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教育哲学发展脉络梳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19:55:16 点击:

    【摘要】:中国的教育哲学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从1923年范寿康先生《教育哲学大纲》单行本开始,到现在也只有不到一百的时间。在这期间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既有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教育哲学的思想理论,也有由于国情对苏联的教育哲学学习的阶段。既有对外国的思想直接引入,也有针对自身国情加以改造。虽然中间教育哲学的发展遭受了文革期间的断层,但是文革后在黄济先生和其他一批教育哲学学者的努力下,使得这门学科得以重建,并更加有生命力的发展。目的是对中国整个这时期教育哲学的发展的一个梳理,以及从这发展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关键词】:教育哲学;发展脉络;

    一、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开端

    “教育哲学”一词,最早源于西方。1894年,美国教育家布莱克特将德国哲学家洛孙克兰茨的《教育学的体系》翻译成英文,并改名为“教育哲学”。这就是教育哲学的开始,它标志着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但是在中国,开始没有那么早。直到1921年范寿康先生撰写的《教育哲学大纲》德文论文, 1923年正式出版单行本。范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以“教育哲学”命名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标志着教育哲学在中国的开端。

    范寿康先生在日留学期间受德国哲学、教育学的思想影响较深,尤其是康德的批判哲学和纳托普的教育哲学的影响,故对杜威等美国学者的教育哲学理论不甚推崇,且存在着极端否定的倾向。这是范先生个人对教育理论的价值判断和取舍,虽无可厚非,但在对教育学、教育哲学理论做客观论述的问题上则存在弊端。范先生自己在结论中也表示,“我所定的体系和所述的内容,照我自己看来,也都是极不完善的”,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否定《教育哲学大纲》对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开创作用,其严谨的体系和精确凝练的内容组织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范寿康先生以后,中国的教育哲学的发展一直跟着西方的步伐的在走。吴俊生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一反范先生推崇的康德的批判哲学和纳托普的教育哲学,主要介绍美国实用主义集大成者杜威的教育哲学。吴俊升先生《教育哲学大纲》,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杜威精神。自序中,吴先生反复强调的是这本书不是系统的著作,是他用于方便教学,以他的教学思路而编写的一本书。这和范先生在书的开头交代他的《教育哲学大纲》也不是著作,只是他的一篇德语论文一样,这说明此时中国的教育哲学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学科,主要参照的是外国的教育哲学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做的合理的阐释和应用,缺乏本土的理论化成果。由于五四运动前后杜威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与当时实用主义盛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民国时期,内不安稳,外有寇敌,各方知识分子都在寻求救国的出路。教育哲学有此先进的思想进来,肯定不会被阻挠。陶行知先生也是杜威的学生,“知行”的实用教育思想和他后来的一系列教育实践,都是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中国陶先生将它做了本土化的改造,使之适用于当时的中国国情,成了当时火热一股教育改革风。

    二、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经过了彷徨的开端,当时中国也在了彷徨的迷茫期。辛亥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及其思想没能挽救中国,但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让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教育的阐释,也成了教育哲学发展的新力量。

    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林砺儒先生的《教育哲学》。林砺儒先生的《教育哲学》,是革命时期教育哲学的呐喊。林砺儒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论教育本质、作用、任务,这里面主要是林先生关于教育哲学理论,包括政治和教育的谁为谁服务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为政治服务, 但并不是要教育去单纯地为阶级斗争服务。其他的一些思想不是教育哲学有关的,但我觉得都离不开教育哲学理论的基础,比如论师范教育,论中学教育,论教育试验等等,都是林先生教育哲学理论的具体化。这些理论的具体化,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它在中国教育哲学家的理解和改造下,适应了中国国情,才衍生出一系列的实用性理论成果。

    三、新中国教育哲学的奠基者

    中国的教育哲学从曾经的推崇康德主义,到后来实用主义的盛行,再到马列主义拯救中国,一直在跟随者国外的先进思想,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文革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哲学一度被遗忘和抛弃,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才又重新站上教育的舞台。而给中国教育哲学重生,并且将中国教育哲学地位奠定的就是黄济先生。

    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教育哲学的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黄济先生蒙受了种种怀疑与批判,屡次披风沥雨,他的教育哲学代表著作《教育哲学》,在各方面的影响下,把唯物主义作为自己哲学的指导思想。黄济先生也经历过教育哲学发展的开端,接触过康德的批判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正是因为他的经历更为宽泛,接触到的和影响到他的思想更加全面,时代背景也更多,所以才会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全局观,让他站在更为辽阔的视角下去审视我国教育哲学到底缺少的是什么。黄济先生在教育哲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主张从教育问题出发,用教育哲学理论去解决,再在教育实践中去检验。黄济先生对于教育哲学的思考结合了时代的特征,给出了教育哲学的科学发展。指出了我国建国以来教育研究的概况和教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我国未来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走向。这些都是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地位,为后人研究教育哲学指明了方向。

    四、总结

    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前期都是在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慢慢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国情的特殊性,经历了一定的阻碍,但是总体来说实在不断发展的。虽然在文革期间经历一个断层,但是改革开放后,在老一辈教育哲学家的带领下,中国的教育哲学得以重新发展,并且更具活力。总的来说,各个时期的教育哲学,都有特定的国情,只有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哲学,才能日益壮大与进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固守这片教育哲学领地。需要在新时代下,针对实际问题,不断改造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创造出适合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

    参考文献:

    [1]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21.

    [2]吴俊生.《教育哲学大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林励儒.《教育哲学》.[M].开明书店,1939.

    [4]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推荐访问:脉络 中国教育 梳理 哲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