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叙事角度看《墙上的父亲》主要人物的塑造手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11:15:15 点击:

    摘    要: 《墙上的父亲》中三个主要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其原因就在于鲁敏利用多样叙事视角、直接塑造法、间接塑造法等多种方式刻画人物,使得人物丰富生动,立体多样,并反映了小说主题与鲁敏的创作理念。本文将从叙事视角与叙事形式两个角度探析《墙上的父亲》中人物的塑造手法。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叙事视角    直接塑造法    间接塑造法

    鲁敏的小说《墙上的父亲》讲述了一个“无父”家庭的故事。在缺少父爱与物质生活的窘迫的环境下,两姐妹以及母亲都形成了其特有的性格与癖好。透过她们的形象,读者既能看到成长和衰老过程中的痛楚与悲凉,也能体会到艰难生活中亲情的温暖。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三个:母亲、王蔷和王薇。这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圆形”人物,复杂多面。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鲁敏采用了多种手法,将人物内在外在等各方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性都得以表现,小说的主题借此得以揭示。

    一、利用叙事视角塑造人物

    《墙上的父亲》叙事视角并不单一,既有内视角,也有外视角。通过不同视角审视人物,人物形象也更加多面丰富。全知叙事者的外视角下,读者能与人物拉开距离,从外部整体角度了解人物;而内视角则使叙述带上人物的主观色彩,通过人物视角感知世界,由此读者也能够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

    鲁敏小说善于揭露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她曾在与《中华读书报》的访谈中提及,她的小说创作与探求复杂人性有关,认为一个人的外表之后,“有着另外的情感和身世”,她希望“进入人们的秘密,进入命运的核心”。关注人物心理“暗疾”的创作理念使得她在小说叙事视角选择上有较多的内视角,如《铁血信鸽》、《白围脖》、《暗疾》、《六人晚餐》等都是如此。内视角的运用更有便于读者进入人物内心,洞察人性幽微处的隐秘。而外视角的补充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意蕴丰富。

    小说中有大量王蔷的内视角。其中王蔷童年看邻居方甜与父亲玩耍一段回忆尤为典型,是以王蔷偷窥的眼光来叙述的。因此叙事者所描绘的的方甜与父亲玩耍的情景带有王蔷的主观理解与判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那段叙述中出现的“光溜溜”“親狎”“笑得绵软”“藤一样缠绕”等语言带有暧昧邪狎色彩,本不适合用来描述父亲与年幼女儿的玩闹,此处运用,显然是王蔷的主观判断:他们这种亲密父女关系是肮脏的,“带有乱伦般的羞耻”,体现出王蔷因从小缺少父爱而对其他亲密父女充满敌意与嫉妒的心理。

    人物的视角会影响他对其他人物的感知,也可反映人物心理世界。可对比这两段叙述:

    (1)她一定还被老温的样子给吓住了:腰那么粗,头是秃的,下巴是双的,皱纹一层层……

    (2)王蔷多么热爱那些皱纹,那是老温最性感的部位,还有他鬓角的些许白毫,脖子后堆积而成的槽头肉,腹部以脂肪为原料的浑圆山丘——拥抱时,山丘柔软而结实地靠上来,让她产生难以解释的满足感。

    两段都在描写老温外貌。但两段描写中,老温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就是两段描写分别是不同人物内视角下的老温。

    第一段是母亲眼中的老温。母亲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见到老温,自然会被这个年长发福的未来女婿吓一大跳,她眼中的老温相对更加客观,更加接近于实际的老温。

    第二段则选择王蔷的眼光进行观察。在王蔷眼中,老温的皱纹、白毫、槽头肉、堆积脂肪的肚子都充满了魅力。母亲眼里的粗腰,成了柔软结实的“浑圆山丘”,层层皱纹成了“最性感的部位”。这体现了她对年长男性的迷恋。从小父爱的缺失使得她对父亲有一种渴望。称老温为“老爹”也反映了这种迷恋。

    父亲的缺位使得王薇一方面觉得亲密父女关系是羞耻的,对此反感;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对父亲角色又抱有期待与偏爱。她的矛盾心理正是通过人物内视角的叙述反映出来的。

    除了单纯通过内视角透视人物内心来塑造人物,内外视角的转换也是一种方式。这能够弥补单一视角的缺陷,多角度更全面地展现人物形象。如下面这段叙述:

    王蔷一怔,什么都不好说了。是啊,老温第一次抱她时就说过:没有父亲的孩子太可怜了……瞧瞧这抑扬顿挫的伟大求婚吧,她就知道:命运绝不会让她这么顺利。

    ……

    这可怎么着?出入太大了!难道老温对此早有算计,他是那种最后亮牌的人?他知道怎么样把好消息与坏消息穿插着告诉王蔷!哈,老男人啊。

    几乎是下意识地,王蔷把拉到跟前的戒指盒子与房产本本一起又推到桌子中间,不偏不倚地停在她与老温中间。她没说什么非此即彼的狠话——到这一步了,要懂事,不能把事态弄得那么绝。

    在这三段叙述中,叙述人的视角发生了由内到外再到内的转变。前两段叙述完整表现了王蔷在得知老温想让女儿跟着自己后,从惊讶到愤恨轻蔑再到感慨的心理变化过程,这都是通过人物内视角表现出来的。

    随后王蔷把“戒指盒子和房产本本推到桌子中间”的描写以及“她没说什么非此即彼的狠话”则是叙述人从外部看到的,再到后面“到这一步了,要懂事,不能把事态弄得那么绝。”用自由直接引语叙述人物的心理,又使得角度转向王蔷的视角。透过外部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王薇的镇静,而从两次内视角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她其实经历了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以及她保持镇定的原因,体现她的理智。

    内视角反映王蔷内心激烈到平静的变化,外视角下的王蔷冷静镇定,在内外视角的转换中,王蔷理智冷静的性格被生动且深刻地展现了出来。这样的方式将王蔷的行为与心理活动透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便于让读者了解人物行为的原因,对于人物性格形象有更加深刻的把握。若此处全采用外视角纯粹记录王蔷动作,那么读者就看不到王蔷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人物形象就显得单薄。

    二、选取不同叙述形式塑造人物

    叙事学家里蒙—凯南认为,从叙述形式层面看,小说人物通常由两种叙述方式来描述:直接法和间接法。鲁敏要塑造丰满的人物,仅仅使用单一手法是难以实现的。《墙上的父亲》将直接法与间接法结合,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命运之悲、成长之痛、人性之复杂都在人物身上得以展现。

    1.直接塑造法

    在《墙上的父亲》中,叙事者常常发表自己的判断和议论,以自己对人物或情节的看法影响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大体来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对人物做出概括性论断。叙述者直接向读者点明人物特点,用形容词、抽象名词、喻词等勾勒人物主要特征。如“王薇爱吃”、“没有任何少女会像王蔷这么理智冷静”、“母亲的端庄与柔弱,如同不合时宜的富贵病,即刻不治而愈”都是叙述者对主人公下的概括性评价。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整体性的明确认识。而之后在细节描写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人物特点,加深印象。概括论断与细节描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还有一种是对具体情节发表议论。叙述者有时并非对人物做出评价,而是对情节,或者说对人物具体的行为发表议论,向读者传达某些信息或价值观。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评论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一定作用。例如:

    其实,她们三个,跟从前难道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仍是L形公寓里十九平米的小单室套,仍是污水横流的集体厨房,仍是楼道顶头臭不可闻的公用厕所,仍是节俭度日,仍是苦涩年华。走在这繁华世道最边边的羊肠小径上。

    这是对母亲回忆“豆腐汤”这一情节发表的评议。母亲为自己的精明节俭而得意,自以为“苦尽甘来”。叙述者在此中断叙述,发表评议指出了事实:他们的生活并没有真正改变。叙述者无情揭露生活依然艰辛的真相与母亲以为生活变好的错误判断形成对比。母亲自我麻痹的一面在这里展现出来。

    除此以外,小说中还有多处类似的“作者干预”。叙事者中断叙事,对她们一家进行评判,而故事中的她们对自己实际境况不自知,这也使得三位主要人物带上了一种“温柔的反讽”的意味。

    2.间接塑造法

    间接塑造法指的是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的多维度的描述,包括对人物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环境等方面的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关系来反映人物性格。在《墙上的父亲》中,鲁敏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小说结尾部分对王薇疯狂进食的描述:“直奔”“往返”“手脚不停”,几个动词刻画出王薇迫切想要进食的心情;出门时的“塞”,等车时的“掏”“边吃边吐”等一系列动作体现出她对食物的贪婪到不顾形象的状态;“却”反映出王蔷的意料之外与诧异。王蔷对王薇行为的讶异与不理解,而王薇却是“真诚地劝说”,丝毫不觉自己行为异常,正常者与反常者态度对比,更突出王薇之麻木。一系列的描写,将王薇的对“吃”的狂热与即将搬家的喜悦这一细微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还通过对主人公居住空间的描写,揭示她们行为的动因及性格形成的原因。叙述者很少集中地描述王蔷一家的生活空间。但通过大量分散的描写,读者可以还原出他们的居住环境:L形的小楼,集体厨房污水横流,公共厕所臭气熏天,小屋十九个平方;二十瓦白織灯缠着黑胶布,矮方桌红漆斑驳,壁橱摇摇欲坠,旧冰箱已经失灵。逼仄拥挤、破旧寒酸、肮脏阴暗的生活空间表明了王蔷一家贫穷的经济条件和底层边缘的社会地位。长期生活这样的空间中,她们的精神也受到了扭曲变形。母亲想要改变生存状况,因此非常追求物质,贪图利益,极度节俭。王蔷王薇两姐妹因生存空间简陋贫穷,从小就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充满向往,所以她们才会用镜子将光线反射进小屋,幻想小屋变得奢华明亮。除此以外,狭小的生活空间让王蔷对大房子充满渴望,这也使得她形成了功利看待婚姻的态度。

    通过对比同一人物不同情况下的表现也能反映人物性格。例如:

    (1)母亲的端庄与柔弱,如同不合时宜的富贵病,即刻不治而愈。她泼辣地用牙齿含着铁钉,在冰箱上面找了块空墙,用锤子往里敲打,用以悬挂父亲的遗像。

    (2)她带着两个孩子坐到父亲厂里的工会办公室,什么也不说,只没声息地低头垂泪。依然浓密乌黑的发根处露出一小截雪白的脖子,叠得齐整的手绢在指头间绕来绕去。

    母亲在父亲死后立即表现出来的干练泼辣、坚强独立与她在工会主席面前的柔弱形成鲜明对比。为了获得工会主席的同情与帮助,她掩藏起自己泼辣的一面,装出一副柔弱可怜的模样,通过哀诉自己作为寡妇艰难处境换取利益,这是母亲争取利益的独特方式,突出母亲的精明、擅长利用男性、贪图小利的一面。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直接塑造法、间接塑造法等方式均能塑造人物,这些手法各有优劣。手法的选择也反映出鲁敏的小说理念与艺术追求。在《墙上的父亲》中,鲁敏塑造三个圆形的主要人物,综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塑造,使得读者能看到人物形象的不同面。主人公外显的形象与内心的“暗疾”、潜藏的温情都在多重视角,多种方法的运用下展露在读者面前,人物形象才显得鲜明生动、丰富立体、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鲁敏.墙上的父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2]董海梅.小说叙述视角论[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舒晋瑜.鲁敏:写作把我从虚妄的生活中解脱出来[N].中华读书报,2012-11-2.

    [4]张清华.镜中的繁复或荒凉——关于鲁敏的《墙上的父亲》[J].小说评论,2008(03):78-80.

    [5]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推荐访问:叙事 角度看 墙上 塑造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