需要哲学理论。另一方面,心理学对于发展层面的研究指出:知识在连接的过程中,只有缩短面向对象的记忆时间,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当情境教学与教学活动融合时,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主题形式开展课程是最为适宜的。

    其次,整合教法课程有助于达成幼儿教师多方面的培养目标。一是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夫”,如理论知识、基础知識、专业技能,等等。二是学生需要具备正向的价值观及专业素养。三是学生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科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并能够将其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这些要求也可以在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幼师执业标准的《幼儿园老师的职业准则》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整合教法课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动态化理念和综合化理念,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并且也可以在执业的过程中为孩子造全方位发展的实践机遇。过去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理论学习的关注度较低,且基本采取分领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分离,这就背离了目前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理念。因此,进行教法课程的整合显得非常有必要。

    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在一些高等学校的开设时间较短,许多授课老师都并非本专业出身,根据相关文献的统计数据:高等学校学前教育的授课老师专业出身仅占10%,且学历普遍为本科生,学历为研究生的老师数量仅为三分之一,因此专业知识储备量较差。而其他专业的授课老师学历多以研究生为主,只含有极少数学历为本科毕业生。再加上多数学前专业老师本身没有幼儿教育经验,无法将幼教经验融合到实际教学中去,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不到位。甚至有的教法课常常由艺术类或其他没有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相关的教学作,致使老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亟须调整与完善。一方面,现阶段高等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点的重复性较多,例如社会与语言涉及的知识点与幼儿心理发展学涉及的知识点或教学内容存在重合,浪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调整。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学时,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过分强调“教学”中的“教”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内容设计以理论讲授为主,以提问回答的教学互动为辅助,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微格教室、小组相互试教、集体试讲等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缺乏学习教法课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该专业存在较强的厌烦心理。其中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老师的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创新意识不够,降低了该学科学习的趣味性,继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二是教学评价机制存在漏洞,不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能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不能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五、课程整合视角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改进策略

    当下,许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及高等学校的管理者都已经认识到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强化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整合策略。

    (一)从综合化角度出发,掌控教法课的发展趋势。在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时,需要以教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出发点,开展相关的整合工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五大领域为基准建立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教育,独立且相互渗透。例如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春天在哪里》的歌唱教学中,目标的制定应包括科学领域目标“感知春天的样子”、音乐技能目标“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歌唱”,同时还可以制定美术方面的目标“能把看见春天的样子画出来”,活动过程中还涉及社会领域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的情感体验”,因此活动目标制定及活动过程应尽可能进行综合化设计。通过对幼儿园现阶段的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化的课程整合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教法课程也需要开展相应的变革,使其能够培养大学生综合教育的能力。因此,高校老师在开展教法课程改革时,应该以积极创新的态度,加强与各领域教学法老师的沟通,防止出现各科目教学分离的现象,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五大领域的教学要点及相互融合的手段,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其能够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充分挖掘教学元素,发挥其联合应用的效果。课程目的需要教学手段的支持,如果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看作建筑行业的建造图纸,那么教学活动就是实施图纸的施工流程。学生、老师和教学效果是教学的三要素,其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位置;老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监督者;教学效果指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中介综合体,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等。

    基于课程整合的环境,高校要将教学元素的联合应用效果发挥出来。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招聘专业教师时不以学历为唯一标准,而以能力为衡量标准,可以优先考虑具有专业实践背景的人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找到专业技能学习的成就感与价值感。例如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微格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专业老师和专业学生的课程整合和能力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创设轻松、快乐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三是重专业知识的拓展,高等学校可以与当地优秀幼儿园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建立专业实践基地,为老师提供教学实验场所,方便学生深入幼儿园开展交流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此外,高校也要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让授课老师能够了解现阶段幼儿园课程发展和改革现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反思,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三)提高课程整合意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首先要了解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备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各领域的教学法中有机地融合各领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完美融合,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幼儿的教育目标。此外,课程的整合离不开高效率的教学评价机制。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开展相关评价。我们常常将创新与专业课程的教法联合在一起,实质上,评价体系也需要一定的创新。不仅要在学生自身和学生间开展这种评价,在老师和学生间开展教学评价也非常重要。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强化学生反馈的实时性,帮助学生明确(下转第105页)(上接第51页)教学设计的实际作用;老师可以在这种机制建设的环境下,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课程开展的具体情况,为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开展评价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开展趣味度较高的教学互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其能够掌握开展高效率教学的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教學科目较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以现阶段社会的需求形态为参照,创新教法课的教学手段,找到更适合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法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胡碧霞.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新理念[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李丽华,许红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整合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3]严静鸣.基于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孙丽花,马荣霞.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整合式教学法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4)

    [5]张燕子.“全实践”理念下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探究——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4)

    [6]李敏.基于课程整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改革[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7]关蕊.基于课程整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北部湾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学前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7QJGA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麦融冰(1975— ),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北部湾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学前儿童教育。

    (责编 王 一)

    推荐访问:教法 学前教育 课改 探讨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