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的立体感朗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11:10:29 点击:

    摘    要: 人教版语文教材摘选自《红楼梦》的三篇课文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通过具有立体感的朗读读出这些人物的风貌是小说教学中很重要的目标:外貌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形象;语言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性格;动作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状态;心理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心声。立体感的朗读传达出人物的外在气质和内在灵魂,刻画出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形象。

    关键词: 古典小说    人物描写    立体感朗读

    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小说种类多样,其中古典小说有《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在小说教学中,一线教师通常会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上,通过静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大概讲解故事情节、展示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后在这三要素的基础上简单归纳总结出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机械教学容易让老师和学生产生疲态和厌恶心理,缺少趣味性是其中一大原因,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凭兴趣流于表面地阅读小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道:“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1]朗读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优势。“朗诵小说,能给人一种喜怒哀乐感、身临其境感、立体艺术感”[2]。用有声语言展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加强学生对人物风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整篇课文。

    在人教版教材中,《红楼梦》是入选课文篇目最多的一部著作。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都是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怜孤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香菱学诗》,是选自《红楼梦》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除此以外,部编版、苏教版等其他教材也收录了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红楼梦》中的其他章节内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巨著,其中描写的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这三篇课文描写的人物主要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香菱等,个性鲜明、千姿百态。那么,如何通过具有立体感的朗读读出这些人物的风貌,是本文的重点论述方向。

    一、外貌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外貌描写是为小说人物服务的,目的是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摘选的这三篇课文中,在外貌上有着绝对“特写镜头”的是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林黛玉进贾府》课文中,对王熙凤的衣着打扮、身材容貌等有细致的描绘。王熙凤容貌美丽、打扮奢华,“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朗读这一段时要声音洪亮,语气夸张,语速稳中偏快,重读“金丝八宝攒珠髻”等具体的外貌细节,既要读出王熙凤雍容华丽的外形,表现出贾府的大管家的气派,又要读出王熙凤隐藏在外貌描写下的强势泼辣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凤辣子”的嚣张和霸气。

    同样有着细致的外貌描写的还有贾宝玉。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外貌的:“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作者用了相当长的笔墨描写贾宝玉的衣着打扮、五官长相,因为贾宝玉是整部小说的主角,这是他的第一次亮相,如此多的笔墨正体现了他的重要性。因此,在朗读贾宝玉的衣着描写时要声音响亮,读出贾宝玉的尊贵身份,朗读贾宝玉五官描写时,语气语调要平稳、柔和,读出贾宝玉多情公子的个性。

    由于这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都是大段复杂的生僻字,深究其深奥的意思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语言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性格

    小说叙事的重点是通过描写富有个性的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其他独白、对话都是常见的形式。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呈现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读出立体感的人物性格,力求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便是立体感地朗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是王熙凤,人物语言描写得最精彩的也是她。欣赏有关王熙凤的精彩语言描写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声音要响亮有力度,语调上扬,语速放慢,读出王熙凤的张狂和地位的特殊。第二部分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几句话在朗读时要重读“真有”“才”两个“竟”这几个字,語调的处理要圆滑,语调弯曲,语速要快,滔滔不绝,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较短,再者声音要响亮,因为这是说给贾母听的,并不是真的关心林黛玉的状况;最后,借助动作、表情等表现出王熙凤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个性。

    《香菱学诗》这篇课文主要讲香菱苦心学诗的过程,香菱的语言最重要,林黛玉是作陪衬的需要,因此朗读时应着重于香菱的对话语言部分。在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读出香菱和林黛玉在当下的情绪状态。朗读香菱学诗时的语言时语气要柔和坚定,真挚恳切,例如:“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当读到香菱讲诗的时候,例如:“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朗读时要语调上扬,香菱讲诗时是专注且兴奋的,要读出她的自信。当香菱陷入学诗的困惑时,朗读时语调要上扬表现疑问的情绪,读出香菱学诗时的刻苦及如痴如醉的状态。不同于香菱的是,朗读林黛玉的语言时声音要自信、老成,语气舒缓,语调平直,例如:“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作诗是林黛玉最拿手的事情,她是香菱的师傅,在对话中声音要坚定有力,自信昂扬,但由于林黛玉病弱的身体,说话时音量不可过于高亢,因此,朗读林黛玉的语言平稳缓和最佳。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人物语言除了王熙凤以外,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见的对话。宝黛之间的对话是以宝玉问、黛玉答展开的,朗读宝玉的问话“妹妹可曾读书?”“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可也有玉没有?”语调上扬,语气温柔,既要读出贾宝玉想要了解林黛玉的情况的心情,又要读出他作为“怡红公子”爱和女孩儿玩耍的亲近。相比之下,林黛玉的回答就稍显平淡:“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林黛玉初到贾府,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她多疑、好强的个性,朗读她的语言时要语调平直,读出她的小心谨慎。

    三、动作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状态

    动作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动作,常常是反映人物心灵的一面镜子”[3]。人物的一举一动常常受情绪的控制,尤其当人处于情绪高亢的状态之时其行为往往不受理性思想的控制,但最能反映当下内心的状态。在朗读时,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动作行为,配合人物语言的对话,能将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思想情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不仅有着精彩的语言描写能反映出她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形象,还有着一些肢体语言亦表现出这一点。比如,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用帕拭泪”“又忙携黛玉之手”,这几个动作是在贾母面前演出来的,一整套动作配合着她滔滔不绝的语言一齐完成。在朗读王熙凤的语言时,配合着她多变的表情、见风使舵的话语,王熙凤的鲜明个性就显现出来。同样有此作用的动作描写还体现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这一片段中。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这几个动作描写是一瞬间的行为,贾宝玉听完林黛玉的话后非常愤怒地摔玉,摔完以后便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动作与语言两相完美结合,表现出贾宝玉的愤怒和不解。

    四、心理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心声

    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朗读时应读出其内心情感的表达,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人物在此情此境下的心声。同时,朗读时要区分心理描写与对话语言,朗读对话语言时是在模拟人物的语言特点,是实际对话的状态,朗读心理描写时是描摹人物的心声,要将声音放轻放缓,伴随着气音的发出,细腻而有感染力地读出人物的心声。

    人教版里的这三篇课文中大部分是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有一句林黛玉的心理描写:“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是在王熙凤已出声而未见人时黛玉心中所想,通过黛玉的心声而侧面反映出王熙凤的张狂。朗读这句时,语气要轻,语速放缓,区别于语言对话,细细读出林黛玉的心声,使人听了如在耳旁。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林黛玉的心理描写,例如:“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两处心理描写是林黛玉初次见贾宝玉之前和见到之后的内心反应,朗读时要语调上扬,适当运用气音,读出林黛玉的疑惑和惊奇之感。

    “朗读小说,实际上是对小说的一种艺术的再创造”[4]。朗读小说的过程,是小说人物再现的过程,立体朗读能够将小说人物读“活”起来,成为立在眼前活生生的人。朗读小说人物的外貌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形象;朗读小说人物的语言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性格;朗读小说人物的动作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状态;朗读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读出立体感的人物心声。通过朗读这一有声语言,传达出人物的外在气质和内在灵魂,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人物的认识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将这些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刻画在读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2]胡敏,林素韵.朗诵·主持·演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6.

    [3]赵兵,王群.朗诵艺术创造[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38.

    [4]李从容.谈谈小说的朗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5]李红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6]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

    项目编号:pdjh2019b0521

    推荐访问:立体感 古典小说 朗读 描写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