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跨文化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15:15:25 点击:

    摘 要:跨文化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学科,它不只关注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差异性,而且构建心理学的普遍性。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文化间的互动与沟通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交流的第一线和实践场,掌握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质量,并从深层次促进中外文化的互通和互惠。

    关键词:跨文化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敏感性;文化融合

    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批判和比较的方式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科学。在心理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内,跨文化心理学是21世纪刚刚兴起的崭新方向,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密不可分:在过去的成百上千年里一直将人们来分割开来的屏障——诸如距离、时间、语言等等,在相对来说很短的一段历史时间内因为电话、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更近一些的电脑、电子邮件、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一一分崩离析。人们对于空间、时间、文化以及彼此的认知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人类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旅行、迁徙和交流。世界正在变小,跨文化变成了身边触手可及且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于是,下面的问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是否共享某些习俗、观念和愿望?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是否在某些习俗、观念和愿望上存在重大分歧?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分歧,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共同目的或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理想效果?对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催生了围绕跨文化问题的一系列新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中就包括跨文化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而进行的汉语教学。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向世界推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如何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果?如何理解和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甚至是文化冲突?如何将文化的交流渗透到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要解决上述问题,对外汉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育学、语言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储备。

    一、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构成及研究方法。

    1.1基本概念

    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批判和比较的方式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的科学。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元素需要加以特别注意——“比较”和“批判”。“比较”意指跨文化心理学的任何研究都是至少研究了两个代表不同文化群体的样本才得出的结论;“批判”意指上述比较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技巧,跨文化研究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文化的交互作用等等;与此同时,跨文化心理学也构建心理学的普遍性。在理解了上述基本概念后,还须对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做出区分。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与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之心理活动间的有意义的联系,文化心理学的主张是:人的行为只有在其发生的社会文化情境中才有意义。显而易见,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大于文化心理学;与此同时,比较与批判是跨文化心理学独具的要素。

    1.2知识构成

    知识是指有系统的信息,人们学习并利用知识来实现一定的目的。在跨文化心理学领域中,至少包含了以下四种类型的知识:1.科学知识,即通过对大量心理学现象进行研究而积累的知识;2.通俗知识,即来自对心理现象的不论是常识还是个人見解角度的日常假设;3.意识形态知识,即对世界的固定看法,善恶、对错的本质,以及人生的意义;4.法律知识,即与个体的心理机能有关的,来自法律的并具体体现在公务规则中的知识。对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者来讲,怀着敏感度、理解及尊重来看待上述知识是非常关键且必备的学科素养。

    1.3研究方法

    总体而言,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类两大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指的是从比较的视角对文化中人的行为的某个方面进行测量,对研究变量主要通过观察进行实证研究,而非诉诸直觉、信仰或迷信。由于跨文化心理学至少研究两种文化中的变量,并且关注这些变量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因此该学科的定量研究中最常见的数据是对集中趋势的测量。在跨文化心理学的定量研究中,有4种最常见的测量量度,即:称名、顺序、等距及比例。举例说明如下:1.称名量度——“你的母语是哪种语言?英语、日语、西班牙语……”,这一问题所采用的就是称名量度法。2.顺序量度——“请选出你认为爱人最好的特质并给出顺序:忠诚、宽容、温柔、自信、优秀”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是顺序测量法。3.等距量度——“你对中国的民间传说是否感兴趣?非常感兴趣(+2)、比较感兴趣(+1)、不确定(0)、不感兴趣(-2)”这一问题所采用的就是等距量度。4.比例量度——“你每天花在学习中文上的时间是多长?”这一问题采用的就是比例量度。

    与通常在研究环境中进行的定量研究不同,跨文化心理学中的定性研究通常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在定性研究的过程中,被试在非研究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主试者则对上述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需要指出的是,在定性研究中,不可避免会带入主试者的主观成分,从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结果;但是在一些无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情况之下,定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例如:研究现象很难测量,被试对象很难适用标准化测量等情况。在跨文化心理学的定性研究中,心理传记研究法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这种研究法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代表了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杰出人士、名人及领袖,其研究过程往往是搜集与对象相关的日记、演讲、信件、自传、访谈等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绘制研究对象的人格素描。

    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相辅相成,互补共存的。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条件等进行方法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研究方法是被同时采用、相互补充的。

    二、跨文化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汉语语言知识,传播中国文化,扎实的语言知识储备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即中小学及大学语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本身即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对外汉语教学发生的课堂即为跨文化交际的第一现场。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心理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跨文化心理学学科素养,从而保证课堂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2.1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核心能力:跨文化敏感性

    跨文化敏感性(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ICS)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能力之一,根据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跨文化敏感性的缺乏会导致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下降并引起文化适应方面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具备高跨文化敏感性的个体往往具备如下特征:1.开放的思想,即乐意接受他人的观点;2.灵活变通的能力,即根据文化情境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3.欣赏、乐观的态度,即能够欣赏异质文化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同时对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保持自信和乐观。以上三种特质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首先,具有开放的思想,乐于接受来自不同文化学生的不同观点,这种素养有助于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保持灵活变通的能力,有助于化解对外汉语课堂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学生、师生间的误解、误读甚至文化冲突,从而保证课堂和谐、有序地进行;最后,具有欣赏而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接触其他文化而拓宽自身的思维和眼界,产生突破自我的愉悦;另一方面又可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享受文化自信所带来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2 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心理学素养:对文化的先验检查&对文化融合的自觉

    跨文化心理学家用文化二分法构建并概念化了主流文化的特征。这些二分包括高——低权利距离、高——低不确定性规避、男子气——女子气以及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文化,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行事风格等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背景的影响。以高——低不确定性规避为例,来自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学生往往要求得到诸如对学习计划、课堂问题、考试安排等问题的确定性回答,并且更加倾向于寻求制度、规定的指导以及老师的意见;与之相反,来自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学生则习惯于接受开放性问题和不同回答,同时也会在课堂上更多地提问甚至质疑老师的回答。具备了对文化的先验检查能力,对外汉语教师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上述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不过,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明确:现代文化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不断流动的,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本身即为新鲜的文化接触带,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和交流,对文化的先验检查虽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学习行为,但切不可发展为对文化的刻板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文化融合的自觉,并且积极创造不同文化沟通与融合的环境,从而在深层次上促进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互惠。

    2.3 对外汉语教师在从事跨文化心理研究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高校在编教师,这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也在从事科研工作。得益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便利性,其中已有部分学者开始进行跨文化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然而,也正是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便利性,造成了一些对外汉语教师研究跨文化心理学时的普遍误区,因此有必要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1.对样本的选择。对外汉语教师在从事跨文化心理学相关研究时的一个显著不足是过于依赖以学生为主的样本群体,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代表性并不强,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年龄低且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文化的“精英”阶层,并不具有代表整个文化的典型性和说服力。2.对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往往是跨文化研究者最常使用的数据收集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间隙,邀请留学生填写各类问卷调查表已成为高校对外汉语课堂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类调查问卷往往由若干开放性问题和更多的选择题构成。然而,由于缺乏心理调查问卷设计的专业训练,对外汉语教师设计的调查问卷往往不够严谨,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即使是一份相对科学的调查问卷,亦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憾,这是因为:开放性问题虽然给予被试者更多的表达自由,却很难进行定量分析;选择题虽然易于分析,但却限制了被试的回答。因此,仅仅依赖问卷调查而得出的跨文化心理研究结论,是不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的。

    三、结论

    在中文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文化“走出去”之时代需求日益迫切的今天,掌握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必备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亦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从事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时,应当谨慎选择样本、认真把握方法,从而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毛忠萍.初中英語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33):75.

    [2] 朱晓雪.课堂导入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6(18):154.

    推荐访问:心理学 跨文化 对外汉语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