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21:45:14 点击:

    【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主线,对我党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过程进行论述,并对执政党哲学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行总结。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上经历过无数次实践和伟大创新的产物,同时是引导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走向,决定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结构以及具体内容的基础,只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中国社会才能够正常发展,中国梦才能够彻底实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意识形态 影响

    哲学是元知识、元理论,是世界观学说,同时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哲学是研究宇宙的基本科学,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以及个人行为。哲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初见于古希腊的自然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华夏大地上第一批哲学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哲学流派众多,19世纪40年代,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哲学家们对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关系进行探讨,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以无产阶级力量和全人类需要为研究基础的哲学理论,也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决走社会主义发展路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全中国人民,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深刻体验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的积极影响作用,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进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重任,更是全社会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之必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并从中国的社会环境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领导人民革命之后,共产党内部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应用产生了分歧,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理论派”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实践派”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方法持不同意见。陈独秀认为应完全学习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的基本方法,而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社会实际角度出发。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谈到“学习”时指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此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形成了空前团结的状态,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讨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对党的活动的引领方向和作用,研究和學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时革命环境下的应用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伟大创新

    1949年10月1日,人民推到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基础建设时期,社会矛盾完全转移,物质发展水平不足,经济落后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邓小平南巡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思想,即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发生变化,由按需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这是对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挑战,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重新定义了生产力结构,也因此引发生产关系的微妙变化,这些客观事实都影响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但是,中国社会并没有像苏联一样经历近15年的动荡时期,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这一切都取决于邓小平理论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描述,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讲究“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中国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和发展需要、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进行客观分析,坚决地认定中国社会仍旧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政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将发展经济作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并将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党章。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继承和发展

    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状态良好但实际上经济规则仍在建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部分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路线产生了动摇。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进行了具体阐述,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际、力量之源。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性质、执政策略以及执政蓝图进行了科学描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土地上的又一次升华。

    (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战略思想优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基本实现,看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共产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方面能够与西方国家媲美,在国际中受到重视,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中国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形成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局面。但是,中国始终存在着内部矛盾,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胡锦涛在2003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观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此为基本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被写入党章,是在三个代表之后,再一次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对改革开放成功进行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进步的战略思想的优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从“形而上”到“实践出真知”——影响意识形态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是以中国社会实际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不断实践、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而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时期就已经呈现的一种影响力。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物质性的解释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知方式,就被中國共产党人应用在革命过程当中,并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可以说,通过社会实践去发展意识形态,而非通过借鉴、理论学习等方式去讨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径,对外来的意识形态,不排斥,而是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将其进行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越之处,也是动力之所在。

    (二)“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意识形态本身是十分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由社会存在决定。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初期,苏联的社会存在状态是最先进的,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被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国际社会认可。苏联解体之后,由马克思主义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逐渐消亡,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碎片化。但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人,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作为目前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不仅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并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传播到全球,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也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为核心而不断发展的。

    (三)“工人阶级先锋队”到“代表中国人民”——影响意识形态主体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核心力量,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创新,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先锋队”发展为“代表中国人民”的执政党,而中国人民中不仅包含了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还包括了对中国发展作出贡献的其他生产关系类型,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被纳入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体范围。无论中国内部社会意识形态多么复杂,中国共产党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能够解释其他意识形态,也能够代表复杂意识形态中的每一个个体。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四)“外部矛盾”到“内部矛盾”——影响意识形态的作用范围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学原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一度形成了中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外部矛盾严峻的局面。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从外部转向内部,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社会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作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国际上的斗争转移到国内经济社会矛盾的解决层面。而习近平新思想的提出又为全世界人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构想,十九大报告被多个国家学习和肯定,可以说,意识形态的作用范围,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各国。

    (五)“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影响意识形态的结构

    科学社会主义所描绘的人类社会发展蓝图,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基础的,强调无产阶级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基础,可以说,意识形态的结构是以政治形态为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的国际交流水平、层次和内容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甚至能够成为其他国家解决政治经济问题的重要策略,这样的意识形态核心基础,是全人类的需要,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识形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并构建了由无产阶级执政的政府能够带领劳动人们到达的一种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数次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堤上进行了创造性应用,通过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本身就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验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继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寻求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之体现,也是中国社会在先进意识形态引领下持续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孟 桢.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J].湖南社会科学,2018(09):128-129.

    [2] 刘大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化和拓展[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11):100-102.

    [3] 李福岩.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J].观察与思考,2017(12):115-116.

    [4] 韩天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几个问题[J].法制博览,2018(02):54-56.

    [5] 宋 婕.意识形态再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及其问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9):114-116.

    [6] 侯庆昭.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方式的内在张力[J].智库时代,2017(12):101-102.

    [7] 朱荣英.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阶级人格”与实践本质——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12-114.

    作者简介:段纲(1987年8月-)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聊城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推荐访问:中国化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 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