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我国古代首饰发展初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08:05:21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旧石器时代人类有了最初形态的首饰,新石器时代首饰制造和使用更加广泛和普及,文明社会以后戴挂和占有首饰潮流更为炽烈,封建社会首饰丰富繁盛,明、清时代首饰发展到了高峰。

    【关键词】 古代;首饰;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首饰,是人类美化生活、装饰自身的艺术品,它不仅凝聚着一定艺术美也体现着一定价值。有了首饰的装扮、点缀和衬托,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五彩斑斓。若追根溯源,首饰应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品之一。它的历史根源可以追寻到远古时代,其产生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达息息相关。

    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最初形态的首饰。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旧石器时代晩期钻孔的石珠、 骨坠、兽齿、砾石和海蚶壳等物,这些小小串饰品都经过打制和研磨, 并涂以赤铁矿的红颜色,是“山顶洞人”用绳线贯串挂在身上的饰物。北京“山顶洞人”所制造出的串饰,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首饰,它们出现的时间距今大约1-2万年左右。[1]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对首饰的制造和使用更加广泛和普及了。在我国浙江发现的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很多人体装饰品,其中有萤石质的玦、璜、珠、管等(图1),以及其他用鱼脊椎骨和虎、熊、猪、象、獐的骨和牙齿等制作的骨牙首饰。[2]在陕西临潼姜寨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个十六七岁少女的墓葬,在其众多的随葬品中,就有玉耳坠一对及骨珠8721颗,是一组惊人的串饰。[3]特别是在江、浙地区发现的距今四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很多的玉质首饰,其精美的程度令人赞叹不已。较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发现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的墓地中,出土了许多精致的玉串项链和挂饰,是由各种白、青、黄玉等制成的管、珠、坠串联而成(图2),数量很多。每件串饰和项链往往是由数十颗或上百颗玉管、珠组成。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玉鸟、玉鱼、玉蝉等挂饰品,以及锥形、圆形、半圆形的刻有精细花纹的玉挂饰。近年在余杭瑶山发掘的良渚文化祭坛遗址中,除出土许多项链、挂饰外,还发现众多的臂环和腕镯等玉首饰,而且在玉镯上多见浮雕或阴纹刻出的龙首和其他古兽形象,制作精巧绚丽。[4]在我国台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常见一种陶制的钏(臂环),是一种普及型的低档首饰。

    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后, 这种为追求美化而装饰自身、炫耀财富和身份而戴挂和占有首饰的潮流,更为炽烈。 但能够佩戴和占有贵重首饰的仅限于统治阶级和上层贵胄,广大的奴隶和下层平民是难以问津的,社会下层仅能拥有廉价的首饰品。

    我国的奴隶社会中,据目前已知的资料,早期仍以玉石首饰和骨、牙首饰为主流;后期贵重金属首饰制品也得到发展。在3000多年前的河南安阳商都殷墟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的玉石首饰,多是佩带在身上的小件玉饰品,花样繁多,有玉鸟、玉鱼、玉蛙、玉龟、玉蝉、玉兔、玉羊、玉鹿、玉牛、玉虎、玉象、玉蚕、玉燕等。商代王室和奴隶主贵族常身佩玉饰,走动起来,玉饰相撞,琤琮之声悠扬清越。玉佩饰多色泽美丽,有的白若凝脂,晶莹透明;有的玉色碧绿,苍翠欲滴;有的黄侔蒸栗;有的混晕滑润;有的色如芝酱,而面带朱砂,鲜红耀目。奴隶主贵族十分讲求佩带成组的饰玉,玉首饰十分风行。统治阶级也喜好以玉喻德,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玉石首饰品之风,自新石器时代后期直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历久不衰。商代骨制首饰也相当广泛, 有鸟形、夔龙形、方顶和双重圆顶等多种式样。此外,用兽角、象牙等制作的首饰工艺品也不在少数。[5]

    西周时期玉雕首饰也很普遍。特别是各种龙纹的玉佩,这是在商代首饰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玉首饰的造型和雕琢愈发精巧富丽和玲珑剔透,玉雕首饰也愈发多样了。天津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两周时期的种种龙形首饰有龙形佩、龙形块、龙纹璜、双龙首璜、六龙人形珮、双龙四螭佩和龙凤饕餮佩等,多彩多姿。值得重视的是山东曲阜西周墓出土的首饰品,有玉龙和玉管、珠串成的项链;还发现7串项链分别出于人骨架的颈部,其形式多样:有用软玉制的兽头、夔龙、蝉形以及红寿山石的扁圆珠等饰件组成的双龙形项链,有由石英球、料珠、玛瑙球组成的项链,有由软玉夔龙、 玛瑙珠、软玉兽头、绿松石珠、翠珠等饰件组成的项链,有由石英和象牙长方形珠等组成的佩于胸前的胸链;另外还发现了骨、石串珠项链68串, 以及一串由千余枚球形、扁圆形绿松石串成的项链。[6]

    在东周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玉手镯、绿色和红色玛瑙手镯以及象牙项链,各式水晶、玛瑙串饰,骨、石项链、串和珠各种大小不等的圆形刻纹金带饰。这些玉石、玛瑙、象牙、水晶和黄金的首饰品不仅花色珍奇,而且显示出奴隶社会晩期雕琢技巧已日臻成熟,也为封建社会首饰品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在封建社会初期,首饰承袭了奴隶制时代的文化传统,而应用面更深、更广、更普及,品种式样愈加枝繁叶茂。中国在封建社会首饰发展的线索可以从众多的战国时期首饰中看出,当时有不少杰出的佳作。1978年湖北随县发现的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有金带钩及不少玉佩饰品,其中一件挂长48厘米、宽8厘米的玉佩,系用4块玉石分别雕成,再用3个活环连成一串,共15节,可活动卷折,是一件稀世的首饰珍品。在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玉璜和包金镶玉银带钩,也是当时首饰品中的典范。前者在一个半环的璜上布满了图案纹饰,环内侧中心雕一虎形兽,环两端扩大作卷云形,有的地方是镂空的。后者在一个包金的银带钩上有凸起浮雕式的地纹,周转穿插,层次分明,上面还镶嵌了3个小型玉环,其可谓集金银美玉于一体的珍贵首饰。

    秦汉时代,海外交通活跃,在广州、贵州、长沙、广西等地区的汉墓中,常发现有玻璃、玉髓、琥珀、玛瑙、鸡血石和水晶等的首饰。而玻璃珠等饰品的原料,在当时有许多还是舶来品。

    河北满城墓中,出土众多精致的玉石、玛瑙、水晶材质的首饰,有玉环、各色玉雕带钩、透雕花纹的玉井以及云头形玉饰、龙形玉饰、透雕龙凤玉饰、透雕凤鸟玉饰、桃形玉饰、菱形玉饰、圆管形玉饰和各种透雕兽形玉饰,还有凤鸟及龙凤等透雕玉佩、玛瑙珠项链等。其中一串玉舞人玛瑙水晶珠串饰是一件极为精美的汉代首饰上乘珍品,是用美玉、玛瑙和水晶珠合璧串联成的双圈相连、中垂玉舞人挂饰的项链。[7]

    1983年在广州象岗发现的西汉南越国王墓中,从身穿玉衣的南越王遗骸上发现了众多的贵重首饰,有金箔片、金钩玉饰、兽首衔璧玉饰、各类透雕玉饰、玉璜和双环形玉饰多种。这些首饰镂刻精妙,为汉玉珍品。该墓葬中,不仅陪葬的右夫人、左夫人身上都佩戴着许多精美的玉饰、珠串及金珠、料珠串等;连殉人也佩有许多玉首饰。这些贵重首饰显示着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这些是身份较高的统治者所拥有的大量珍贵首饰, 而全国各地众多的中层阶级墓葬中也有各色首饰品,最常见的是用美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等制作的珠串、项链、手镯、佩饰等,洋洋大观,不胜枚举。由此不仅能窥见汉代文化习俗,也反映当时装饰炽盛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玉石、水晶、琥珀、玛瑙、琉璃、玻璃等仍沿袭两汉风貌外,金属首饰也日益流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墓葬、遗址和窖藏中,金属首饰相当普遍,特别是金银的手镯、戒指、发簪、钗、笄等相当多见。

    在广州市西郊孖岗晋墓中,所出土的金银首饰品超过30余件,有金小狗饰、金戒指、金镯、银钗、银戒指、银镯、银顶针和珠饰等,另有鎏金铜钗和玳瑁钗等。l984年在广东遂溪县发现南朝窖藏的大批金银器。其中仅银手镯就有73件,占窖藏器物的绝大多数,另有6枚金戒指和2件金环。南京象山东晋豪门士族王氏家族的墓中,出土有镶铜蚌饰、金簪等首饰品。特别是在王丹虎的墓中,发现了13件金钗、4件金簪、8只金环,以及银项链、琥珀珠、绿松石珠、琉璃珠和几十颗珍珠。象山七号男女合葬墓中,在男棺中出土有玉蝉、金刚石指环、银簪和玉带钩等首饰,在女棺中则出土有金铃、金环、金钗、金簪、银钗、银簪以及玛瑙、琥珀、水晶珠饰和绿松石珠等大量的首饰品。南京、丹阳的东晋、南朝帝陵贵戚墓虽皆遭盗掘,但仍于残墓遗物中,发现了不少首饰如金花饰、金质小动物饰品、玉佩、玉饰、玉扣、玉泡、琉璃珠、红白玛瑙珠、琥珀饰、水晶饰及石珠、小石兽等饰品。在武昌等地的东吴时期墓中亦出有银簪等首饰品。在敦煌地区的东晋墓内,出土有蝉形花纹金首饰。在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地的东晋南朝墓里,也常见玻璃、玛瑙、琥珀等质料的首饰品。在北方地区发现的北燕和鲜卑族的文物中,有一件镂空金冠饰和另一件“猗竾金”四兽形金饰,都极其美丽奇特,是北方少数民族首饰中的精品。另在河北定县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修建的塔基中发现的石函,内有用数千颗玻璃、玛瑙、水晶、珍珠、珊瑚、红宝石等组成的串饰,还有金银耳坠、镯子、戒指、钗、环等首饰,这都是作为财宝施舍的。河北赞皇北齐李希宗墓中发现的金、银戒指十分独特,其金戒指重1l.75克,上镶蓝灰色青金石,刻有一鹿,周绕联珠纹,形制相当优美,属西方输入品。[8]

    隋唐时期,继续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业已普及的金属首饰品。这一时期除盛行项链胸饰、手镯臂环、戒指耳坠等首饰外,对发饰、头饰愈加讲究。从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及其他一些描绘唐代贵妇仕女的图像和文字中足可窥斑见豹。在唐代除了皇室贵冑及上流社会多拥有贵美首饰外,社会上等级不高的,亦能拥有一般首饰品,甚至边远地区民族也不乏盛行。如吉林省敦化六顶山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便多见金银耳环、 玛瑙珠等高级首饰品。总之,在唐代除了在关中、 河南等地区的皇帝贵族的墓葬中多见贵重的首饰,在其他省份也常常出土各种首饰品。

    辽金宋元时期,对头饰和冠饰等更加讲求,花色品种也日益繁多。在河北平泉县的一座辽墓中,不仅发现有雀跃花枝图案的鎏金铜镯,还有一件以二龙戏珠、双凤展翅为主纹的鎏金银冠,制作工艺极为精细。

    宋朝的工商业十分发达,这种既有装饰又具财产价值的首饰品,生产和使用的广泛性可想而知。所以,两宋时期极多的中、下层人士的墓葬中的贵金属制作的首饰品,其工艺也越来越细致精湛,而头饰工艺尤为明显。例如江苏武进宋墓中,出土的首饰品有金钗、金跳脱指环、方形和梅花形的银质鲤鱼纹革带、包银边香块佩饰、鎏金桃形佩饰以及银发铰,其中“扇形银发插”相当独特。在福建尤溪县的一座规模较小的宋墓中,出土的几件银头饰, 除钗、簪外,一件头上银梳亦为不可多得的首饰精品。银梳呈半月形,主纹为成排的花朵和对称的飞鸟,中为婴戏图,极尽精工细刻。在贵州乌江南岸的清镇、平坝一带当地宋代的少数民族墓中,随葬的铜发钗、臂钏、项圈和手镯等饰品,证明了当时西南少数民族中盛行一般金属首饰的情况。

    元代首饰流行的状况基本与宋代相似。仅从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中出土的有精工的金细项链、金细花发簪、金细帽花和一面刻有太子玩莲、一面刻行龙戏珠的银花簪,便可略见一斑。[9]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传统首饰发展流行的最后阶段,头饰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帝王和王室贵族拥有的头饰冠饰极其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即使社会地位不高的中层人士,往往也能有一些较精致的首饰。随着封建社会的衰亡,传统的头饰、冠饰品也衰落消失,深受外来影响的中国现代首饰业便即登上历史舞台。

    明清宫廷首饰,可以在明帝陵出土及故宫中观赏到,民间流行的首饰数量亦极多,本文就从略了。限于篇幅,本文仅将我国古代极为丰富的首饰文化史简要、粗略地概而述之。

    参考文献:

    [1]裴文中.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M]//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精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4]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1).

    [5]李永迪.殷墟出土器物选粹[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2009.

    [6]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商周组.商周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7]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8]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9]严文明.中国考古研究的世纪回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初探 首饰 我国古代 发展