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小人物”创造世界喜剧高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09:05:22 点击:

    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他用“小人物”创造出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题记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昵称:查理。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1923年《巴黎一妇人》

    1925年《淘金记》

    1928年《马戏团》

    1931年《城市之光》

    1936年《摩登时代》

    1940年《大独裁者》

    1947年《凡尔杜先生》

    1952年《舞台生涯》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

    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

    1967年他导演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

    1977年12月25日逝于瑞士科西耶。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

    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小人物”的成长经历

    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喜剧演员家庭里,由于父母的影响,自幼爱上了艺术。不幸父亲去世过早,母亲得了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成了孤儿,他进过孤儿院,做过乞丐,当过小报童,小佣人,还在游艺场做过扫地的杂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卓别林实现了做演员的夙愿。一个晚上,游艺场的一名主要喜剧演员病倒了,经理急的没有办法,忽然想到扫地工卓别林平时一直在学演戏,抱着试试的心理,叫卓别林上台代演,可是那位喜剧演员是位身材魁梧的男子汉,他的衣服卓别林穿起来又肥又大,裤子像个大口袋,一双大鞋走起路来拖拖踏踏,而圆顶礼帽却又太小,这样装束,像个小流浪汉,一出场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一连演了好多场,小流浪汉的形象越演越活。

    1907年,卓别林经人推荐,参加喜剧《足球赛》的演出获得成功,终于成了剧团的正式演员,开始了伟大的艺术生涯。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一颗星

    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从些,他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淘金记》、《马戏团》、《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等。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摩登时代》提出了更尖锐深刻的社会问题。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凡尔杜先生》是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影片,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卓别林对电影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受到政治迫害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是他一直保持着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此后,他定居瑞士。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

    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

    与周恩来总理的深厚友谊

    在景色秀丽的日内瓦莱蒙湖畔,坐落着一幢白色的老式三层建筑物,名叫花山别墅。1954年夏,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举世闻名的日内瓦会议,曾下榻于此。当时就在这所普通的房子里,周总理与世界影坛巨星查理·卓别林有过一次亲切而愉快的会见。尽管随着岁月流逝,两位巨人都已相继谢世,但他们之间的诚挚交往和深厚友情,却长驻人间广为传颂。

    卓别林的喜剧短片刚刚传入中国时,周恩来就曾观赏过,对这位具有卓越才能的电影艺术大师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有机会又一次看到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故事片《城市之光》,对这位天才电影艺术家娴熟而巧妙地将深沉悲怆与幽默笑料融为一炉的精湛技能更为叹服。当他得知卓别林因从事进步电影文化受到美国反动势力迫害,不得不满怀愤慨举家离开生活近四十年的美国,隐居于瑞士韦威镇的一个僻静小村庄后,特意邀请卓别林及其一家前来作客。

    卓别林接到中国代表团转达的周恩来总理的邀请电话后,既很兴奋,又感不安。尽管他对中国并不陌生,在赴东方旅行时曾乘船途经上海作短暂停留,与梅兰芳等中国艺术家还有过交往,但与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像周恩来这样的高级党政领导人,还从来没有过任何接触,因而怀有一种敬畏心理。然而,令卓别林意外的是,当他与家人如约来到花山别墅时,周恩来已笑容满面地站在寓所的台阶上迎候。

    “啊,四十年前,就在银幕上认识您了!”周恩来总理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洋溢地称赞他的艺术才能,这番话语对正遭受政治迫害的卓别林听来,非同一般见面伊始的“寒暄”。

    与周恩来是初次见面,一个泱泱大国的领导人,却能给予身处逆境的自己如此真挚细致的关怀,实在没有想到。为了感谢所受到的盛情款待,卓别林特意提出将其所主演的影片《舞台生涯》赠送给周恩来总理。

    送走卓别林后,周恩来总理深情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卓别林为人正直,正像他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不愧为当代有影响的艺术大师!”

    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1972年末,卓别林因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起立鼓掌五分钟。

    卓别林获得此类荣誉很多,他的《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因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在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他所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却被世人铭记。

    (编辑 王琳琳)

    推荐访问:小人物 喜剧 创造 世界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