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途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11:30:19 点击: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形色色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行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心独白等,巧妙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从而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电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我们在正能量主旋律的电影中经常会看到人物的形象塑造过分地追求高、大、全。这种形象的塑造已经不符合当下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可以打动观众们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各类人物所做的看似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使用真实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但可以更接近观众的内心期待,还可以让观众在影视作品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受其感染,视其为榜样。本文将探讨在电影作品中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巧妙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到电影中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行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心独白中去。

    一、人物的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在影视作品初期的创作阶段,塑造人物方面首先需要构思好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为不同的人物贴上不同性格的标签,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来安排他们在故事中的各种行为并使其合理化。

    电影《幸福终点站》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主人公维克多·纳沃斯基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孤身前往美国。然而他在下机场时遭到了拦截,原因是他的祖国发生了政变。这导致了他的身份不被认可,无法踏入美国的国土。之后的他别无选择只能在机场里生活,但他并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与希望,而是在机场里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着,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微缩世界。而最终他也如愿以偿地走出了机场,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影片中把维克多·纳沃斯基塑造成了一个对他人友善,对生活充满热情,乐于帮助他人的角色,这些优秀的品质无疑是他受到机场人员尊重与爱戴的原因,也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与“诚信”的体现。同时他的身上也具备爱国的优秀品质,当机长告知他放弃他的国籍就可以踏入美国土地时,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理由是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说他是集“爱国”、“敬业”“友善”于一身的人物,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展现在荧幕中无疑让观众印象深刻,而使用人物性格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优势在于,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观众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播。比起张贴横幅或者滚动字幕这种硬性的传播方式,通过在电影中塑造优良的人物品质无疑可以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们可以把人物的塑造看作是一座桥梁,实现了观众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连接。

    二、人物的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在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先看到的是该人物做了哪些事,有哪些行为,再通过该人物的种种行为,来推测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同时,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行为,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大动力,揭示影视的主题与内涵最核心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中去,用人物的行为去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2011年上映的微电影《女生日记》。讲述了女主角江小夏在大学生活中的成长与经历。刚步入大学时,江小夏只是一位捧着一本艺术学概论阅读的青涩少女,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抱有着些许期待与憧憬。她参加了艺术社团的面试并成功被选上,她也经历了爱情从甜蜜到冷淡,经历了卖命的兼职工作到被老板骂走。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不幸所击垮,她不断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并最终实现了梦想,完成了女大学生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在微电影《女生日记》中,江小夏的人物行为在推进故事发展的同时,也深化了主题思想,她对艺术事业的不断追求,例如参加社团演出,担任导演拍摄影片等都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的体现。

    “敬业”作为当代公民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从事任何行业都离不开“敬业”的精神,而“敬业精神”也不仅仅体现在对一个岗位的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而是如同《女生日记》中那样,把敬业上升到对所从事工作抱有更远大的追求与目标,在工作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成长与升华。我们在进行微电影的人物塑造过程中,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精神融入到人物日常的行为与工作中,以此通过人物塑造的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电影中的有效传播。

    例如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未像以往一样过于表现历史中发生的大事件,而是更多地展现领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该剧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不负众望的再次出山,破除个人崇拜,推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展对“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批评,解放了广大知识分子,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高考,领导和推动解放思想,指挥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推动全面改革开放,参与美日建交,与英国谈判香港问题,南巡视察深圳特区等。在该剧中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将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故事之中,并通过人物在平时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在潜移默化中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准则。

    三、人物的精神

    在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背后往往象征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形成人物独有的象征精神。这种人物精神的成因是由影视创作团队精心安排设计的,由人物的性格、行为、对白、细节等共同塑造起一个立体式的人物,而观众在阅读完所有人物塑造点之后会对人物产生一种整体的感知,这种感知会认识到人物外在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人物精神。人物精神可以象征多种优秀的品质,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爱国”等。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这个角色就象征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代表着战争年代无数普通军人的典型形象。谷子地依照上级的指示需要打一场阻击战来掩护主力部队撤离,他需要等待集结号的响起,才可以带着队伍撤退。在废弃的旧窑中,谷子地与他的47名战友拼死抵抗,但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结果是谷子地被俘,其他战士全部牺牲。战争结束后,谷子地孤独地寻找着证明自己以及47名牺牲战士的尊严的证据。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他终于得知,上级没有打算吹响集结号,谷子地的队伍是为了能够让大部队转移而全体牺牲的。经过不懈的努力,谷子地找到了战友的遗骸,找回了自己与战友们的尊严和荣誉。与传统英雄主义不同的是,电影没有选择將人物塑造成传统革命战争题材的伟大英雄形象,而是巧妙地使用人物两面性的塑造使其更加真实,以此来唤起观众的共鸣。一方面谷子地具备了英勇、坚韧的传统英雄主义特征,另一方面他脾气急躁,个性十足。也正是因为其摆脱了传统英雄主义的构造,才可以升华到更高层次的“英雄主义”。而在这英雄主义的背后,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内涵。

    四、人物的内心独白

    对于视听艺术而言,人物的内心独白对他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使用内心独白可以把他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并使得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同时,通过内心独白也可以向观众传达出画面所无法展现的人物内心活动,在微电影中加入内心独白的人物塑造手段,可以更好地推进剧情的发展,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而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微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内心独白来向观众传达人物的真、善、美的价值观。

    例如在微电影《Turning Point subtitle》中,讲述了几个陌生人因为一名灯塔守护者法兰克·托马斯的遗嘱聚集在一起,这些看似廉价的遗物,实际上都构成了灯塔守护者的人生转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地生活。这几名本来被现状所困扰的当事人,因为这份意想不到的遗嘱,也迎来了他们的人生转折点。故事中托马斯的内心独白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例如内心独白:“他也不是很有钱,但他有我真正需要的东西,他很有人格魅力,我花了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尝试把那一分钟时间内他教会我的东西传达给别人”。这段话说了主角托马斯对约翰父亲帮助自己的行为的肯定,同时也传达给大家我们需要多帮助身边的人,同时要把这种相互帮助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段内心独白可以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并且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导演的意图,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认同是接受的前提和付诸行动的条件,在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后,更容易让观众继承并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在任何影视作品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可以深挖角色的内心世界,搭建出观众与影视中角色背后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沟通桥梁,通过柔性化、隐性化的交流互动方式,达到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可以教化育人的目的。

    由于新的文化语境影响,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地呈現了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在今后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英雄形象“高、大、全”的塑造方式,而是应该让创作的题材丰富多样、贴近民生;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平易近人;讲述的故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影视艺术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高惠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认同[J].探索与争鸣,2007,(5)

    [2]董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传统资源——以“仁义礼智信”为例[J].人民论坛,2012(2)

    [3]金民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J].党建,2011,(12):33

    [4]郭彩霞.试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4):120

    [5]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作者简介:蒋越(1993-),男,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广播电视。樊传果(1966-),男,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传播等。]

    推荐访问:有效途径 塑造 人物形象 传播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